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袭与超越
——评《达洛卫夫人》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2016-04-12 14:55盛春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卫夫人意识流伍尔夫

◎盛春来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 4 3 0 0 2)

文史哲专题研究

沿袭与超越
——评《达洛卫夫人》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盛春来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 4 3 0 0 2)

现代主义小说《达洛卫夫人》在写作形式上采用了意识流等内省的写作方式,深入描写人物内心的想法,展现人物碎片化的意识,在文学史上开辟了不同以往的文学表现形式。该小说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看似令人费解,实则高度统一,这种关系沿袭了传统也超越了时代,给后来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现代主义;达洛卫夫人;意识流;形式与内容

现代主义文学盛行的20世纪20至30年代,人们在享受技术和科技带来的便利的时候,也深深被现代化战争的巨大的破坏力所震慑,以理性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作为反映人们思想状态的文学形式也随之做出相应的反应。现代主义作家感到用传统的写作方法既难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也难以确切表达他们对新的历史与现实社会的洞察力,于是他们就开始从关注客观的物质世界转向描绘隐晦的内部精神世界。文学表现内容的转型也要求文学形式的改变,现代主义小说的内容变得晦涩难懂,形式上也变得不可捉摸。[1]

英国作家伍尔夫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和传统意义上的作家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把写作的关注点从现实主义的外部世界转向现代主义的人物内心世界的揭露上来。毫无疑问,时代的变迁正是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3],伍尔夫更是在文章里写道:“显然,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人失去了牢固的立足点,周围一切都变了,人本身也在变,在1910年12月底左右人性开始变了”。[2]伍尔夫写成于1925年的《达洛卫夫人》就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理念。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女主人公达洛卫是一个上层社会的贵妇人,小说开始就描写她出门买花为晚上的聚会做准备,在买花的过程中,达洛卫夫人所见和所想的内容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部分,最后小说以晚会的结束而结束,通篇小说情节平淡无奇,但却是伍尔夫最具意识流思想的作品。

首先,从形式上来看,《达洛卫夫人》去情节化非常明显。《达洛卫夫人》没有传统小说曲折生动的故事,也无严密构思的逻辑关系,更多的是关注人物内心的情绪和心理体验。通篇故事讲述的就是议员的妻子达洛卫夫人在六月的早晨出门买花为家庭聚会做准备,达洛卫夫人一路浮想联翩,想起从前的往事,尽管身处热闹的街头,她还时不时感到孤独和失落。与此同时,深受战争创伤影响的退伍军人赛普蒂默斯也是精神恍惚地游荡在大街上,赛普蒂默斯最后抑郁寡欢跳楼而死,故事中间还描写了达洛卫夫人和旧情人彼得的见面,但两人已经形同陌路,晚上的晚会贵客盈门,曲终人散后达洛卫夫人的孤独和失落仍然得不到排解。故事的时间只集中于达洛卫夫人从早晨买花到晚上晚会的结束的短短一天不到的时间,贯穿全文的也只有达洛卫夫人、赛普蒂默斯、布雷德肖医生和彼得等几个人物,各个人物之间的冲突和情节的描写已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情节只是为故事的展开提供支撑点,如果说《达洛卫夫人》是一部情节极其简单、没有章节、充满了网状结构的意识流小说,那么上文概括的情节只是网状结构的依附物而已。[3]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有无达洛卫夫人买花等情节都不会影响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作者要表达的正是小说中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

意识流作家认为,小说的故事性太强就会有人为编造的嫌疑,也会影响作品的真实性。而且他们认为外部的真实远远不及内心的真实可靠,所以意识流作品大多采用了淡化故事情节,不厌其烦地采用内心独白、梦幻、联想和蒙太奇等意识流方法来揭露人物内心的真实。小说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蒙太奇的应用。在小说中,作者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内的事情并置在一起,使读者对作者笔下的人物和事件有了全景式的了解,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人物和事件,这就是蒙太奇的写作手法。比如当天空中出现飞机做广告的时候,作者把伦敦不同地方的看到飞机人的反应并置在一起,呈现在读者面前:科茨太太凝视天空,认为飞机洒下的字母是“Blaxo”,而布莱切利太太却认为是“Keemo”,坐着摄政公园的长凳上的赛普蒂默斯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达洛卫夫人此时正坐在汽车里,行驶在大街上,随着飞机不断地调整线路,更多人的反应不断地在小说中展现出来。飞机的轰鸣声似乎就是召集声,把听到的人的反应集中在一起。正是这些片段的无序的非逻辑的画面却完美地印证了现代主义作家用意识流描写人物内心的主张。意识流作家把描写人的内心真实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这也拓展了文学表现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同时意识流所反映的人的思想变化,很好地契合了从内心反映人物的写作特征。《达洛卫夫人》全文没有曲折的、一以贯之的情节和线索,文章的展开主要靠主人公思绪的延伸,尤其是周围其他人对相同的一件事情的反应串联成故事的发展。在文章的开头,当达洛卫夫人走在熙熙攘攘的街上,突然的一声枪似的响声惊扰了大家,大家纷纷猜测,有人认为是汽车爆胎的声音,有人想知道汽车里坐着的是什么大人物,虽然莫衷一是,如同飞机的声音一样,突然的一声巨响就像是一个集合的铃声一样把大家的思绪都集中在同一件事上了。也是这一声巨响引出了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赛普蒂默斯,他当时也正在大街上,赛普蒂默斯和大家一样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响感到莫名其妙。发出巨响的汽车在大家的议论和注视中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但留下的猜想却没有结束,似乎大家想知道的响声为何而来,车里到底坐着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对这突发事件的反应。“汽车虽已离去,但仍留下一丝余波,回荡在邦德大街两侧的手套、帽子和成衣店里……然而,这种事汇集在一起却能产生惊人的力量,而且引起普遍的关注,打动人们的感情。”[2]

