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 罗雪梨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文/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罗雪梨
拓展性阅读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为此,我们从课前拓展性阅读、课中拓展性阅读、课后拓展性阅读三个角度来谈谈其具体操作。
很多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要进行课前预习,特别是上了中高年段,因为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制约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所以还要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其实这就是一次课前的拓展性阅读。每次新课之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我都会找准一个拓展点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有内容可搜,并把所搜集到的资料记录到 “拓展阅读记录册”中。课上,让学生交流所搜集的有关资料,为更好地进行课内阅读打下基础。如:教学 《将相和》一课,由于古典名著故事年代久远,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搜集故事背景、《史记》及作者简介、战国布局等背景资料。在上课伊始时让学生拿出“拓展阅读记录册”来交流。课前的拓展性阅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古典名著故事的距离,为下面理解文章作了很好的铺垫。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教师如果能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我校曾筱洵老师在教学 《生命,生命》一课时,学生在理解“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部分内容有疑难。于是,教师适时地出示杏林子的简介:“……杏林子小学时聪明活泼,但六年级那年患上的那场病,除导致她行动不便外,发病时更手脚肿痛,痛苦不堪。她从此结束学校生活,留在家中,由母亲照料。她一边与病魔纠缠,一边广泛阅读,17岁那年开始写作生涯……”通过拓展作者的事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这句话的感悟,又架起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的桥梁。特别是当老师配乐继续说 “身怀残疾的杏林子写作时,弯着腰、弓着背,辛苦数倍于正常人。但她对写作一往情深,以非凡的意志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双手写下不少励志作品,鼓舞着许许多多的人们鼓足劲儿面对生活!”时,学生已泪流满面,深深地理解了生命的真正含义。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古今很多学者也说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这些话都点中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大量阅读。“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因此,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教师就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了《慈母情深》,可以推荐梁晓声的原文 《母亲》等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书籍或文章;学了 《最后一头战象》,可以推荐 《羊奶妈与豹孤儿》《保姆蟒》等动物情感故事;学完《女娲补天》,可以推荐《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学完 《猴王出世》推荐《西游记》;学完 《寓言二则》后推荐介绍《伊索寓言》;学完古诗《望天门山》和 《饮湖上初晴后雨》之后,让学生课后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这样的课后拓展性阅读,不但开发了课程资源,实现了学法的迁移,促进了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而且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但是,在选择拓展性材料时,应限定阅读材料的数量,必须为完成课内阅读教学任务服务,既不必矫揉作秀,为拓展而拓展,作应景式的点缀,也无须随意加大阅读剂量。设定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应依据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所教年级、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进行。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