刘莉萍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研究
刘莉萍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10068)
“互联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一些不良影响。文章总结了“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年12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即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事业迈入了“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了一些不良影响。 如何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并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7次)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高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手机网民规模为6.20亿人占整体网民的90%,其中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5.2%。”由此可见,互联网已全面渗透到社会大众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历史哲学、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外交、宗教信仰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的开放性、及时性以及便捷性使得人们获取信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网络的资源共享性使得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族群、不同领域的人们可以共享同一资源。这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提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对愈发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说教式”“灌输式”为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单向式的信息传输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在“互联网”+环境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可以进行双向交流和良性互动,具有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单向式的教育方式,有利于促进了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网络媒体的直观性和媒介性为受教育者提供了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画面,使教学内容立体化,更加生动、直观、形象,使教学方式更现代化、全面和个性,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思维和感官,主客体之间交互效果更有效。在互联网环境下,形式多样、手段新颖、平台丰富的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活力。
(三)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强,网络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打破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网络信息的即时性特点,使得教育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受教育者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所忧所喜,并能够实时进行沟通交流、引导,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身份平等,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营造了一个互信的空间,使得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客观全面的掌握学生的真实诉求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加以教育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的开放性,打破了民族、地域以及国别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之间的交融与碰撞,也导致了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真伪难辨、鱼龙混杂,低俗虚假信息、西方不良文化、利己主义思想和腐朽奢靡的价值理念,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带来负面影响。网络的匿名性降低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容易引起人们的道德缺失和行为失范,不负责任、不真实的言论或虚假信息误导大学生,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推进和有效开展。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讯,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于手机等互联网终端。与传统PC端网络相比,手机移动端的便携性和4G网络、WFI的全面开放,使得大学生在线时间越来越长,占据了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一旦离开网络就无法专心致志的投入学习。有关调查数据显示,83.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超过2小时,94.0%的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或QQ聊天工具。96.0%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娱乐消费和交流沟通。大学生对网络世界的沉溺,使得他们对现实世界越来越冷漠,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部分大学生因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形成网络成瘾,沉溺于网络,在影响其学业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能很好的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冲击
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者的知识面、教育手段等都受到很大的挑战和冲击。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由于懂得许多的专业知识,总是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与迅速性,大学生获取最新信息的程度有时超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教师在信息上已不再占有绝对的优势。部分教育者因受年龄、知识、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的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使得教育内容耐受性弱,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
(一)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通过深化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努力探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有效方式。一要及时完善充实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的理论研究成果最新阐述融入课堂教学,突出理论教学的时代性。二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咨询式教学、互动参与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感染力、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移动在线学习将思想政治课堂无限延伸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学习需求,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大学生喜闻乐见、短小精悍、生动活波的思想信息,并通过与大学生的沟通互动,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遇到问题,及时引导处置。为了更好的引导网络舆论,高校应当有意识、积极主动的培养大学生群体中有思想、有见识、政治觉悟较高的“意见领袖”,发挥其朋辈影响力,通过他们向大学生传播积极正面的思想和价值观。同时,要发挥“名人”影响力的作用,把教学名师、学术专家、政企名人等引入网络交流平台,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发挥其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在新媒体运用、信息涉猎和获取的能力及范围等方面已超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熟练掌握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并能够灵活运用移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责任感,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新媒体技术和运用新媒体的能力,能够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及时解决新媒体传播中的有关技术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学习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提高掌握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
(四)完善网络教育体制,形成育人工作合力。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要明确思想、统一认识、顶层设计、长远谋划,建立高校党政领导亲自抓、重点抓的领导体制,建立起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规范,从人员配备、制度保障、经费支持、技术监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资源聚合、力量整合和协同配合。要通过多种渠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水平,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形成奖优罚劣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工作新格局。
[1]赵娜等. “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6(05).
[2]赵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14(12).
[3]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4]王秀彦,阚和庆.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6(08).
"Internet +" environment New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Liping
(Sha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Instruction Department,Xi’an 710068)
Internet"+" brings convenience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life at the same time,also for the world outlook,the outlook on life,values and behavior habits bring some adverse effects.Article sums up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fac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Internet +" environment.
Internet +;College student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6-5-6
刘莉萍(1978-),女,河南南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
【青少年论坛】
D432.62
A
1674-2885(2016)02-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