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高级中学 王建华
举一反三说方法触类旁通提能力
文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高级中学 王建华
大教育家孔子曾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言诚哉!作为政治教师,善于传授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是当前政治课教学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首先,这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就是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掌握具体的科学知识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生不仅是接受知识的对象,更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知主体:他们对社会、对人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具有旺盛的求知欲。他们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乏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从中体会到更多的学习乐趣。“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作为教师,一定要“心中有学生”,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引路”而不是“包办”。这样,就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使他们学得更加生动活泼,更有成效。
其次,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早在本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就在其所著《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当今世界,各门学科迅速发展,各类知识浩如烟海,而且以越来越大的加速度在不断增加。如果一个学生仅仅掌握教师所教的具体知识,而不掌握汲取各种新知识的本领,那么到毕业时他所拥有的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就变得陈旧了,他就难以具备捕捉、组织各种信息,判断各种信息价值的能力,从而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未来的信息时代做一名善于捕捉和运用信息的能手,永远做信息的主人。
再次,注重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也是完成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必经之路。从根本上来说,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锐利无比的思想武器,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邓小平同志指示我们,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就是要求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实干家,而不是死啃书本的教条主义者。
教学改革的过程,既是提高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在改革实践中,我努力处理好两个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指导学生处理好获得学习结果与掌握学习过程、方法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任何一种知识,都是内容和方法的统一体,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从不知到知,在已知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的过程。因此,学校的教学任务是不能靠单纯的死记硬背现成结论来完成的。以往的教学偏重于传授和掌握知识结果的做法,无形中就引导学生去重复别人的认识成果,不利于学生探索、体验。特别是科学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精神气质,它是一种人格化的活的念和灵魂,很难通过掌握知识结果去获得。只有引导学生循着科学研究的流向去思维,去探索,才能使他们在掌握科学知识过程中同时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把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结果和掌握学习过程的方法结合起来,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这种引导学生去掌握学习过程的方式,往往是学生经了痛苦、焦虑、喜悦和激动等感情的变化才获得的。因此学生会十分珍惜它,从中所获得的科学结论,往往不仅是作为知识来掌握,而且可能成为一种信念。
高二《生活与哲学》唯物论的内容比较抽象,对刚刚接触哲学不久的学生来说,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在讲关于物质概念、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等相关知识点时,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一系列知识点的内在逻辑结构,我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世界上是先有水还是先有人?水的流动、泛滥有没有规律?人类是如何对待洪水泛滥的?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和有益的经验?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大禹治水一直谈到三峡大坝。在讨论的基础上,我帮助学生从人和水的关系,归纳出的内在逻辑结构:
1.地球先于人而存在,故地球上先有水后有人——回答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
2.水的存在、流动和泛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3.水的存在及其运动是客观的——这是客观,导出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性。
4.水的流动、泛滥是有规律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5.人类是在对待洪水泛滥的问题上取得了成就和有益的经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6.水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能够认识、掌握和运用这一规律,控制水患,化害为利——这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7.从水的流动、泛滥有其一定的规律,到人类反复地实践、探索、总结,不断提高认识水、利用水的水平,建立水电站,航运,灌溉等——处理好主客观关系的要求和做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我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基础相结合,由基本事实到一般结论,再到具体概念,运用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逻辑方法,使学生把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加深了对原理的理解,树立了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进一步理解邓认识论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打下了基础。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