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枣与军事评论

2016-04-12 04:33王炳淇
视听 2016年9期
关键词:太平洋军事

□王炳淇

羊枣与军事评论

□王炳淇

羊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新闻界最具影响力的军事评论家、国际问题专家之一。本文通过对羊枣抗日战争时期的评论文章进行文本研究,认为羊枣的军事评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及时性,对于战事的报道和评论紧跟时局;第二,科学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主义对于战事做出客观的分析;第三,预见性,实事求是,从事实出发,对战事走向进行客观预测;第四,文学性,羊枣的文章通俗易懂,文笔优美,善用比喻且引经据典对内容进行阐释。

羊枣;军事评论

一、人物简介

羊枣,原名杨廉政,又名杨九寰。羊枣是他最主要的笔名。除此之外,他还用过朝水、杨丹荪、易卓等笔名。羊枣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新闻工作者、国际问题专家和军事评论家,也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文化战士。

二、军事评论

羊枣的革命道路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在“左联”宣传部的文学生涯。第二个阶段是抗战后的新闻评论,即军事评论。而第二个阶段是羊枣作为新闻人的巅峰阶段。

诚如现代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社会活动家金仲华所说:“抗战八年间,在出现于报章刊物的极少数军事评论家中间,羊枣是杰出的一个。”并认为羊枣的军事论文,应当“和美国的麦克斯·威尔纳(Max Werner)与伊利奥特少校(G. F.Elliot),英国的佛勒少将(Major Gen.Fuller)与李特哈特上尉(Capt.Liddel Hart)并列”。①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致信羊枣并高度赞扬“中国的羊枣先生可以列为当代世界一流的军事评论家”。②萨空了认为“他(羊枣)撰写的军事评论峥嵘恣肆,笔锋犀利,常作出准确判断,击中敌人要害”。③作为羊枣的学生,王淮冰对于羊枣新闻的评价是:“他的论文,逻辑严谨,行文流畅,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特别是对战局的变化和分析、判断,具有预见性”。④

羊枣的军事评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及时性

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军事评论对于时间的要求更是严苛。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此时此刻的情况必定与彼时彼刻不能同日而语。同时,人们对于此类信息的渴求度更高。因为军事评论不仅仅是对于战事的简单报道,更是对于战事走向的一种预测信息。在抗战时期,对于战事情形即时和准确的把握,不仅仅是关乎世界、国家的存亡,更是关系到人们自身的安危。

羊枣擅长英文,在《大刚报》任职期间,羊枣直接抄收外国通讯社的英语电讯,将其翻译来供编辑部采用,以扩大报纸国际信息的来源,“消息比中央社转发的外电要快一两天”。⑤《论太平洋大战》一书完稿,距离太平洋战争爆发只有4个月零3天;《太平洋暴风雨》,篇幅较长,其完成时间,距离战争启幕,也只有8个月。历史著作与历史事件不可能平行发展。“如此及时而又全面论述太平洋战争的著作,在当时的大后方,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⑥

除此之外,在他的策划下而办起的《国际时事研究》周刊,一份按周出版而容量多达3万字的刊物,其中相当大的篇幅是靠羊枣供稿的。刊物出刊39期,署名羊枣的文章就多达55篇,每期至少一篇,最多达到4篇。自1944年8 月13日起,截至1945年7月9日,羊枣被国民党拘捕前期的近一年时间里,羊枣为《民主报》共撰写社论79篇,大部分是关于国际问题和有关世界战局的军事评论。在永安工作的时期,他还为很多报纸撰文,如《东南日报》《联合周报》《改造》《民意》《新福建》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羊枣为永安多种报刊撰文140多篇,在同时间的作家中,羊枣可算是一个高产者。在狱中,羊枣给妻子信中,“总计这些年来,写的东西如搜集齐全也有四五百万字”。这些庞大的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羊枣对于军事评论的及时性的要求。

(二)科学性

新闻评论是意见传播的一种形式,而意见传播不同于嬉笑怒骂这类情感表达、感性化的表达,不仅在于它应该有理性的内容,而且它应有理性的形式。理性的内容,包括它应当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理性的形式,包括它应当遵循人类思维与思想交流的一般规则,也就是逻辑。⑦羊枣的军事评论,是立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从宏观上,分析战争的性质;微观上,对于交战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的角度条分缕析。

在《论太平洋大战》一书中,明确提出太平洋战争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是殖民地争夺战。“这一战争对日本,是殖民地侵略战;对于同盟国中首当其冲的英美,是殖民地保卫战”。另一方面,“太平洋大战的主要战争方式,应是半殖民地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法西斯帝国主义是主要侵略者,一切被压迫的民族应是反抗日本侵略的主力”。因此,他明确提出,在太平洋大战乃至整个世界大战中,不但中国应是主力之一,而且应该把与中国抗战相同的民族解放战争普及各地,只有这样,反侵略盟国才能在太平洋大战乃至世界大战中获得最后胜利。在反对法西斯侵略战争中,各国舆论言必美、英、苏;而羊枣则强调半殖民地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性,这对于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1945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告一段落。此时人们的关注点落在了亚洲战场。羊枣发文《从柏林到东京》,对于亚洲战场的整体局势进行科学的分析。首先对于美军东调的问题进行阐述:“据美陆军勤务部运输军团司令格罗士少将说,它大约需时不到一年——最初的三个月每月抽调二十八万,接下的三个月每月三十九万五千,其后每月约二十七万。”进而回答了运输效率低的问题,“运输的困难限制了他们”,接下来从美国军工厂的分布情况以及运输情况的分析得出结论,“运输是盟军在太平洋作战最麻烦的问题。”并且美军的东调还需要处理基地问题,“建立基地的先决条件是技术问题,这问题在美国和欧洲也是容易解决的,因为那里不但有技术水准甚高的人才,并有可以利用的机械和材料,在太平洋方面,这些显然都必须由太平洋彼岸运来,当地不但没有人才和机器,甚至有些必要的建筑材料都缺乏——例如钢铁桥梁和水泥等。”根据两个战场的人力和物力的对比,认为“盟军发挥作战全力所需要时间将难免拉长。”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具体的数字说明,而且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将战事中兵力的转移和调配工作的难度展现出来。从运输兵力所需时间,到运输的难度,最后到现象到原因,刨根问底,让人们对战事的认知有了深入的了解。

