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钊
小篮球,大教育
文/李钊
已有百年历史的江苏省丰县实验小学坐落于汉高故里,是1982年首批命名的江苏省95所实验小学之一。学校将篮球教育特色与学校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科学规划,大胆实践。现在篮球已经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撑点和学校精神的重要载体,尤其近几年来,广大师生在篮球运动中领略了体育的魅力,在篮球文化中享受着教育的幸福,学校呈现出了蓬勃向上的阳光体育氛围和发展态势。
一直以来,历届领导班子都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并且取得了突出成绩。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男子篮球队就获得过徐州地区的第一名;1985年,校田径队、女篮双双在县比赛中获第一名;1987年学校被命名为“徐州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1992年被命名为“徐州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学校提出了“给学生最诗意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决定在体育上突出篮球运动特色,以“篮球”项目为依托,强健学生体魄,润泽学生心灵,打造学校篮球品牌。2010年,学校出台了《丰县实验小学篮球特色教育发展五年规划》,提出了“小篮球,大教育”的理念,以“快乐”“阳光”“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开始了新一轮的篮球教育发展之路的探索。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篮球教育特色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在经费安排上对体育实施“倾斜政策”。在抓好教练员队伍建设中,除了抓好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外,学校选聘调进了两名有篮球经验和专长的体育教师。他们拥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完成体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把大量精力用在专业队伍的训练上。学校还定期邀请市篮管中心冯元君主任来校指导训练工作。
学校每学年都制订详细的篮球教学计划,每周开设一节篮球专项训练课。教学中,采取“篮球游戏化教学”,把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或简单战术等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篮球的基本功和技能。在开足体育课的同时,体育组创编了特色篮球大课间活动,开展日常化的篮球技能训练。人人会打篮球,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活动,年年有联赛的篮球格局初步形成。
为了在普及的基础上体现竞技运动的魅力和成果,由任课老师负责,成立了班级篮球兴趣小组和年级篮球运动队。校篮球运动队在年级篮球队中选拔,并且建立了四个年龄梯队。学校还建立了业余训练的长效机制,确保运动队每天早、晚两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的业余训练时间。近年来,校女子篮球队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捷报频传,成为一支享誉全省的女子篮球队:2012年,获省青少年篮球传统学校比赛中获第三名、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U13女子篮球(南区)比赛中获第二名;2013年获省青少年体育传统学校篮球赛冠军、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冠军;2014年获省第18届运动会青少年篮球女子丙组冠军。
教育是春风化雨,是润物无声,只有育之于心,方能践之于行。学校每学期都组织精彩纷呈的篮球文化活动,号召全校师生学习“团结协作、拼搏争先”篮球精神,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橱窗、板报、网站等宣传篮球队员的事迹和精神。浓浓的篮球文化氛围也吸引着同行、来宾的目光,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组的专家,无锡、淮安等地的同仁,对学校篮球特色的发展和成绩表示由衷赞叹。
从项目到精神,从竞技到享受,从特色到文化,学校努力将小篮球做成大文章,实现有形之“物”——篮球与无形之“神”——学校文化的和谐统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