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爱宛+鲁书喜
摘要:为了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新模式,建立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与输送渠道,分析目前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关键性问题,通过与行业专家及知名企业高管座谈调研,确立优质伙伴选择原则,明确合作教育内容,建立产学研合作管理机制,构建合作教育绩效评价机制,为地方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地方型高校;软件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4-0120-03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FAN Ai-wan, LU Shu-xi
(Software schoo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llege and enterprise joint cultivation patter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alents, establish adapt to social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needs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transportation channel,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of the key issues, by talking about research with industry experts and well-known enterprise's high tube, established a high-quality partner selection principle, clear cooperation education content, to establish cooper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construct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of students, providing an effective way for local university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software engineering; co-operative Education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大学生就业报告》[1]中,软件工程专业仍位列绿牌专业名单中,且属于年薪最高的两个专业之一(分别为建筑和软件)。然而,2014届大学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79.2%)与2013届、2012届(分别为80.6%、81.3%)相比有所下降,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比2013届(2.3%)高0.6个百分点,比2012届(2.0%)高0.9个百分点。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持续和较大的上升趋势。如何稳定软件工程专业就业率与激发自主创业的自信心,是教学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些行业特色明显的非“985”和“211”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型高等院校,更加要思考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使其自身的发展不停滞[2]。
为了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新模式,本文经过充分地实地调查与研讨,分析目前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关键性问题,构建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与输送渠道,确立优质伙伴选择原则,明确合作教育内容,建立产学研合作管理机制,构建合作教育绩效评价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1 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问题分析
对照教育部相关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文件,分析研究目前产学研合作成功案例,对比地方型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条件,找出软件工程专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3]。
1)优质合作伙伴选择有限
在分析了相关文献和大量调查研究后,发现产学研合作教育效果较好的院校有两点优势:一是能够依托当地建设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软件孵化园,助推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能够依托周边省市便利的交通,构建网络化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渠道。而部分地方高等院校由于当地工业的不发达和交通位置的不凸显,可以依托的行业资源非常有限,优质合作伙伴选择有限。
2)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单一
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为3+1模式,即三年在学校理论学习,最后一年分别通过课程置换与实习方式自愿进入企业学习。这种模式在国内普遍存在,虽然能够通过一年提升实践操作水平,但是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如何拓展合作教育的模式,真正通过合作,在学校内就提升学生的行业认知与操作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是影响产学研合作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工程师参与校内教学并没有真正实施,基于此,研究适合地方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评价体系尚未完善
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对校内教师与参与教学的企业工程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是教学中如何引入企业项目,以达到与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一致性,另一方面,如何使企业工程师将实践操作通过课堂形式传授于学生,以达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需要,制定合理的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研究
2.1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标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经过充分调研,结合以往校企实训合作的经验,提出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标: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实现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及软件研发项目协作等多方面深度合作,切实解决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薄弱、企业软件研发经验不足的问题和教师软件研发能力不足、项目团队管理能力偏弱等问题,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教师实践能力。
2.2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容
基于以上目标,经过多次论证,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内容。
1)优质合作企业选择的原则
优质合作企业的选择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成功的前提。确定优质合作企业选择的原则应该从我校及软件工程专业自身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出发,不仅考虑企业在行业中的知名度,还需要考虑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的学校主导地位,不仅考虑企业的软件研发能力和教育培训能力,还需要考虑与软件工程专业的技术贴合度。
