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台电视新闻如何恰当运用同期声

2016-04-12 04:33张荣平
视听 2016年9期
关键词:讲话电视新闻

□张荣平

地方台电视新闻如何恰当运用同期声

□张荣平

恰当地使用同期声,可以有效地烘托新闻主题、渲染现场气氛。但是,部分地方电视台出现同期声运用不当的表现。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处理好同期声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同期声与同期声之间的关系、同期声与画面的后期编辑关系,以及同期声的时长问题,以此凸显电视新闻的独特魅力。

电视新闻;同期声;新闻主题

电视同期声是记者在拍摄画面时,同时记录在同一时空里的音频信息,包括人的讲话声、背景声和现场效果声,也就是现场声。同期声生动直观,具有真实性、现场性,是电视画面的有力补充,在电视新闻中经常被运用。但是,由于地方电视台特别是县级电视台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严格的培训,许多记者、编辑都是“半路出家”,对同期声如何运用缺乏研究,出现一些同期声运用不当的表现。笔者作为一名县级电视台的新闻从业人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地方台电视新闻中同期声运用不当的表现及其成因

在日常新闻写作实践中,电视新闻同期声运用不当的情况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一档新闻十几分钟,从头至尾不用同期声。有些市、县级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电视台,由于人手少、话筒缺,又加上采编人员对同期声在新闻真实性、现场性、关注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误认为运用同期声会延长时间、减少信息量,甚至以为同期声常包含方言、外语导致观众听不懂,不如播音员播讲更快捷、简便,因此,部分市县电视台出去采访时常单兵作战,不带主持人也不带话筒,回来制作时对着配音稿编好图像便交差了事。结果,整档新闻消息内容全是会议和领导活动,“贩卖官话、套话”,播报方式都是男女播音员一念到底,这样的新闻,归根到底是制作者定位不明确。

(二)素材时间不够,用同期声来凑。跟不用同期声相比,有些县级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滥用同期声。有的县级台盲目扩容增版,新闻节目时间拉长后又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采编人员便把同期声作为一种补充,也将此作为对被采访单位负责人的“回报”,不管内容是否需要、上下是否衔接,只关注于被采访单位负责人在电视上露脸亮相。最后造成一档10-15分钟的新闻,出现了10多个同期声。另一方面,使用的同期声过长。这主要表现在对领导讲话不剪不掐。有少数地方电视台负责人把电视新闻作为奉迎、巴结领导人的工具,只要领导想上想说,就一概录之,将电视新闻变成了面向大众的“电视电话会议”。有的采编人员图省事,把采访到的部门负责人表态的空话、套话全盘照编,结果,同期声冗长空洞,令人乏味。播出前,有些记者还打电话通知讲话人何时收看,播出时,除了讲话当事人全神贯注地观看外,其余观众早已调台。

(三)言之无物没信息,为了同期声而用同期声。同期声必须言之有物,所反映的必须是实实在在的信息,是老百姓关注的并需要传媒反映和提示的信息。但在实践中,有些同期声与内容脱节。具体表现为:一是“一个问题,多人表态”;二是“理论回笼,尽讲虚话、套话”,这在单位负责人表态式的同期声中尤其多见;三是“回避矛盾,遮遮掩掩”。有时市、县电视媒体的采编人员在抓住一些百姓群众关心的棘手问题进行采访时,摄录回来的同期声总是遮遮掩掩、闪烁其词,不能同解说词互相配合、互为补充,结果反惹观众生气,也影响干部形象。

(四)声音嘈杂无主次,方言土语不打字。同期声的运用最起码的要求是语音清晰可辨,让人听清,还要让观众听懂看懂,入耳入目,入心入脑。可是有些县级台不知是设备滞后,还是放松了对节目的要求,摄录的同期声常常出现背景声太响太杂,令观众难以听清采访对象的讲话。再一个突出的毛病就是不打字幕,误认为“一方水土一方音,县(市、区)就这么个小地方,哪个还听不懂”。

(五)报告式同期声,采访对象刻板答疑。采访中,采访对象为了使自己的采访更为出色,会事先准备好材料,或把内容背出来,甚至有些对着稿子说,给人感觉是在“背书”“念书”。这样的同期声不仅让观众听着别扭,采访对象的表情也会不自然。

二、电视新闻中如何恰当地用好同期声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电视新闻同期声运用不当的表现很多。在日常采编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恰当运用好同期声呢?

