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市台新闻记者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学习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有感

2016-04-12 20:31:07何家迅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宿州舆论工作

何家迅

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安徽宿州,234000



试论地市台新闻记者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学习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有感

何家迅

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安徽宿州,234000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者能力素质的要求,地市台针对一些记者能力弱,存在浮躁、应付的心态,围绕职责使命、提高觉悟和勇于担当的主题,着力强化新闻观明方向,提升能耐善发声,准确定位求实效,通过“学讲话提素质出精品”补“短板”,深入一线察实情,不断提高记者精准发力的能力水平。以此,促使一线记者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采写出精品力作,彰显主流媒体优势,奏响最强音。

地市台;新闻观;精准发力;最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1]。正是从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科学定位和新闻工作者肩负的职责使命考量,习近平提出了“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2]。习近平的讲话引起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强烈反响,大家普遍认为,要承担起这个职责使命,就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夯实思想根基;继续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化“走转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克服工作中的浮躁、应付心态;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3-5]。在当前媒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作为地市台记者,上接省、中央,下联县区、镇乡,处在中心位置,具备上传下达、熟悉本地各种资源的独特优势,精准发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更应该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进一步吃透上级精神,摸准社情民意,找准发力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6]。宿州市广播电视台(下称宿州台)结合讲话精神,开展“学讲话提素质出精品”活动,以履行职责使命为目标,以融合创新为牵引,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强化阵地意识,勇于尽责担当,坚持苦练“内功”,有效提升了记者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部分栏目的节目质量明显提高,外宣工作连续处在全省地市台“第一方阵”,充分彰显了精准发力的能耐。

1 强化新闻观,重在学深悟透

如今,受众每天被国内外五花八门的信息所围绕,尤其是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矛盾迭出,而在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精神需求逐渐提高的消费语境下,这就要求记者政治敏感性比以往更强。宿州台针对一些年轻记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100多年前的理论,已经过时了的模糊认识,开展集中学、专题讲、专家授课、资深记者谈体会、座谈交流等,使记者在学思践悟活动中对新形势下坚持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深刻认识到习近平讲话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是新形势下新闻工作的明灯。地市台记者身处新闻战线最前沿,能否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系到能否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关系到新闻工作的守正求真,关系到新闻舆论的政治导向。

1.1 把握基本概念,指导实践

让记者真正明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领域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然而它又与时俱进,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意识形态性。在社会深度变革的新形势下,党的媒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描述新闻现象,探究新闻规律。

1.2 把握本质要义,体现立场

让记者真正理解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广大群众欲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的报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舆论必须与党同频共振,必须为民服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强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质就是坚持党性原则、人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相统一。

1.3 把握方向,体现价值

让记者真正懂得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要求。从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贴近”到“走转改”,再到“八项规定”,无不要求党的媒体一切报道必须面向基层、贴近一线、源于现场。记者惟有在常态化转作风中回应民众关切,聚焦报道亮点,丰富呈现形式,创新新闻表达,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取向。

2015年12月24日,一篇《宿州一小学要求受助贫困生出钱请吃饭》[7]的报道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舆论一片哗然。安徽《市场星报》记者说:“最低两万,如果他们不同意我就发稿。”[8]在这里记者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显然在他们的脑海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已荡然无存了。

2 练就真功夫,重在提素质

提高新闻舆论工作者业务能力是习总书记对媒体人的殷切期望。当前,传播的新闻很多,但真正能传得开、记得住、叫得响的很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造成这样的原因与记者心浮气躁、沉不下去密切相关。

宿州台从事一线采访的有30多名记者,新闻专业出身的不足50%,特别是近几年招聘过来的年轻人,有外语专业、工商专业、财会专业等,他们该如何转变角色呢?在日常工作中,大家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可以多样化:学习书本、掌握理论;帮教学习、掌握技巧;现场练兵,逐步提升。试问平时有谁还能够每天潜下心来读一读新闻专著或一本专业类杂志呢?知识储备不足,就会导致本领“恐慌”;能力不足,遇到重大新闻发生时不能精准发力,自然就感染不了观众。在单位常会发现有的记者写的稿件新闻要素缺失、领导职务张冠李戴、题材类似,有的甚至把上一年的稿件调出来,换上今年的日期和人名,更为奇葩的是有的记者不深入一线采访,在网上“套”新闻成为家常便饭,等等。

