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许 芃
道德信仰教育在中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中的开展
文/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许芃
道德信仰,从理论逻辑上首先涉及 “道德”与 “信仰”两个具有自身规定性的范畴,康德的道德哲学启发我们,道德信仰之所以是必要的,在于它以信仰的方式力求解决道德中所谓动机与效果的统一问题。马克思曾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何以解释?正是通过 “道德信仰”这一范畴才可能深刻地解释。是信仰赋予道德以意义,信仰使道德获得 “自律”的本性。因此,道德信仰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人类信仰的重大领域,值得我们关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当然主张道德信仰的世俗现实生活指向。只有这样,道德信仰才能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自己的道德人格塑造、道德价值定向及道德境界引领等功能。
首先,科学信仰使人们的幸福超越了物质。在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具有坚定的革命信仰。革命信仰使共产党人有坚强的意志,以无畏的牺牲精神投入史诗般的解放斗争。无数共产党人在革命信仰的鼓舞下,赴汤蹈火,前仆后继,表现出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在这里,一切自利的狭隘观念得到了空前的大净化,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精神得到发扬光大。面对革命信仰,共产党人的物质利益被超越了,精神价值提升到个体生命的核心地位。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最终是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个人的利益退居到十分次要的地位。共产党人感到,牺牲个人利益以实现人民利益是幸福的。
其次,科学信仰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始终感到充实。信仰不是个体的事,而是一个群体的追求,代表着一个群体的利益。当一个信仰者生活在同一信仰群体的时候,由于相互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和行动,因而相互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和行动,因而相互之间会产生感染力,感到生活的充实。应当说,生活在共同信仰中的人是幸福的。这种幸福一方面来自共同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来自真诚的友谊和帮助。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共产党人的物质生活是清苦的,但每个人都会露出天真的笑容,身心十分愉快。大家感到,根据地是共产主义信仰者的聚合地,每个人的心是相通的,大家为一个目标奋斗,不分你我,相互帮助,生活的每一天都有意义。
再次,科学信仰使人们在实现使命中获得快乐。使命感是信仰者的一个特征。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人,以现在的每个行动迈向信仰的目标而倍感欣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登上天安门城楼前眼眶中噙着激动的眼泪。共产党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怎么不令人激动呢?这是信仰实践中获得的幸福,这种幸福感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到的。
第一,教师要率先垂范。教师的行为及其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一个单位风气的形成,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学生对老师是察其言,更是观其行的。如果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这个学校的风气不可能正起来,学风也必然受到污染。在一定意义上说,师德引导着学风,甚至决定着学风。老师不仅要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应当担负起领导责任,在单位大力倡导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好风气;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的不良现象,要采取措施,切实纠正。
第二,建立健全教育机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他律和自律,亦即从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个环节着手。古人说:“德教为先。”德教即是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化,要教育学生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坚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到旗帜鲜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个干部职工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行动。
第三,树立典型,学习先进。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许多先进集体、先进人物,都是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榜样。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即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