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清 译自 International Pig Topics,Vol.30(2015),№1:11
潘雪男 校 韩浩月 制表
猪场的批次管理
——现今养猪生产唯一实用的生产方式
张玲清*译自 International Pig Topics,Vol.30(2015),№1:11
潘雪男 校 韩浩月 制表
如果我们讨论群体饲养,映入脑海的第一件事是这是欧洲小型猪场所做的事,这些猪场的仔猪每三周断奶一次。这并没有远离现实。以群进行饲养,意味着无论仔猪每周、每二周、每三周、每四周甚至每五周断奶一次或二次,都应按批次将所有的母猪组织起来。在考虑采取群体饲养时,猪群的大小也不是一个限制因素:我们可以组建成一个100头或100 000头母猪的群体。
的确,采取群养是有必要的。今天,为了在养猪生产中有利可图,我们需要对猪场的猪群按批次进行组群。
一个批次即是一群猪,在本文是指生产母猪,它们在同一天断奶、配种和分娩。
然而,这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同时母猪的生理也会使我们难以应对,会搞乱我们的组群。但是,如同在所有行业一样,最先的分组是防止在最后出现群体瓦解和不利结果的唯一办法。
在猪场,有多个理由可说明分批生产是必需的:
● 为了避免未分群的母猪出现不受人欢迎的情况或起伏的结果。如果让养猪生产流程和设施按一周生产500头仔猪设计,那么这是我们需要实现的一个数值(可接受有限变异的生产系统)。尽管这是一个校正后的平均值,但我们不能按一周300头猪另一周700头猪的这种方式进行生产。
一种类似于这种情况的生产方式可能会引发生产上的许多问题,或导致保育舍和/或育肥舍的饲养量不足。
● 为了避免通常会发生在不同年龄仔猪中体重差异过大的情况。同一年龄组的仔猪往往会有相似的体重。
● 为了让猪拥有相同的免疫年龄。如果我们讨论免疫细胞的发育,我们必须承认养猪生产要求不同免疫年龄的猪有非常特殊及明确的发育时间表(表1)。
● 为了拥有一个更高效的生产群体。如果猪场不了解其配种目标,那么母猪将是猪场的控制者,猪场管理者则不是。在管理/运作一家猪场时,牢记以下这一点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我们把工作按群进行,将会取得更高的工作效率。如果我们将某一天的工作重点放在配种上,另一天放在分娩上,再另一天放在断奶上,所有这些工作在时间利用上将会更高效。
● 为了实现更好的生产成绩。全进全出制并不是一项新的养猪生产技术,因为它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同时,断奶也不是,此技术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虽然如此,当我们采用全进全出制的生产方式,同时结合同步断奶,我们会获得更好的生产成绩。由此很容易断定,全进全出制显然是使用同步断奶猪场最佳的生产方式。如果我们的生产系统不采用这种生产方式(无论猪场规模大小),真没有合适的方式可利用。
猪场的生产批次将取决于二个因素:一是母猪生产周期的长度,另一个是每两个生产批次之间的间隔时间。
● 母猪的生产周期长度。母猪的繁殖周期持续时间是从断奶到发情的时间跨度+妊娠期+哺乳期的整个间隔时长的总和,例如:114 d(妊娠期)+5 d(断奶到发情)+(21 d~28 d)(哺乳期)。因此,母猪繁殖周期的长度介于20周(21 d断奶)和21周(28 d断奶)之间。
● 各批次之间的间隔时间。每批之间的间隔时间是指将同一种生产事件(如分娩、断奶或配种)的二次重活动分开的天数(即介于以上二次分娩、断奶或配种之间的时长)。
猪场的生产批次数=生产周期长度/各批次之间的间隔时间(周)。批次数必须是整数(没有小数)。因此,生产周期长度以及相应地每一批的哺乳期必然会“被延长”,以便实现精确的批次数。表2显示了不同生产管理系统如何计算批次数。
为了正确地分配各批内总的母猪数,我们需要用批次数除以母猪数。例如,如果猪场有2 000头母猪,且我们采用方法1,那么我们需要将每一批的母猪群设为100头。
批次生产并不是很多方法中的一种,但它是今天唯一可用的方法。□□
原题名:Batch management: the only option to produce today(英文)
原作者:Miquel Collell DMV(MSD动物营养公司)
S815.4
C
1001-0769(2016)12-0008-02
张玲清(1972-),女,甘肃天祝,硕士,副教授,现就职于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6),主要从事畜牧专业教学和技术推广工作,主持参与科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