作为地市台记者,就要善于深入基层找“活鱼”、抓“活鱼”。实践使记者感悟到,找“活鱼”,前提是“沉底”,只有俯下身、沉下心,赤脚走在田埂上,才能及时发现正能量的新鲜事。同时要练就雾里看花的“眼功”。因此,记者应善于从群众可歌可泣的劳动实践中“嗅”出新闻眼,撷取“闪光点”,即时“刨”出最有价值的新闻,捕捉到主流媒体栏目所需要的“活鱼”,唱响主旋律。

3 提升判断力,重在时度效

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是记者的职责所系。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有判断力,也就是说,记者要善于做好信息的搜集、筛选工作。这种处理不在于信息的新,而在于信息的信;不在于信息的多,而在于信息的新;不在于信息的时,而在于信息的势;不在于信息的果,而在于信息的因;不在于信息的理,而在于信息的情。作为地市台记者,要在讲好“普通话”的前提下讲好“地方话”,全力讲好“宿州故事”。“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9]。这是习近平对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精髓和核心的高度提炼。

所说的时,就是时效快、时机准,注重把握最佳时机,什么样的新闻在第一时间抢发,什么样问题在后续跟踪报道,都要有精准的时间限制,不拖延更不能超前。2002年3月21日,宿州台播发的一条新闻:植树,“根”在哪里?值得一提的是这条新闻还荣获安徽省广电新闻奖一等奖[10]。该新闻讲述的是:萧县官桥镇在植树造林中弄虚作假、糊弄领导、劳民伤财的事情。这种形式主义严重地违反了市政府关于植树造林“四不栽”的规定。当时的背景是各地都处在检查验收阶段。记者以强烈的责任心克服了重重困难,当天把这一条新闻发了出去,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了非常措施,避免了各县区出现类似事件。后来,记者又对官桥镇重新返工整治以及各县区严把造林质量关作了连续跟踪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说的度,就是要注重量变质变关系,什么样的新闻报道一次、什么的问题跟踪报道、什么样的专题淡化报道、什么样的问题必须强化报道等,也就是说,要把握好分寸和火候。2009年8月,宿州台《深度730》栏目与市环保部门配合,作了一期《留给宿州的沉重思考——市环保暗访组查污纪实》的大型专题片,报道了宿州市各县区化工、皮革、造纸、食品加工等企业偷排污水的违法行为。播出前,分管此项工作的市领导前来审看,感到问题严重,又专门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市领导当即决定:暂缓播出,当作内参片观看。于是,在第二天全市环保工作大会上播放了此片。此次会议与以往会议不同的是:参会的四大班子领导、各县区负责人以及企业老总表情凝重,会场静极了。主要领导看后说,这是触目惊心啊!宿州市要干净的GDP!于是,宿州市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环保风暴行动”[11]。后来,记者又跟踪报道了实施环保风暴的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给予的评价是:宿州台记者胸有大局观念,精准发力,为党委政府分忧解愁,后续跟踪报道时机恰到好处,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所说的效,就是要注重舆论引导的效果,既要回应社会关切,又要善于引导观众认识问题的真相,这样才能取得好效应。2013年是宿州市房屋征迁攻坚年,旧城改造工程涉及到居民房屋拆迁的切身利益,自工程启动以来,不断出现群众上访事件,耗费了市区领导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作了一期《宿城东关街道房屋征迁为何这么顺》的专题节目,讲述的是,宿城东关街道创新工作方法、改善服务态度、用足用活政策、办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征迁户签署协议达96%以上。同时也在节目中反映了有的街道在房屋征迁过程中存在政策不透明、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问题。这期节目播出后,上下反映良好。为此,市区两级政府还在东关街道召开了现场观摩调度会,借鉴东关街道的经验和做法。效,就是以体现公信力为指向,充分发挥舆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就是既能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准确地传给群众,又能把群众的心声及时反映给党和政府,重在解决问题。

做好新闻报道的“时度效”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提升记者的判断力,也就是说,对一个问题看得准不准,应有相当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局意识和专业水平,只有这样,记者才能精准发力。因此,上级新闻主管部门要重视记者职业能力建设,落实新闻报道的时度效。例如,同是一篇报道,如何抢在第一时间发声、如何把握火候、怎样写得有深度,这就是能力问题。有些报道写得肤浅、深度不够,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失去观众。

4 领会新提法,重在奏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把传统的新闻宣传工作改称为新闻舆论工作。从“宣传”到“舆论”,虽只是的一词之变,但折射出重大的思维变革。

