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易 相处难

2016-04-11 08:57梁巧娜
女性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江西婚姻爱情

梁巧娜

一顿看似简单的年夜饭,一件貌似寻常的男女离合,居然牢牢占据了整个春节期间的热搜榜。不过这事很快被“打假了”。有网络部门通报,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不是上海人,是某省一位已为人妇的母亲,她春节前压根没来过江西;而其后发帖回应的“江西男友”,只是话题的“碰瓷”者,与发帖者素不相识。

可这样一则假新闻为什么会刺激人们敏感的神经,引发如此声势浩大的讨论,而这样现象级的讨论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春节,拥有一年间人们能享受的最长假期。过节时,除了走亲访友拜年发红包,再就是吃喝玩乐睡懒觉。这样休闲慵懒的日子虽说很安逸祥和,但也让不少人觉得很是无趣。于是寻找有趣的话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身边的人和事由于距离太近,过多点评或议论容易给自己的现实生活惹来麻烦。于是,活跃在网络上微信里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只要足够吸引大众眼球,能激发起人们评议的热情,就会有不断发酵疯狂扩散的机会,成为大众在休假的空闲中热议的话题。

今年春节期间被公众消费得最火的话题之一,当数上海孔雀女和江西凤凰男因一顿饭而分手的“故事”了,虽然最后发现这是一则假新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故事其实真实地发生过。

一、话题

2016年春节前一天,网上出现了一名自命为“正宗上海人”的女孩发的一个帖子,直言与相爱的男友回江西农村老家过年,刚吃了一顿饭即宣告分手。发帖者还上传了饭菜的图片,那污渍斑斑的饭桌,浸泡在潲水般的汤汁里的肉块,一团乌黑让人猜不出是什么的食物,随意扔在桌上的筷子,颜色各异,长短不一,陈旧污秽,让人反胃……所有这一切,不仅大大刺激了公众的视觉,更刺激了公众的神经。倾刻间,网民热议不止。各种转发和跟帖评论,可谓刷爆网络。更有后续在各式媒体上表达出的种种质疑、追踪、调查和揭密……真是让春节长假闲得无聊的网民和大众看得眼花缭乱,喷得血脉贲张,极大满足了许多人表达自身道德追求与权利意识的愿望。

二、争议

看似简单寻常的一顿饭,貌似司空见惯的男女离合,却引发了从网络到现实的巨大争议,各式各样针锋相对的观点,莫衷一是的抨击非议,纷纷攘攘热热闹闹,难分难解。有道德谴责的,有地域攻击的;有从城乡差距出发讨论问题的,有从生活习惯解释分歧的,也有从贫富分化表达担忧的;有愤愤不平痛骂上海女嫌贫爱富的,有立场明确坚决捍卫个人选择权利的;有力挺江西男为尊严而放弃爱情的,也有剖析当事者爱情真伪的……人们急切地从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和婚恋观出发,对上海女和江西男的现实境况乃至于未来生活表达个人的见解。一桩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事件,被无限放大到公众的视野中点评,恐怕是近年不多见的现象。

三、遮蔽点

众声喧哗之中,这个故事很重要的一个核心问题却被遮蔽住了。那就是爱情与婚姻的本质差异。当下中国大众的婚恋观大都源于一种简单而完美的理论预设,即真挚的爱情等同于完美的婚姻。不可否认,真诚的爱情是完美婚姻的基础之一,但也仅仅是“之一”而非“唯一”。事实上,爱情只是一种个体的心理感受,它是感性的,同时也是可变的。这种心理感受通常宜以“真实”或“虚假”来评判。而不宜以“正确”或“错误”来评判。具备一定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成年人都知道,爱情可能发生在婚前,也可能发生在婚后。可发生在婚内,也可发生在婚外,可以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发生在虚幻的世界里,可以发生在异性之间,也不乏发生在同性之间。

可以说,爱情产生的原因与存在的形式,会因个体差异而呈现出各式各样的特点。但爱情的体验,则有高度的共通性。比如创作于两千年前的诗歌中表达的爱情体验,在当下依然能感动我们的心灵。这足以说明古代和现代的爱情体验有高度的相似性。

