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男孩别哭》中的性别思考

2016-04-12 04:33罗芳
视听 2016年9期
关键词:兰顿男孩

□罗芳

电影《男孩别哭》中的性别思考

□罗芳

性别意识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性别意识的混乱象征人的不完全。电影《男孩别哭》取材于真实人物,将人物对自我性别的反复确认和性别混乱的挣扎象征社会发展的异化。通过抽丝剥茧的叙事手法,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冷战阴影尚未退却之时,社会主流对边缘人物的挤压和排斥,用冷静的电影语言呈现出来。

男孩别哭;性别意识;叙事手法

电影是一种由文字、声音、音乐、图像等元素交织的符号系统,观众通过电影的叙事手法、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感知创作者试图传达的艺术主旨。电影《男孩别哭》,正是通过一种近乎真实的戏剧手法,用强烈的对比——空间、色彩、音乐、人物的心理变化等交织成独特的象征体。通过电影,我们能感受到性别与尊严的直接关联,感受到社会文化多元性发展的艰难过程。

毋庸置疑,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包容的,它允许形色各异的存在。残酷的是人类,划分出能被接受的大多数,被孤立的少数人,他们是另类,是不合时宜的怪胎,迫使我们行使着与生俱来的职责——孤立、仇视、唾弃……尤其当我们无法理解时,我们的无知披上了正义和高尚的外衣。善良是短暂的,至少对布兰顿·迪纳来说是这样。1993年,当布兰顿刚刚从林肯市来到法奥斯时,这里的人们是那样热情好客。布兰顿浑身散发着荷尔蒙的气息,他迷人的微笑和游刃有余的调情给这个平静的小城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和所有的爱情片一样,布兰顿遇见了生命中的女孩——拉娜。他们相遇、牵手、接吻、在柔软的草地上爱抚,他们谈论孟菲斯,憧憬小城外的世界……和世上所有普通的爱情一样简单美好,只是,当布兰顿独自面对自己的身体时,他感到害怕。因为从生物学意义上讲,他是她。她剪短头发,穿上束胸衣,换上男装,在裤子里塞上袜子。从外表上看,她就是一个男人,他恋爱,和拉娜的前男友约翰成为好哥们,和朋友们聚会、喝酒、谈笑风生,小城的人们都喜欢他,一切都符合社会的规范、行为的准则。可是每个月下体鲜红的讯息提醒着他,你不是真正的男人。这让布兰顿陷入一种身心相背的撕扯中,身体的背叛和心理的认同危机,他必须在其中做出一个选择。他选择成为一个男人,与此同时,他也选择永远背负着这个巨大的秘密。“保罗·弗雷斯的研究证明,节奏结构是蕴涵意义的形式。它们需要一种分列弱拍和强拍的必要形式化,意味着对比节拍之间的足够区别,也意味着力求消除或缩小同质节拍的微弱差别的同化作用。”①电影《男孩别哭》深谙节奏的奥妙,从布兰顿初到小镇时的地理空间展现,从音乐到色彩风格都温馨、自然、明快,这样的和谐美丽与人们发现布兰顿真实性别后展现出的丑恶嘴脸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布兰顿在雨中被自己曾经的“好朋友”强暴时,大雨倾盆,整个画面空间都是倾斜的,象征社会主流准则的不公正和有失偏颇,色彩也从之间的明艳专为清一色的灰暗,渲染出极度压抑和屈辱的氛围。

随着社会的进步,性别倒错的同性恋者逐渐获得自由的权利空间。但自由的争取往往是艰难和残酷的。“重要的问题不是一种无禁制的文化有无可能,甚至也不是我们是否应当争取它,而是一个有种种禁制的体系能否使其社会运行为个人保留改变这一体系的自由。”②我们常常谈论自由,最大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布兰顿的选择是自由的,他在一次次性别认同的危机中确立起男性意识,否认自我女性的身体和社会的性别认知。但这种自由度极为有限,有限到只能自我包容和认同。所以,布兰顿背井离乡,小心翼翼地避免露出破绽。可是纸包不住火,终究他要面对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的抗衡,而这样的抗衡注定是失败的。

他可以默默承受与生俱来的不公,也从不敢奢求社会的理解与宽容,但周围的“正常人”还是被触怒了——我们这些高尚的正常人怎么能让这样一个异类欺骗愚弄?愤怒在无知中熊熊燃起,昔日的好友约翰和汤姆强暴了还是处女的布兰顿。他最后的防线和尊严丧失殆尽,那冰冷的眼神和无尽的泪水是对整个世界的绝望。1993年12月31日,冰冷的子弹带走了布兰顿,可事实上,在被约翰等人强暴的时候,布兰顿就死了。

