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立英,邹新花,徐佳敏,朱志云,吕艳叶,陈 莉
(1.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2.丽水学院医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中药擦浴联合放血疗法对外感高热证降温的疗效观察
赖立英1,邹新花1,徐佳敏2,朱志云1,吕艳叶1,陈莉1
(1.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浙江丽水323000;2.丽水学院医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擦浴联合放血疗法对外感高热证患者的降温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0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体温<39℃时单纯采用中药擦浴降温,体温≥39℃时取耳尖或十宣穴放血疗法,放血同时给予中药擦浴降温;对照组单纯给予30%~50%乙醇擦浴。观察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0 min、60 min、90 min的体温,同时观察记录干预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记录从第1次干预到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干预后30 min时,对照组的疗效优于观察组(P<0.05);干预后60 min时,两组降温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90 min时,观察组的降温疗效短于对照组(P<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寒战5例、皮肤变态反应3例,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擦浴联合放血疗法对外感高热证的降温具有更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关键词:外感高热证;中药擦浴;放血疗法;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1.022
外感高热是一种因卒感六淫邪毒和疫病之气,邪客肌腠,正邪交争,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高达38.5℃以上的急诊常见病,符合中医辨证外感高热证,多见于西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除常规内科治疗外,物理降温也是高热的重要治疗措施,常规方法如冰袋、乙醇擦浴等,虽然具有药物降温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但降温效果并不理想[1]。中药擦浴是运用中医的解表透邪法,即通过发汗、宣透、清透等方法使邪有出路,主要适用于表证及半表半里证,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2]。放血疗法又称“刺络放血”,通过放血热邪外出,营卫调和,气血调达,阴阳平衡,体温下降,具有简单易行、简便廉效,且避免口服药物所致的副作用[3]。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本院急诊科对51例外感高热患者使用中药擦浴联合放血疗法进行降温,并与单纯使用乙醇擦浴降温法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研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纳入标准:急诊留观、门诊的外感高热患者,均有外感诱因;体温≥38.5℃;伴有鼻塞、流涕、乏力、酸痛、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诊断和分级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科急症外感高热症诊疗规范》的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有明确乙醇过敏史,里虚热证患者;实验中自行用药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实验中无脱落病例。对照组:男20例,女31例;年龄27~68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9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3例,急性支气管炎9例,急性扁桃体炎10例;体温≥39℃23例,体温38.5~<39℃28例。观察组:男22例,女29例;年龄24~70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5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2例,急性扁桃体炎7例;体温≥39℃ 26例,体温38.5~<39℃ 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外感高热证的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单纯乙醇擦浴降温法。准备30%~50%乙醇120 ml,温度为38~39℃。按《护理学基础》中的乙醇擦浴法:置冰袋于患者头部(防止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头部充血),置热水袋于足底(患者舒服同时减轻头部充血),用治疗碗盛30%~50%乙醇溶液120 ml,操作者手裹浸乙醇的小毛巾拧至半干,擦拭患者皮肤,2块毛巾交替使用。擦浴顺序依次为颈部、上肢、腋下、腹股沟、背部、臀部、下肢,禁擦后项、胸前区、腹部和足底,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适当延长擦浴时间,以利散热。每次擦浴时间12 min,1次/d,以离心方向边擦边按摩,直至体温恢复正常。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全身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停止擦浴。当高温(体温≥39.5℃,持续时间2 h)降不下时,可考虑按医嘱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降温,剂量为5~10 mg/kg,间隔6~8 h重复1次,1 d不超过4次。
1.2.2观察组采用中药擦浴联合放血疗法进行降温。准备中药擦洗剂,200 ml温水加中药免煎剂(薄荷、麻黄、青蒿、防风各20 g),制成温度为38~39℃的液体。同对照组的乙醇擦浴操作手法进行擦浴降温,其中治疗碗盛中药擦洗剂200 ml,每次擦浴时间12 min,1次/d,直至体温恢复正常。若患者体温≥39℃,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取得患者同意后给予耳尖或十宣穴行放血疗法,用点刺的方法放血,量0.5~1.0 ml,每天1次,放血同时给予中药擦浴治疗。当高温(体温≥39.5℃,持续时间2 h)降不下时,按对照组方法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降温。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第1次降温干预后30 min、60 min、90 min的体温,并统计从第1次降温干预至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如高温降不下,给予布洛芬混悬液降温,予剔除实验;观察患者降温干预过程有无变态反应、寒战等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者予剔除实验。