婚姻则不然,如果说爱情是纯粹感性的体验,从古至今都有其共通性的话,那么婚姻则是理性的规范。婚姻是制度,是契约,是对夫妻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规范和约束。这个契约一旦缔结,便对夫妻双方的人身、权利、财产都形成具体的约束。人类的婚姻制度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走过了群婚、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等不同的历程,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纳了一夫一妻制,就是根据人性特点不得不用制度来规范两性关系的结果。婚姻派生出一个个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可期,所以,追求稳定是婚姻制度的目的。然而稳定的婚姻光是靠感情来支持是不够的。因为一旦人的境遇发生变化,感情就有可能产生变化。为什么“感情专一”在古今中外都成为人们赞美的高尚品格,就是因为它稀有而珍贵。仅靠这种稀有而珍贵的东西来维系男女两性关系的稳定,是远远不够的。

相对于稀有而珍贵的“感情专一”而言,在维系稳定的婚姻关系中,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作用都不容忽视。既然婚姻中的两性关系本质上是契约关系,那么维系婚姻稳定就必须要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而不能依靠一方的无偿付出,而要实现这种双方“平等互利”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双方资源的均衡性。这就不得不涉及当下让不少年轻人反感的“门当户对”的婚姻观。

四、“门当户对”的现实功能

“平等互利”原则在当下更多被我们用以标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它是维持两国正常友好关系的基础。中国自古至今都是“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将这个原则其用于家庭关系,亦无不可。“平等互利”通常以公平交易为前提,而公平交易的达成,最有可能是在彼此拥有对方所需资源的人之间得以实现。从男女婚姻角度而言,金钱、地位、容貌、性格、修养、能力、年龄、健康等等这些资源从来都是必须考量的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双方的婚姻生活,远比单纯依靠爱情专一维系婚姻的稳定性更为可靠。

从个人而言,婚姻生活非朝夕之事,曾经炽热的爱情也有可能会在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中转换为各种矛盾冲突。一旦夫妻发生矛盾冲突,化解矛盾的智慧和技巧便显得特别重要。而这种智慧与技巧的获得,不是源于爱情,而是源于生活经验、家庭教育、文化修养和个性培育。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男女双方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相差不大,双方在缔结婚姻过程中付出与回报大致相当,心理落差相对会较小,由此产生的矛盾冲突也就相应少一些。同时如果双方所受的家庭教育相差不多,文化修养相当、性情相通,生活习惯相近,价值判断、处事方式趋同性较大,那么生活中即使有矛盾冲突,化解起来也相对较容易。

以上海女与江西男为例,故事中的一顿饭中是可以明显看出江西男家中的卫生习惯与处事方式是极其不妥的。整洁、卫生、礼貌待客等生活习惯与处事态度其实并不等同于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穷人家也可以整洁干净,讲卫生,尤其是在如何招待重要的客人之上,可以看出主人家的生活态度、文化修养和文明程度。而生活习惯、文化修养、才情智慧乃至于兴趣爱好、价值判断、消费方式等等都需要在长期的生活环境与家庭教育之中培养,非朝夕间一蹴而就。上海女之所以因这一顿饭而决然分手,就是看到了潜伏在未来婚姻生活中的巨大隐患,而这种隐患远非男女双方两情相悦就能消除的。

爱情是感性的,沉浸于爱情之中的男女更愿意无偿为对方付出。但婚姻是理性的,婚姻中的男女有很多功利的问题要考量,他们要在付出与回报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在为人处事方面寻找到相似点,在兴趣爱好方面寻找到共同点,在生活习惯方面寻找到融合点,还要在身体和性爱方面享受到健康的愉悦,在生儿育女的操劳与乐趣中寻找到天伦亲情存在的快乐,以便两人能携手共度人生。在这些方面,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几无差异。因此,在“媒妁之言”与“父母之命”的传统婚姻制度中被坚守的“门当户对”原则,放在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现代社会,依然不失其维系婚姻稳定的社会功能。

猜你喜欢
江西婚姻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对婚姻的忠诚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江西是个好地方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