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融资模式带给商业银行新机遇

2016-04-12 00:37崔喜苏王婷希
上海国资 2016年11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镇化商业银行

文‖崔喜苏 王婷希

PPP融资模式带给商业银行新机遇

文‖崔喜苏 王婷希

对商业银行传统的风险缓释措施和控制方法提出了挑战,迫切需要银行加强业务创新

当前国家新型城镇化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建设首先需要的是满足资金需求。

为解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难的问题,财政部目前正在积极引进和应用国际社会在基础设施领域广泛采用的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并将此作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要求的一项体制机制改革。可以预计,PPP将成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融资模式之一。商业银行如何参与PPP,是有待探索的业务模式。

内涵和特点

PPP这一融资的概念有不同解释。联合国发展计划署认为“它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营部门,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世界银行认为“它是私营部门和政府机构间就提供公共资产和公共服务签订的长期合同,而私营部门须承担重大风险和管理责任”。无论哪种解释,PPP核心是将政府资源与私人部门投资相结合,为消费者供给最优公共产品和服务。其典型的运作模式是,政府和私人部门共同组成SPV(特殊目的公司),针对特定项目或资产,与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并由SPV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运营,待特许经营期满后,SPV终结并将项目移交给政府。

从特征看,PPP是一种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以项目未来收益和资产为融资基础,由项目参与各方分担风险的具有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特定融资方式。相对于传统融资,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伙伴关系,一般长达20年以上,包括整个项目生命周期,政府和私人部门双方通过长期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二是利益共享,政府、企业、公众多方共赢,发挥社会资本的主观能动性,拓宽了企业发展空间,增加政府城镇化基础设施资金来源,提升对公众的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和技术创新。三是风险共担,PPP融资的多方参与结构决定了其可以在项目发起人、贷款人以及其他项目参与方之间分散项目风险,公私部门共同承担重大风险和管理责任,政府从“经营者、管理者”转变为“监督者、合作者”,可有效降低政府财务、建设、运营风险,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和债务负担。

业务机遇

PPP融资模式既契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及“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体制”的政策要求,又能解决城镇化巨大资金需求的问题,增加了企业盈利空间和业务机会,提升了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公共产品服务效率,加之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可以预计,这一模式必将在未来的基础设施投融资项目中有更多应用,发展前景广阔,将对商业银行传统基础设施贷款业务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抢抓这一模式中蕴涵的业务机遇。

积极跟踪政府推动PPP举措。PPP成功运作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包括建立协调机构、制度体系,提高政府项目筛选、规划、设计和监管能力,培育一个高效、规范、透明的PPP市场等。商业银行应加强与政府沟通,关注政策变化,了解各地城镇化建设规划及项目的筛选进展情况,对于财政部门筛选出的优质项目,主动跟进,加强分析,择优介入。

差异化设计项目融资模式。较传统基础设施融资相比,PPP模式下商业银行的融资主体是项目公司,不再是传统大中型企业,还款来源为经营收入,而不是财税收入或土地出让收入,追索权变为有限追索或无追索,而不是全额追索。这些融资模式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在PPP模式中应密切关注项目公司的运作经验,项目的收费机制、国别风险、市场风险、政府的补贴机制、企业信用风险、项目的盈利性、经营风险、担保方式、风险缓释措施等。根据项目的不同,结合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设计相对完善的融资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出口信贷、项目融资、贸易融资、银团贷款,等等。

为项目提供全流程服务。除信贷服务外,商业银行应对项目提供包括投行、保险、融资租赁、债券等在内的多元化的融资服务咨询,提供结算、账户管理、存款、国际结算(收付汇、信用证、保函)、财务顾问等在内的基础服务,从传统的资金提供者转变为资金的组织者。特别是针对跨境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全球机构的优势为公司客户提供必要的当地支持,如协助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帮助了解当地的资信状况,提供跨境服务等。

业务风险

PPP模式具有诸多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政府与私营企业通过特许协议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参与方多、周期长、融资金额大。项目公司及项目本身的风险构成PPP项目风险来源的两大主要方面,因而,银行对PPP项目风险的把握通常要涉及政府部门、私营企业及项目本身。就政府部门及私营企业而言,要分析双方在合同中对责任义务是否进行了清晰的阐述,私营企业承担的风险情况,政府监管情况,项目其他参与者能否遵循合同执行,避免相应的信用风险;就项目而言,可能会产生社会影响,如提高收费价格,造成阻力,存在风险,也可能因外部环境的改革、政策调整或者预算的大幅度超支等因素提前终止,存在政策风险、完工风险和生产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要加强风险防范。 加强项目各阶段的风险管理。项目预开发阶段,银行要初步评估项目及其投资主体,包括政府管理能力、私营企业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项目自身盈利能力等。融资阶段,要全面评估和详细分析项目及其投资者的各项情况,识别该项贷款各类风险,并通过合同进行合理规避。建设和运营维护阶段,银行需识别影响成本投入的各种风险因素,确保项目按预订时间完工并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偿还债务。

提升PPP项目贷款管理能力。当前,政府正大力推动PPP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应用,将对商业银行基础设施贷款形成冲击。良好的PPP项目风险管理,可以为银行创造价值。商业银行应积极加强PPP项目探究,把握PPP模式运作要点,培养专门的PPP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建立专门适应PPP模式的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评估模型,对PPP融资风险进行识别、分类、定量分析,找出限制风险的方法和途径,建立各环节动态化管理机制,设计规避风险的融资结构,主动提高银行对PPP项目贷款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创新PPP项目融资模式。PPP项目融资运作周期长,贷款偿还以未来现金流为抵押,贷款只能依靠自身资产为抵押,商业银行对项目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对商业银行传统的风险缓释措施和控制方法提出了挑战,迫切需要银行加强业务创新,在项目管理、抵押担保措施、业务经营模式方面进行探索,适应PPP项目未来发展的需要。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城镇化商业银行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家乡的城镇化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