第一,更加重视两个舆论场。从过去“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半导体式的单向的官方宣传,延伸到互联网时代各类舆情范围,这实际上是更加重视两个舆论场。

第二,更加重视新闻舆论内容本身。过去的新闻工作在意的是渠道和平台建设,总认为掌握了渠道和平台,就掌握了舆论。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渠道和平台已经失去了控制作用,任何公民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是一个渠道和平台。这一新提法,实际上就是更加重视舆论内容。

第三,更加尊重传播规律。从“宣传”向“舆论”的转变,表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应该更加顺应传播规律,从舆情的源头即民众思想方面寻找灵感与方法。这一转变,客观上决定未来的民情会得到更多关注。

当前,微信平台成为一块重要的舆论阵地,记者需要充分利用这一渠道,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履行好。海量的信息中,鱼龙混杂;多元的价值观里,暗潮汹涌;怀抱着各种目的的传播者想尽一切办法争夺受众。在这样的舆论“江湖”中,要履职尽责,做好工作,难度不小。

其一,有价值的内容,未必人人愿听愿看。孔子怀揣一肚子大学问,周游列国十多载,却几乎无人理睬,这说明不但要“货”好,还要说得好,才能真正作到引领导向,服务大局。

其二,成风化人,就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在网络舆论场中,总是“拆台”容易“搭台”难。只有沉心静气,本着久久为功的心态去“盖大楼”,才能最终达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目的。

其三,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理性往往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这既为虚假信息提供了传播土壤,也给意识形态领域的沉渣提供了容身之所。

记者如果不全身心捕捉有价值、观众感兴趣的信息,不去抢占新闻传播高地,那么就有可能失去主流媒体应有的阵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没有新闻价值的会议新闻、领导活动的宣传均被当作新闻充斥于电视荧屏,占据了电视新闻的很大篇幅。而观众关注和急切想了解的一些新闻却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报道,有时报道了,也是草草了事,不能深入人心,导致观众流失。有的记者不是去挖掘新闻,而是去制造、导演新闻,尤其是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往往是按照采访单位给的事迹材料照“葫芦画瓢”,捡到篮子里便是菜,这样的宣传报道怎么会有感召力呢?因此,记者必须着力锤炼专业技能,提高履职水平,既要上接天线,又要下接地气,学会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在报道中,宣传味不能太浓,不要把新闻报道写成宣传报道,尤其在报道中少说官话、套话、空话,多讲些能为观众解决问题管用的话。

5 结 语

作为地市台主流媒体的记者有较多的机会获取新闻线索,理应谋好稿、出精品;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充斥在人们的视野中,记者不能为迎合观众而“失向”、不能因盲目介入而“失准”、不能为轰动效应而“失真”,把时度效有机地统一起来,作到谋定而后动,强化报道内容的“精准”意识,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把传统媒体的“稳”与“准”和新媒体的“快”与“活”结合起来,主动亮剑、自信表达,在多元中立主导,做好“定音锤”,只有这样,才能唱响主流媒体的最强音,不辜负总书记的厚望。

[1]李斌,霍小光.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08-26].http://home.china.com.cn

[2]习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了啥? 16条干货全看懂[EB/OL].[2016-08-26].http://news.southcn.com/

[3]刘钦涛.济南新闻舆论战线热议习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讲话[N].济南日报,2016-02-21(01)

[4]匡春林.长沙组织学习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N].长沙晚报:2016-03-18(01)

[5]王婷,方力,董颖.浙江省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认真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N].浙江日报,2016-02-22(01)

[6]魏天舒.要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J].红旗文稿,2016(5):39-39

[7]宿州一小学要求受助贫困生出钱请吃饭[EB/OL].[2016-08-26].http://new.ahwang.cn/

[8]黄辉.安徽宿州宋庙小学“要求受助贫困生出钱请吃饭”调查[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01-09(03)

[9]安徽广播电视奖作品选[C]//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合肥:安徽省广播电视学会,2002:130-132

[10]宿州市开展环保风暴行动 集中整治环境污染[EB/OL].[2016-08-26].http://www.ahrtv.cn/news/sytem/2009/08/14/000158323.shtml

(责任编辑:刘小阳)

2016-08-28

何家迅(1966-),安徽泗县人,记者,编辑,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学。

10.3969/j.issn.1673-2006.2016.11.013

G214.2

A

1673-2006(2016)11-0050-04

猜你喜欢
宿州舆论工作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宿州学院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钻”研40年 宿州地下终于挖出钻石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儿童绘本(2015年6期)2015-05-25 17:55:54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