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山山
世界各地,100万元能买到什么样的房子?这个几年前的热帖,直到今天还有人在转发,因为它戳中了国人的痛点:1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约15万美元,用这笔钱,在南非东开普省的杰弗里湾,可以买下一套有五个卧室、三间浴室、带花园的别墅;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德尼利昆镇,除了能买到有五卧三卫的乡村大房子,还包括一块农场;在美国的亚特兰大,可以买到一套建于上世纪20年代、内部装修十分舒适的公寓,两卧一卫,还带一个车位,完全可以拎包入住……而在北京,你只能到距国贸约两小时车程的房山买一套60平方米的小两居,而且是毛坯房!网友们纷纷评论:看到最后一张毛坯房的图,哭了……
类似的比较还包括中外物价对比:“在中国,吃一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最少3万元(夏利);在美国,吃一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牛仔裤20美元,买辆车最多3万美元(宝马)。”
一方面,中国产品和劳动力是廉价的——“Made in China”至今摆脱不了“低端”(低价、低质)标签,另一方面,中国的生活成本和消费越来越贵——100万元在北上广买不到三居室,工资跑不赢CPI,可以生二孩了却发现养不起,等等。而且,花了大价钱,却未必能得到相应好产品、好服务和好体验。
这就是当下中国的现实:“Made in China”以廉价劳动力、环境污染、微薄的代工利益为代价,收获物美价廉产品的却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出这些东西的中国劳动者。
2016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他表示,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如圆珠笔头上的“圆珠”,仍然需要进口。有媒体因此惊呼:“不是总理说出来,竟不知中国连圆珠笔的笔头都生产不了!”
2015年5月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现阶段中国制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外依存度高”;“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而“中国制造2025战略”,就是要将“中国加工”变成真正的“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创造”。
德国制造、日本制造早期也给世人留下低端的负面印象,但它们最终摆脱了这个标签,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德国人是怎么做到的?除了对技能、工艺的推崇和匠心,还有责任感。据说,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曾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请教德国经济成功的秘诀,默克尔的回答是:“我们至少还在做东西,布莱尔先生。”
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有一个观点:“如果眼睛只盯着廉价物品,就会变成廉价的人。”因此,他主张在衣食住行上都尽己所能地甄选优品,不要停留在能用即可得过且过的层次,“年轻的时候,咬咬牙做一些貌似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私人投资,不仅可以促进自己成长,而且将来也一定会得到加倍的回报”。
“我们国家什么时候有希望?就是当我们国家自己的国产货变贵但有人买的时候,我们就有希望了。”汉德工业促进资本主席蔡洪平这样表示。
(摘自《新周刊》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