1.4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及t检验。
2结果
对照组51例患者乙醇擦浴降温1~3次,平均(1.48±0.55)次,出现5例寒战、3例皮肤变态反应,立即停止擦浴,未予特殊处理。观察组51例患者中药擦浴1~2次,平均(1.06±0.42)次,无不良反应;26例体温≥39℃患者联合放血疗1~2次,平均(1.06±0.42)次。两组均未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再给予退热药物。两组患者降温效果比较见表1和表2。
℃
h
t=-2.05,P=0.04
3讨论
3.1乙醇擦浴的局限性中医学认为,高热多缘于外感六淫或伏邪内发,邪气峻烈,正气抗邪所致,为邪盛正实、邪正剧争的重要病理标志[4]。物理降温是高热患者快速、简单的降温措施[5],乙醇是一种容易挥发的液体,擦于皮肤上可迅速蒸发,在蒸发的同时带走机体大量的热量而达到降温的目的[6]。有文献报道[7]用温热乙醇擦浴降温效果较显著,同时温热乙醇擦浴起效的时间较快。在本研究中,证实了在物理降温干预后30 min时乙醇擦浴降温的效果优于中药擦浴或中药擦浴联合放血疗法(P<0.05);在干预60 min时,两组患者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90 min时观察组的降温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在物理降温干预时,对于乙醇过敏、体弱年老的患者均不宜采用乙醇擦浴,限制了乙醇擦浴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本研究尽管在入组条件中排除了有乙醇过敏史的患者,但是对照组中仍有5例患者在乙醇擦浴后出现寒战、3例患者出现皮肤变态反应。
3.2高热患者行中药擦浴需辩证施护中药擦浴是中医学外治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以往的文献报道中[1],中药擦洗针对体温≥38.5℃的所有患者,且用单一的配方对高热患者进行干预,只是单纯的达到物理降温的目的,未进行辨证分型。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护也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本研究,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护理外感高热患者显现更科学、更符合中医护理的特点。外感高热证在治疗措施上中药以辛凉解表、清热祛邪、生津止渴为主治原则,中医外法以泻法为主;而里证和虚证属于虚证,治疗上以补法为主,不适宜采取中药擦洗、放血疗法等泄法,以防伤风助邪,也防汗出过度而致伤阴亡阳等,要注意排除入组。
3.3中药擦浴的优越性外感高热是门急诊科常见病之一,从现代病原学调查表明多数由病毒或混合感染引起。采用中医治疗该病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现代药理表明青蒿、防风等中药具有良好的解热功能,并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用中药擦洗剂擦浴,可以刺激皮肤毛细血管,使其扩张,增加了机体的散热[8],同时药物经皮肤吸收,药力直达病所,使腠理疏通,气机调和,经脉畅通,中药擦浴不仅利用药物作用起到解表透热的作用,而且擦浴进一步巩固了降温的效果。中药擦浴避免了患者因为中药苦涩难以入口而不愿意服药,也避免中药汤剂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90 min时观察组降温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同时,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采用中药擦浴不仅不会发生变态反应,而且降温持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4对过高热的患者联合应用放血疗法更安全外感高热患者体温过高,若不及时处理,导致邪热内扰心神、上扰清窍者可引起机体功能损害,出现神昏谵语、肢体抽搐等,甚至危及生命。放血疗法,也称“刺络放血”,是根据“血实宜决之”及“泄热出血”治疗原则而形成的。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十宣、耳尖为经外奇穴,最擅透邪出表,凉血退热[9]。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对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时,半小时内的降温速度并不够理想,中药擦浴快速降温效果不如乙醇擦浴的效果,为了减少邪热内扰心神、上扰清窍而对机体的损害,在遵循患者同意前提下,对观察组26例体温≥39℃患者给予放血疗法,放血同时给予中药擦浴,保证患者安全,无1例发生神昏谵语、肢体抽搐等现象。
参考文献:
[1] 方志坚,罗翌.青柴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高热降温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741-742.
[2] 李梅贞,李文娟.中药方液擦浴应用于高热患者降温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1):1669-1670.
[3] 杨涛,杨静.耳尖穴放血治疗小儿高热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6):85-86.
[4] 温桂香,王慧.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62-63.
[5] 陈广敏,李爱莲.麻黄酒配合穴位按摩对高热患者体温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107-108.
[6] 李素英.改良温水洗浴在家庭物理降温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10):2675.
[7] 毕秀娟.不同温度酒精用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6):724-725.
[8] 任小琴,项亚琴,马锦虹.中药擦浴用于风热型高热婴幼患儿降温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1):2466-2467
[9] 谢利,陈进蓉,刁本恕.清宣退热汤配合穴位放血疗法治疗外感高热34例[J].陕西中医,2009,30(8):958-960.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75(2016)01-0067-03
收稿日期:2015-09-12
作者简介:赖立英(1975-),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计划,编号:2013ZB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