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希
“政治课本剧表演”让思想品德教学绽放光彩
吴艳希
早在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经典教育名著 《大教学论》中对教学的本质进行了充分阐述。他认为教学包含三大任务,即品德培养、精神培育和知识传授,它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三大任务的统一对思想品德课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要传授基础教学知识,更主要的目标在于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培养和精神培育。虽然肩负重任,实际教学过程中却面临重重困难。一是初中阶段教材知识简单易懂,教学内容是学生早已知道的生活常识或人生道理,不需要教师授课,学生也能掌握。二是思想品德课致力于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但是对于自我意识不断成长并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而言,思想品德课就是说教课,他们厌烦说教。三是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与干扰导致他们难以认同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引导。四是思想品德课在中考中的比重、要求降低,学生失去学习动力。面对如此困境,笔者认为政治课本剧表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尴尬冲突,增加思想品德课堂的实效性,能够有效提高品德培养和精神培育在教学中的比重。在这一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校已经积累了十年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所谓 “政治课本剧表演”就是采用话剧、小品等各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由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的主题,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活动。政治课本剧表演”使思想品德课教学丰富多彩,改变了只有教师一人简单说教的乏味,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面貌为之改观。
经过十年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校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政治课本剧表演实践活动。每一届初二学生在初二上学期结束思想品德课的新授课后,都会开展一场以初二上学期教材内容为依据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表演展示活动。之所以选择以初二上学期教材内容为课本剧表演的创作依据,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初二年级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过渡时期,也是学生逆反心理集中爆发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具有了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自我意识高涨,喜欢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生活方式,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容易产生 “逆反心理”。情绪和情感丰富而强烈,但不稳定,具有两极性,易冲动。面对这群正处特殊阶段的初中学生,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无法解决他们内心的价值冲突与情感冲突,而让学生自己自导自演课本剧,则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表达自己诉求与心声的有效途径。
2.教材内容编写的特殊性。初二上学期教材的主题是人际交往。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与父母的交往;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与老师同学的交往;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文化交往与网络交往;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掌握交往的艺术。初中学生的叛逆心理正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父母老师越是不让做的事,他越是要做;越是要他做的事,他偏不做。对正面教育听不进,对反面的诱惑则很感兴趣。对父母老师的批评教育,同学的热忱帮助,都从反面意义上去理解,认为别人都是虚情假意,都是 “伪善”,用对抗情绪对待一切,表现出种种 “故意作梗”的行为,似乎就是要别人 “奈何不得他”。“政治课本剧表演”,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角色的人群,学生在演绎不同立场人群的过程中能够有机会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有效化解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
不同于有些老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表演某一小段的情景剧,我校的政治课本剧表演活动是以学生集体集中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场所的汇报演出为主要形式。给学生一个政治课本剧的表演舞台,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表现自己,更有利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感悟升华。在汇报演出之前一般要完成以下环节。
1.确定政治课本剧表演的主题
每一届政治课本剧表演的主题都围绕着 “交往”来设计,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十年来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以“在阳光下成长”“责任·交往·成长”“在和谐交往中成长”“在文明交往中成长”“在和谐氛围下成长”等主题的课本剧表演。学生的课本剧剧本则根据每一届的主题更深层次地进行设计创作。
2.明确课本剧创作的具体要求
政治课本剧表演不是简单地下载某个剧本即可进行表演,而是需要学生根据初二上学期课本内容的十个主题进行设计创作。它们分别是:与父母的交往、与同学的交往、与异性朋友的交往、与老师的交往、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往、网络交往、讲礼貌懂礼仪、竞争合作、宽容平等尊重他人、诚信做人。