其次,尽管伍尔夫在《达洛卫夫人》中大量采用了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意识流等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这些技巧会给理解文章造成很大的困难,但是这些技巧的运用仍然没有改变作者反映现实的初衷。作者正是以这些心理的真实来反映世界的真实存在,仔细分析《达洛卫夫人》,不仅会佩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还会体验到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达洛卫夫人》在很多地方会给读者提供许多真实的感觉。从主人公达洛卫夫人思想的不断变换可以追寻出人物活动的轨迹,达洛卫夫人经过的地方如大本钟、威斯敏斯特教堂、皮卡迪利大街等建筑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把这些地名画在纸上,还会循着这些地方真实地感受到达洛卫夫人走过的路程。毫无疑问,主人公真实的生活轨迹是通过其清晰的思想活动反映出来的,这些通过人物的思想反映出的真实感丝毫也没有影响到事物真正的存在。并且,作者对生活的细节描写也很细腻真实。当达洛卫夫人走在大街上,突然的一声枪似的响声和随后汽车的出现以及后来人们的各种猜想都非常细腻而真实地反映了街上各色人等的心理,这些心理的描写是如此真实,以致读者不得不屏息凝视地和小说中的人物一样猜测汽车中到底坐着什么人。“一切都陷于停顿。汽车引擎的嗒嗒声犹如脉搏,在人的周身不规则的跳动。太阳变得分外炎热,因为那辆汽车就停在马尔伯里花点的窗外……达洛卫夫人臂弯里捧满香豌豆走到窗前,皱起粉红色小脸向外张望,想知道出了什么事。人人都注视那辆汽车,赛普蒂默斯也在看。骑自行车的男孩都跳下车。交通车辆越积越多。”[2]作者对“故事”的深入描写极大地营造了真实感。同样的,作者对人物的心理真实描写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赛普蒂默斯有参战的经历,特别是好友伊凡的死亡极大地震撼了他的心,他也因此患上抑郁症,郁郁寡欢,并经常出现幻觉。赛普蒂默斯身上表现出的对现实的迷茫和自身的孤独感,正是现代人对战争带来的创伤的直接反应,也体现了现代人对自身生存的怀疑和迷茫,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物的心理真实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人物刻画的典型性来看,《达洛卫夫人》没有了以前现实主义小说中典型环境中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平凡的人物形象,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的行为也不具备教育意义和使人向善的动力。达洛卫夫人只是一个议员的妻子,赛普蒂默斯也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受过战争创伤的老兵,就连名医布雷德肖医生也只是一个徒有其名的一般的医生。所以这些真实的人物的刻画都是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得以展现出来。[7]试想一下,如果借助传统的文学表现外观的写作形式,这些人物真实心理就不可能如此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由此看来,意识流等内倾性的写作形式至少在小说《达洛卫夫人》中很好表达了写作的内容。

