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教育分层与阶层社会
FRONT
最近,《逻辑思维》185期节目《即将到来的阶层社会》在网络上纷纷转载,这期节目的主题是“教育公平”,并宣称其每一句话都是事实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
它针对当下全世界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认为中国当下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剧烈的社会分层,而教育分层将加剧、巩固这种分层。
当然,其延续了以往的危言耸听,哗众之宠的特点,并得出结论说:“在我们这代人的有生之年,我们会看到一个不可逆的趋势,一个中国人几千年来从来没见过的局面,那就是:教育分层。理解这句话之前,我们要先理解中国几千年来教育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尤其是科举教育,它有一个特别核心的使命:防止社会分层。”
的确,古代多有寒门出贵子,曾国藩、李鸿章均出身于农家。豪门显贵之家也多有败家子,富不过三代。
山村孩子和皇家子弟用相同的教材,考一样的试卷。中国几千年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并没有出现分层,虽然师资条件、教学条件可能有相对的不平等,但“有教无类”却是一直贯彻的。
其所说的“教育分层”,是西方意义上的分层,具体说,即是美国教育的类型分层。
美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基本上是当地社区自治的,即便是公立学校其资金来源也只是当地的税收等,富人区所在城市的学校资金充足,教育环境更好,形成良性循环。而穷人区学校资金就很有限,学生受教育环境就差,形成恶性循环。
简单说,穷人区和移民占主流地区的学子,即使学业优异,要考上常春藤联盟大学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美国高中生考上常春藤大致有几条路可走。第一是特长,尤其是体育特长,第二家长是校友,所谓“一代藤校,代代藤校”。第三是捐款。
最后,其得出结论,由于中国社会的财富分层已经形成,贫富分化已经是一个无需否认的事实。因此,将会像美国一样带来教育分层,并进一步固化社会的阶层。
这个结论令人耸然,是因为还有一句没有说的潜台词,这将带来等级社会。
在教育行业,我们听说过教学分层、分层分类教育,“教育分层”这一新鲜提法,的确很吸引人眼球,但它经不住推敲。
西方国家把人进行种族、性别、阶层的分类,正是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包袱。在语言习惯里,英语里说到人的时候,往往表明其是男孩或女孩,是具体的日本人、德国人、或英国人。
说到社会阶层,不能罔顾中国文化的特质。在中国,安贫乐道的穷人可能会比为富不仁的富人更受尊重。
再说“教育分层”,本刊记者刚从贵阳归来,在兴农中学领办三年后的原独山县民族中学,刚有两位学子被中国的常春藤——清华、北大录取,一位老师对记者说,在独山这样的布依族贫困地区,有学生考入名校,则意味着生源的回流,而生源的回流,又将带动社会活力与经济。
这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而中国教育的理想,正是天下大同。
本刊主编 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