(一)要处理好同期声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新闻稿的重要段落,它和主播播音融为一体,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共同完成信息传播任务,带给观众生动完整、真实朴素的视听信息,两者都应处于主体地位。电视新闻的同期声,不仅仅是节目中人物的说话声音,有时也应适当加入现场音乐声或背景音。典型的现场同期声,特别是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和背景音,能够实现电视新闻的声画互补,产生理想的传播效果。例如,盐都广播电视台报道的《苏北首届里下河地区龙舞邀请赛》,锣鼓喧天和龙舞飞扬的画面配以现场的乐队、舞龙、鞭炮声,有力地渲染了现场气氛又映衬了主题,收到了较好效果。因此,要围绕主题运用好同期声,有助于渲染气氛,让观众身临其境,增强真实感。

当然,在运用同期声时,还要处理好同期声与主播声之间音量的比例关系,要注意在同一时段里,只能以一种声音为主,不能有多种声音同时出现,不然会让人感到嘈杂不清。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把握好主次音,让次要声音作陪衬,从而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二)要处理好同期声与同期声之间的连续性关系。在采用人物同期声时,要注意不同人物的讲话要适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做到每一段同期声的运用都能为节目增添光彩,而不是简单地堆砌同期声,弄巧成拙。比如盐城市有家县级台报道大型经贸洽谈会新闻中,使用了县领导人、负责招商的分管领导、客商三人分别讲话的三个同期声,每人的讲话都长达半分多钟,但内容大同小异,都是看字念稿的语调。结果没有把片子做“活”,反而显得多余。同期声的滥用,既影响了节目的信息量,又使节目拉长,导致节目平淡无味,观众流失。

(三)要处理好同期声的时长问题,运用要简洁明了。

一般而言,市、县级电视媒体的同期声语速大体是每分钟140-160个字,部分被采访对象语速还要慢些,在有限的时间信息量太少,部分同期声又长篇大论、缺乏重点,观众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笔者认为,应尽量避免使用拖沓冗长的同期声,采访前要与采访对象做好交流沟通,让采访者感觉记者像自己的朋友,这样才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果采访对象讲话较长,可根据主题的需要对同期声进行取舍,对确须使用的较长同期声可以采取分段录用,以每段不超过20秒为限达到一个声音段落,每次都要言简意赅、言之有物。这样,既能节省总体时间,又能表情达意,又不会让观众觉得同期声时间太长。

(四)要处理好同期声与画面的后期编辑关系。电视的传播符号有画面、音乐、声音、文字、图表等多种构成元素,每一个元素都是为节目主题服务的。同期声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新闻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在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调试好话筒,让播音员、主持人尽可能一起到采访一线,这样一遇到好新闻,就让其在现场出像、出同期声。如果遇到较长的同期声,可以在同期声讲话段落或接点地方,插入和讲话内容相关的图像、图片或资料镜头,将同期声作为画外音处理。遇到重要的政策、公示性问题或一些枯燥的数据,还可以在屏幕上打上文字或制作一些图表,配音是同期声,而画面则是醒目的文字、图表,这样一方面更有利于给观众以视觉冲击,增强感染力;另一方面又使观众容易理解内容,加深印象,从而弥补同期声时间太长显得单调的缺陷。

三、小结

在电视新闻中运用同期声的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本文重在结合日常采编工作实际,针对一些常见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必须处理好同期声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同期声与同期声之间的关系、同期声与画面的后期编辑关系,同时处理好同期声的时长问题。只有简洁、准确、恰当的同期声,才能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和采访现场的氛围,从而凸显电视新闻的独特魅力,增强地方台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1.葛清华.论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有效运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2.韩雅琴.地方电视台新闻采编如何恰当运用同期声[J].新闻世界,2009(11).

3.李剑.浅谈电视同期声的运用[J].今传媒,2012(7).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讲话电视新闻
“注水”讲话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Priceless Gifts You Can Give Track 2
国旗下的讲话
男朋友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