(三)预见性

及时性保证了军事新闻的时效性,科学性为军事评论的演绎富有逻辑,而预见性则是军事评论的实用性的具体体现之一。它不仅为战场的指挥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新的视野,同时也为平民大众提供了行动的依据,使人们根据这一信息来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

在《论太平洋大战》中说:“如局势如此发展,则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件史实,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太平洋开始,在太平洋发展到最大限度,最后仍在太平洋结束。”而在这部著作面世3年后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太平洋开始,未能成为史学界的共识;但是在太平洋结束,则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事实了。而对于对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时间,他发表的《从柏林到东京》”也在短短三个月之内得到印证,即抗日的胜利。

羊枣之所以有如此准确的判断力,主要得益于他不仅熟谙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战役,而且对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作过深入的研究,加之对每个战区的地理位置、战地指挥官的个性及其战略部署和兵力分布情况了如指掌。

(四)文学性

羊枣出生于条件优越的封建大家庭中,从小受私塾教育,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国学根基;日后进入清华大学,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唐山工专和上海交大的求学经历,又系统地学习了自然科学知识。这就使羊枣的知识面比较宽广,不仅中西兼备,而且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诸方面都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为他日后的学习和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羊枣原是文艺理论家兼散文作家,其文学功底非常厚实,因此他的政治军事评论不仅说理明白透彻,而且在文字上表现得很优美、很形象。具有散文和政论融为一体之美。

1.通俗易懂

在《欧洲现实政治与英国》一文中写到:“在起初,对于那些在克莱夫登乡舍做着好梦的尼维尔、张伯伦之流,它(二次世界大战)也许是像玫瑰一样美丽的。希特勒不是已经‘车搭班’吗?而且法国自巴尔都被刺,达拉第跟到慕尼黑去出卖了一切以后,早已成了伦敦的尾巴。一次新的胜利显然使不列颠的狮子更安稳高居在欧洲天平的尖顶”。几个形象的比喻将欧洲各国的关系和格局展现出来。又如1944年在《广西日报》发表的《敌寇的动向》一文中借用“困兽犹斗”,告诫我们在“世界战局日趋光明、联合国家胜利渴望的最后关头”,我们不应放松警惕。

2.语言优美,旁征博引

在《欧洲的现实问题》一文中,谈到英法同盟条约迟迟未能签定时,这样写到:“……而早就被预料着即将缔结的英法同盟,到苏法同盟协定签字后6个月的今日,也反而弄成了‘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借用楚辞,既十分贴切,又显得幽默生动。

在《战争的辩证——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部分“一线战争二线战争”中,引用“上帝要灭亡者,他先使他疯狂”,又在该文末引用《左传》中的“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这两处引用既符合纳粹疯狂的行径,又道出了法西斯侵略者最终的结局。

三、总结

羊枣和他的军事评论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夜,永远值得我们去仰视和研究。羊枣牺牲之时,陆定一亲手题写了挽联:“新闻巨子,国际专家,落落长才惊海宇;缧绁蒙冤,囹圄殒生,重重惨痛绝人寰。”这是对羊枣同志高度而中肯的评价。在今天看来,羊枣的军事评论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学功底必不可缺。羊枣之所以在行文写作时左右逢源,引经据典,与他幼时的私塾教育,以及清华和交大等求学经历是分不开的。更为重要的是羊枣的好学精神。对于马克思主义以及军事理论的相关著作,并非是羊枣上学期间的课程,而是在工作期间才接触到的。“活到老,学到老”,羊枣是我们应该学习效仿的榜样。

第二,全面而深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这与羊枣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分不开的。在军事评论中,羊枣不仅仅是从参战人数、战术战略等表面情况来看待战争,并且能明确地指出战争的性质。横向展开问题,纵向对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抓住主要矛盾,为日后的行动指明方向。

胡乔木同志曾发文《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民日报》评论员钱湜辛的观点则更为具体,认为“人人要学会写评论”。这一建议,更多的是对人们知识储备和思辨能力的要求。对于新闻人而言,更是如此。

注释:

①金仲华.悼军事评论家羊枣[J].世界知识,1946(4):21.

②刘小青.享誉香港文坛的杨刚与杨潮(羊枣)[J].新文化史料,1997(4):20.

③萨空了.回忆难忘的一九四一年,悼念羊枣同志[J].新闻与传播研究,1980(3):57.

④王淮冰.怀念好老师羊枣[J].新闻战线,1984(9):40-42.

⑤张如腾.抗战时期的“新闻巨子”——羊枣[J].军事记者,2005(8):60.

⑥王淮冰.中外名记者丛书:羊枣[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27.

⑦马少华.新闻评论[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3.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猜你喜欢
太平洋军事
爱管闲事的“太平洋警察”
决胜太平洋
军事鬼才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环太平洋之怪兽归来(下篇)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
谜底大揭秘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