在政治课本剧表演筹备初期,教师组织各班进行抽签选取本班的小课题。各班根据小课题,由政治科代表组织有特长的相关同学进行编写,可以根据相应的课题内容和剧本内容,设计属于本班特色的剧本名称。以2013年 “在阳光下成长”课本剧表演为例:《世界大看台》介绍的是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口讲风波》想要表达的是同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3.加强班级内部的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精神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政治课本剧表演的正式演出,每个班级在台上只有10分钟的时间。要以10分钟的时间呈现学生想要表达的交往故事,需要他们投入大量的人力、时间、精力。虽然不需要花费 “十年”功夫,但也需要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卯足了劲,全力以赴,还需要他们分工合作,齐心协力。
第一,导演、编剧、演员之间的协调合作。编剧创作好剧本后,负责导演的同学要与演员沟通好进行试演。在试演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时及时修改剧本台词。
第二,安排同学进行服装、道具的准备。不同的情节故事,有不同的人物塑造,不同的人物需要穿着符合表演身份的服装。对于服装的准备、造型的设计,需要相应的同学与演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并做准备。
第三,课件制作与背景音乐的配合。为了让政治课本剧的表演更容易让观众们看懂,更容易让大家进入角色理解,每个班级的课本剧表演都会设计课件。表演课件往往由几张简单的图片构成。第一张体现自己班级剧本的名称,表演同学的名单以及各自饰演的角色,让观众对接下来的表演能够一一对应。剩下来的幻灯片往往就起着承上启下的场景提示作用,例如表现师生交往场景的 “办公室”“教室”等。
一场精彩的表演,离不开编剧独具匠心的剧本设计,离不开导演的精心指导、演员的精湛演出,离不开服装道具的烘托渲染,离不开表演课件的辅助添彩。可以说,政治课件剧表演,让班级的每颗 “螺丝钉”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光彩和价值。
1.转变学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45分钟的思想品德传统课堂和政治课本剧表演活动哪一个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答案很显然。许多学生表示原来思想品德学科也可以这么好玩。在边玩边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政治课本剧表演不同于传统课堂,学生是完全的主角。他们是导演、是编剧、是演员、是观众。他们通过小品等方式演绎他们心中对教材知识的了解。这样的活动形式让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调动,让他们的情感得到迸发。在自我觉醒、自我感悟、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润物细无声地发生改变。例如,有个班级临时换了个班主任,新来的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她的诸多措施引发学生的不满。学生以风趣诙谐的方式演绎他们与新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他们读懂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而班主任也通过学生的表演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扮演老师学会了换位思考,理解包容支持新老师,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转变了师生交往的态度,德育目标成功实现。
2.学生在政治课本剧表演的实施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政治课本剧表演要求学生做到自编、自导、自演,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实际,开拓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大胆尝试,勇于挑战,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每一个政治课本剧表演的呈现都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
以班级为单位的课本剧表演,不同学生扮演着导演、演员、场务、观众等角色,这些角色之间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共同完成任务,所以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能够得到发挥,团队的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政治课本剧表演要求以教材知识为依托设计编写剧本,学生要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他们需要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一个好的政治课本剧要接地气,要有时政性、时效性,例如学生设计的有关网络交往的 《网购风波之切糕》这一课本剧中间就很好地结合了当时社会的热点。这样的创作表演,学生的结合实际的能力、时政素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能够得到一定的体现。
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政治课本剧表演,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教育、体验、反思,更容易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认同交往的不同原则。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沟通交流配合,理顺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矛盾冲突得以缓解,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
3.政治课本剧表演缓解价值冲突,提供教育契机
到了中学阶段,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迅速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前人和书本上的结论,喜欢怀疑、探索和独立思考。特别是思想品德课堂上的某些理论观点,有时候会遭到他们的奚落与嘲笑。所接受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让学生的价值冲突越来越严重,从而让学生开始质疑学校教育,质疑老师。
在政治课本剧表演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编写剧本,于是人际交往中的种种冲突被搬上了舞台。2013年学生的课本剧中《花开应有时》表现的是早恋问题;《师生日记》讲述的是师生的矛盾冲突;《我的淑女范》表达的是母女两代对美和个性的观点碰撞。在这样的冲突中,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得到呈现,他们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和发言权,再结合教材知识点的引导与教师的价值引导,教育的契机得以形成,无形中冲突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学生在选择创作剧本的过程,实际上就已经在进行一场价值选择和判断,最终呈现在舞台的表演多多少少能体现他们的价值观念。这样的表达方式,为教师理解学生内心世界提供了一条有利的途径,也让教师能够有机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福建福州时代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