再者,现代主义作家生活在传统价值失落、宗教信仰缺失的20世纪的社会,更愿意从更深的层次上思考人的命运、人的本质和人类的前途等问题。细读全书,读者不难看出,达洛卫夫人和赛普蒂默斯分别代表了生与死、理智与疯狂的两个对立面。达洛卫夫人是议员的妻子,生活富裕而安定,热爱生活,曾经和好友萨利探讨如何去改造世界,建立一个废除私有制财产的社会,她还经常参加慈善活动,行走在熙熙攘攘的热闹大街上,她所见所闻的都是一片祥和稳定的场景,即便如此,她还是感到“生活的核心一片空虚,宛如空荡荡的小阁楼……然而她心中有一个凶残的怪物在骚动!这令她焦躁不安。她的心灵宛如枝叶繁茂的森林,而在这密林深处,她仿佛听到树叶的哔剥声,感到马蹄在践踏;她再也不会觉得心满意足,或心安理得,因为那怪物—内心的仇恨—随时都会搅乱她的心。”[2]从上面的文中,读者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达洛卫夫人尽管心灵就像枝繁叶茂的森林,表面看起来平静祥和,但密林深处也即心灵深处的不安和焦躁却时时使她不能心安,身处热闹的大街,达洛卫夫人尽管时时感受到生活的祥和和富足,但孤独和失落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萦绕在心。这很好地印证了现代人尽管物质上生活富足,但精神空虚的生活现状。与之相反的是,自愿参战的退伍士兵赛普蒂默斯被战争的残酷所震慑,特别是好友的死亡使他整天陷于内疚,他亲眼目睹好友的死去而且对他的死亡无能为力的痛苦不断地敲打着他的心灵,以至赛普蒂默斯很多次都喊出“我要自杀”,最后他跳楼自杀而亡。当布雷德肖夫妇在热闹的聚会上提到赛普蒂默斯的死亡的时候,达洛卫夫人一面应付宾朋,一面又很快地独自转入斗室,赛普蒂默斯的死感同身受的展现在她的面前,孤独感又再一次向她袭来,赛普蒂默斯的死就像一颗炸弹在热闹的宾朋中传递,尽管宾朋众多,但似乎只有达洛卫夫人才感到孤独和落寞。试想在一个宾朋盈门的聚会上,众人皆尽兴,只有达洛卫夫人向隅而泣的孤独会是多么的震慑心灵!“不知怎的,她觉得自己和他像得很——那自杀的年轻人。他干了,她觉得高兴;她抛掉了生命,而他们照样活下去。钟声还在响,滞重的音波消逝在空中,她得返回了,必须振作精神。”[2]但很快达洛卫夫人又重新领悟到生命与爱的意义,对她来说死亡所带来的孤独和落寞也只是一时的,她还要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在文章的结尾终于弄明白了,达洛卫夫人给他带来的恐惧和狂喜使得他异常激动,由此看来,赛普蒂默斯的死亡带给达洛卫夫人孤独和落寞,而同时达洛卫夫人的恐惧和狂喜乃是带给彼得激动的原因。[4]

最后,现代主义文学尽管关注内心的变化,但仍然不能脱离现实的环境,所以现代主义作家也善于把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结合在一起。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很好契合也是该篇小说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大本钟的钟声不失时机地敲响,大本钟作为物理时间的代表不断地每隔半个小时提醒着人们的注意,钟声和达洛尔夫人思绪中一生的心理时间不断地交织在一起。伍尔夫也曾在她的自传体中写道:“人们感觉世界里的一小时与钟表时间相比可能被拉长五十、一百倍;相反,钟表上的一小时在人的心里也许只有一秒钟。钟表时间与心理时间的不一致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探究。”[5]正如作者自己宣称的那样,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的不一致也给了作者很大的写作空间,所以作者可以自由的书写人物的内心想法,但是钟表时间还是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从这个意义上说,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在经度和纬度两个方向严密的编织在一起,使得这个小说构思巧妙,浑然一体,形式上和内容上也达到高度的一致。

综上所述,《达洛卫夫人》情节淡化的写作方式,心理真实地刻画,对死亡的探讨以及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吻合无不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一致,甚至在很多时候内容和形式界限已经模糊,两者已经合二为一。现代主义作家采用了向内心看的思维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采用的写作形式很好地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同时意识流等内省的写作方式仍然没有改变现代主义作家从心理真实的角度来反映外部客观世界的原则,尽管这种写作方式也有很多的不足,但在文学历史上第一次如此深入而集中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是值得肯定的。总而言之,现代主义作家既沿袭了形式服务于内容的文学传统,也超越了以往的时代采取了内省的写作方式,给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1]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6.

[2]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M].孙梁,苏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0.

[3]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1版.20 0 3.

[4]叶青.生和死的瞬间——《达洛卫夫人》的另一种解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 0 0 3(1):4 5-4 8.

[5]牟方华.往深处看,生活远非“如此”——从《达洛卫夫人》的叙事策略看伍尔夫的心理真实论[J],重庆:外国语文. 20 1 1(1 2):35-3 7.

(责任编辑 倪玲玲)

I106

:A

:1671-9123(2016)01-0071-03

2015-11-05

盛春来(1976-),男,湖北浠水人,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外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卫夫人意识流伍尔夫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卫夫人
AnAnalysisoftheFeminismAwarenessinMrs.Dalloway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痴迷书法,墨汁进口浑不觉
The Modern Narrative features and the Connection Modes of Mrs Dalloway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