2)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内涵建设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内涵建设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成功的关键。课题组以以往成功实训合作为基础,经过反复研讨,认为目前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应有4种形式:一是专业课程共建,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标准,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应用实践环节;以企业应用开发主流和实习实训经验为基础,辅助推进软件学院课程建设。二是实习实训共建,制订计划,使实习实训有序进行,采用企业式管理方式;学生在企业锻炼时间达一年,体会企业文化,掌握企业技术。三是第二课堂共建,通过校企联合的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水平,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学生项目研发工作组的构建与运行,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为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四是师资培养,通过入企培训锻炼,掌握企业先进技术及管理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软件开发团队,由软件学院主导,企业参与,推动软件学院研发团队运行,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及项目管理能力,丰富教学案例资源,为软件学院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提供资源支持。
3)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成功的保证基石。协同工作成效取决于校企的配合度,配合的互动性往往需要确定某个工作阶段的主导者和辅助者。由于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的多样性,双方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应采用扁平化管理方式,即在院系企业总理下,设置相应的二级机构,负责整体工作的某一个阶段的执行与监督,院系与企业管理层负责协调与政策的制定。
4)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断深化提升的源动力。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执行的阶段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合作教育策略。基于软件工程专业以往教学改革中的评价作用,引入合理评价机制是对合作教育模式的自我反思,有利于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前进。
3 以平顶山学院为例,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
3.1优质合作企业选择
以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目标为基础,选择优质合作伙伴。经过前期实地调研和行业调查,以前期实训合作基础和行业评价为原则,我们从十余家知名企业中,优中选优,针对三个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分别选择一到两家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实施合作计划,现以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说明平顶山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过程。
3.2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内涵
1)以协同合作,分工负责,责任明确为原则,构建产学研合作管理机制。一是学院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组、实训实习工作组、第二课堂工作组,以便对接企业的校企合作工作组;二是建立管理规章制度、沟通机制、考核机制,以便保障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实施;三是学院构建两类团队:教学团队、软件研发团队,以便将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院系。
2)以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为目标,实施专业课程共建。一是与企业共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采用倒推法,以企业人才需求能力为目标,反复推敲专业课程体系,修订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二是针对专业主干课程,从课程资源共享和课程实践互助两个层面,实施专业课程共建;三是由企业设立专业奖学金,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3)以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为目标,加快学生融入企业的速度,实施实习实训共建。一是由企业负责采用不间断的校内技术讲座和校外实地实习实训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对行业技术的认知能力;二是校企共同参与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构建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度,从实践和理论上考核学生四年的本科学识,从而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4)以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为目标,实施第二课堂共建。一是以企业资助,学院负责的方式,每年度进行专业技能的学科竞赛,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二是构建学生项目研发工作组,成立学生研发工作室,由企业与学院共同指导工作室的项目研发事宜。
5)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项目研发能力为目标,实施师资队伍共建。一是采用校内实训培训、校外短期培训和顶岗锻炼等形式,选派教师学习行业标准、技术和管理等内容;二是企业承担教师团队的指导和考核工作,促进教师教学团队和研发团队的成长,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人才储备。
6)以“总结-发展-考核”为工作进展思路,构建软件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评价机制。一是以学生和教师为评价对象,以就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为评价目标,构建较为合理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绩效评价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辅助决策;二是以企业为评价对象,以企业协作能力为评价目标,构建较为合理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企业评价体系,为后续合作提供参考数据;三是以学院为评价对象,以学院决策执行力为评价目标,构建较为合理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学院评价体系,为后续的教育模式的改进提供决策支持。
3.3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效果
目前,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平顶山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已经制定产学研合作教育管理文件;构建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校企管理团队、教学团队、教师研发团队与学生研发团队,为院系提出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储备知识人才,在企业工程师的定期指导下,相互协作完成实际的软件;面向JAVA工程师方向学生,开展每年一次的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校企学科竞赛,采用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鼓励方式,激发学生对软件设计的学习兴趣;选派软件工程专业10名教师,103名学生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师学生企业学习活动;推动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4门主干课程资源建设。
4 结论
分析目前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与行业专家及知名企业高管座谈调研,确立了前期实训合作基础和行业评价相结合的优质伙伴选择原则,明确了专业课程、实习实训、第二课堂和师资培训等四方面的合作教育内容,建立以协同合作,分工负责,责任明确为原则的产学研合作管理机制,构建针对学生、教师、企业与学院的四维度的合作教育绩效评价机制。经过多年的实践,以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教育合作为例,对合作教育模式进行实践研究,能够为地方型高等学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麦可思. 《光明日报》:自主创业持续上升 “重心下沉”趋势初显, [EB/OL]. (2015-07-15).http://www.mycos.com.cn/index.php/Index/response_info/nav/3/id/94250.
[2] 温革,邓超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J].读书文摘,2015(24):282.
[3] 鲁书喜,单冬红.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初探—以平顶山学院软件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4):3350-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