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罗县湖镇镇响水中学 李永平
现代和传统教学媒体在乡镇初中美术教学中互补
文/博罗县湖镇镇响水中学李永平
俗语说得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论是现代教学媒体还是传统的教学媒体都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都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最好就是把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
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标的实施,乡镇初中的美术课近几年都开齐开足,因此每所学校都注入了新血液——年轻的美术老师,我们学校就来了两位美术老师。我是 “70头”,是个电脑盲,听到信息技术如遇洪水猛兽头都大了,所以上课都用传统教学媒体;那位新教师呢“80尾”,年轻人嘛对信息技术运用娴熟,每节课都用课件来上,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堆在课件里像放电影似的把课件一放就完事,很少与学生互动,刚开始学生觉得新鲜看得挺认真的,而我的学生说我不用课件上课,对我有看法、有情绪,因此不认真上课,然而他那里也好景不长,没几节课新鲜感一过,同学们像霜打茄子似的。课堂是学生的主擂台,缺少学生的参与那课将不成课,我俩都心急如焚,后来我俩商量对策采用集体备课,他教会我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我指导他使用传统教学媒体,现在我俩都能将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灵活地结合起来用在不同的课程当中,使课堂精彩纷呈,学生学习的精气神又回来了,课堂又活起来。
多年教育教学经验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之后,才会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乡镇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 “图形、声音、动画”并茂和传统教学零距离温情互补方式。首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多媒体集图片、声音、动画于一体,可以化静为动,这正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好奇心重、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征。多媒体有声有色的资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在美术课堂中,我们充分地利用图片、声音、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可为创设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提供有力的支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而且能够调动起学生的视听器官及心灵感受。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这样在情景交融,声形并茂的氛围中,学生大开眼界,提高了整堂课的效率,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先讲解在美术课本中所出现的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动画等化静为动,化小为大或变大为小,从而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比如 《墨葡萄》这一课比对墨色的变化,可以把墨色不同的葡萄叶并排在视频上让学生直观地认知墨分五色的概念,化抽象为具象;又如 《触摸细节》这一课是讲肌理的同样也是把不同物体的肌理展示出来增加学生对不同肌理的认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优点,认真研究教学目标与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乡镇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要结合实践才能有更深的了解,如 《墨葡萄》里的 “墨分五色”老师必须用传统教学在课堂上现场调配出五色,然后手把手指导学生如何加入适量的水分使得墨色产生“焦浓淡清稀”的变化和 “干湿透”的效果,这是信息技术不能媲美的;要想了解肌理的光滑、粗糙、重轻等的感觉,教师必须用传统的方法,在课堂上准备实物让学生触摸,使感知进一步升级,从信息技术获取的视觉认知转为触觉认知,弥补信息技术只供视觉不能提供触觉的不足,两者的互补更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更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感知。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