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根成
一次高尚的作弊
文/彭根成
1537年,即嘉靖十六年,湖北武昌举行乡试。一个学子的成绩,给几个主考带来了艰难的抉择。
这个考生的试卷华彩满篇,见解新颖,让人读了拍案叫绝。考官们翻开考生履历,考生竟然只有十三岁。正主考顾璘手拿考卷,捋着胡须赞叹不已,说道,小小年纪,见解不俗,是国之大器啊。副主考陈束和督考赵御史也深有同感。
可是,顾璘却说,这个考生绝对不能录取。这孩子太年轻了,不能让他路途太顺了,要磨炼磨炼他。赵御史担心,如果不录取,这个考生会不会泄气。顾璘摇着头道,如果真那样,不录也不算什么损失。
最终,三个考官躲在密室里,冒着被杀头的危险,齐心协力作了一次弊。
这个被落榜的考生带着笔砚回去了。这三名主考官带着焦灼的心情,等待着下一次乡试。三年后,三人一齐要求,再次主持湖北乡试。
这一次,那个孩子车船劳顿又来到武昌。他已经十六岁了。
失败后的三年里,他显然没有放弃。试卷收上来,在三个考官手中传看着。三人热泪盈眶,三年的煎熬,三年的盼望,他们没有失望――少年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更非常人可及。
他被录取了。后来,他推行了一次极为成功的改革,被誉为明朝三百年来第一宰相。
他叫张居正,他的成功,后面有三双手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