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 安 / 文
卷首语 Upfront
上海工业的出路在质量与品牌
◆泰 安 / 文
日前,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全市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2956.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7%,总体平稳,好于预期。但工业产值出现下降,且降幅较一季度有所增加。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3367.5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为3279.82亿元,下降7.4%。六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为9554.2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考虑到今年的核算方法做了调整,首次将研发费用从原来的中间消耗调整为固定资本形成,会造成增速的调高效应,实际的工业下降可能还要高出0.04%~0.06%,工业形势较为严峻。
而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上海提出工业增加值占比25%的指标,这是上海近年来第一次明确对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出要求。按照上海“十三五”GDP增速6.5%推算,这一目标意味着,2020年上海的制造业产值要达到3.8万亿元,即在2015年3.3万亿元基础上增加5000亿元。
目标的增加和现实的下降,给上海工业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全球经济回升迹象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破解困境需要勇气和智慧,关键的出路在质量和品牌,必须进一步提质增效。
这是因为,单纯依靠产能规模增加的老路肯定走不通了。一是在全国产能普遍过剩的条件下,继续上产能不具备政策支撑;二是在全市建设用地“紧约束”条件下,不具备资源支撑;三是在上海现有工资水平下,不具备成本支撑。此外,新项目的引进和落地,效果有待观察。通过腾笼换鸟,结构调整,引入新的大型高效项目,本是很好的选择,多年来上海一直在这方面进行努力。但一方面,在落后产能淘汰中,受外部环境影响,易形成反复,在土地收回重新利用上也易产生纠纷;另一方面,新项目从规划、引进、落地,到开工生产、实现产值需要较长周期,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事实上,上海工业提质增效的空间还很大。我们许多重点工业产品与同类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价格上往往相差10%~20%,高的甚至达到30%以上。如果上海产品能够达到15%溢价的话,基本就能完成3.8万亿元的既定目标了。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时提出,应对成本提升,上海的出路只能是“加强技术开发,优质优价”。“必须使我们产品的质量、品种、档次不断地提高,推陈出新,上海应该有这个本事,可以做到这一点,涨了价,人家还没多少话说”。
道理是浅显的,但要真正做到“优质优价”,却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上海工业代表着中国最先进水平,产业布局和成本结构决定了我们的竞争目标只能是国际领先的企业,这就决定了“上海品质”必须是世界品质,“上海品牌”必须是世界品牌。我们要有这个决心和毅力,提品质、创品牌,除此之外,上海工业别无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