“在一个由性的不平等所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起决定作用的男人的眼光把它的幻想投射到照此风格化的女人形体上。女人在她们那传统的裸露癖角色中同时被人看和被展示,她们的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和色情感染力,从而能够把她们说成是具有被看性的内涵。”然在电影《男孩别哭》中的女性不再是处于被窥视的地位,相反,布兰顿在性别的混乱和挣扎中坚守着人的尊严,拉娜也从一个传统被动的女性成长为一个有健全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独立女性。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导演金伯利·皮尔斯用一种戏剧化的方式展现了个体自我认知的艰难和人性的复杂。那些仇视布兰顿的人,不是因为他的存在带来了什么,而是他的存在是那么和谐,让人不禁怀疑社会准则的合理性。于是他们要撕裂这种和谐,让异类显露出“丑陋的模样”,毁灭他,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回归到社会主流认可的轨道上。就像鲁迅先生曾经提到的“无物之阵”一样——人们总是感到无形的威胁,需要时刻警惕,那些不合常规的少数派便成了人们对未知恐惧的牺牲者。但文明总是在不断完善的,尽管过程血腥缓慢,黑人的平等、妇女的权益、对同性恋的认同……电影的结尾,死去的布兰顿躺在拉娜怀里,1994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他们身上。

布兰顿的牺牲的过程也是拉娜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事实上,拉娜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她所代表的是所谓“正常人”,她是一个性别认知正确的异性恋,与布兰顿的相识相恋对她来说是一场“正常”的恋爱。但残酷的是,布兰顿身份败露后被当众扒光衣服,拉娜被迫直视他的下体,周围的声音不断响起,怪物,变态,恶心……拉娜声嘶力竭地哭喊着。但最后,她的选择不是愤怒而是接受。当她对关在监狱里的布兰顿说:“我不在意你是一半猩猩还是一半猴子,我要带你出去。”这时,她对布兰顿的爱已经超越了个人情感,而是一种对他人自我选择的宽容。“我们肯定总是试图找到这样或那样的方法生活在一起,而不是彼此分离。”③虽然这点理解和包容极其微小,但就像影片最后的阳光一样,终究会在某个清晨照亮整个世界。当下的时代愈见包容,但这种包容还需要继续蹒跚前行。正如吉登斯所说“做什么、怎样做和做什么人的问题是生活在现代化后期的人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对于后现代的人来说,选择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而对多元主义性政治来说,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其中包括对性欲望实现方式的选择;对性关系模式的选择;对一般生活方式的选择。多样性是后现代时期性的唯一真理。”④不论是对性别倒错者还是同性恋,遵循多元性观念,社会应该用宽容和理解来处理他们的社会关系。

“叙事电影地理空间的表达应该强调电影语言的独特性。电影的画面、色彩、声音等元素所创造的视听形象无论是再现与表现,首先是地理空间的表达,然后才是意义的生成。”⑤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但是九十年代初期的美国社会仍然受到冷战“余震”的影响,人们的心理仿佛一个个封闭的个体,互相排斥和不信任,而黑人、同性恋、妇女等边缘弱势人群就更加举步维艰。电影时空虽不等同于真实的时空,但取材于真实,势必反映真实。电影用一种近乎残忍的写实手法将社会转型中性别倒错的边缘人物的生存境地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通过人物对自我性别的探求和挣扎反映一个全新时代的觉醒和文明缓慢的进步,如同一个新生的婴儿身上总带有肮脏的血迹。不论是人物塑造、情节架构还是音乐、色彩的叙事策略和深厚复杂的主题意蕴,电影《男孩别哭》都处理得当,最大程度上将电影做到“现实的渐近线”。

注释:

①[法]让·米特里.电影美学与心理学[M].崔君衍译.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338.

②李银河.性的多元论[J].博览群书,1998(10):34.

③章明.猜测电影创作的本质[J].电影艺术,1988(12).

④李银河.性的多元论[J].博览群书,1998(10):33-34.

⑤海阔.电影叙事的空间转向[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178.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

猜你喜欢
兰顿男孩
Effect of Grammatical Class:What Role does a Chinese Background Play in Bilinguals?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这个杠精,毕业于哈佛,把杀人当艺术!
男孩向前冲
上帝只负责过去
男孩胆小不丢人
杭叉
放眼未来
老男孩
看见了就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