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淞
采访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谈谈采访提问的技巧与及应用
□顾景淞
精彩的采访能给予观众更多更宝贵的信息。人们往往会对某位记者的采访印象深刻。而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的采访都离不开充分的准备、适合事宜的提问。人们总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成功的采访,除了来源于记者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外,对采访问题种类及其功能的了解和熟练应用也是成功采访的关键。
采访问题背后的智慧是很重要的。用什么表达方式,怎么去问你的采访对象很重要。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几个种类,根据目的、内容、问问题的方法的不同,问题主要有封闭式、开放式和引导式三大种类。每一种都十分有价值,可以在正确的时机运用。
这些问题一般是能以“对”或“不对”,“是”或“不是”来回答的,或者是能简单回答的问题。封闭式的问题就像是采访一开始时问的一些基本的数字、名字、头衔、地址等。例如:
“您公司的全称是什么?”
“五洲传播有限公司。”
“事件发生的时候,您在现场吗?”
“在”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是哪里?”
“广西南宁”
以上采访问答都属于封闭式的采访。封闭式的问题很有用。它能够在采访初期舒缓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帮助采访对象很好地进入谈话状态;也能够在采访将结束时帮助记者获取更多信息。喜欢封闭式问题的采访对象多半是不太会说话,或者容易紧张的人。然而对于报道而言,太多简短的回答并不是一个成功的采访。要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那就需要记者运用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开放式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快速的反应。并且需要记者精心地组织语言进行提问。在反映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系列片《海上新丝路东盟万里行》中,就用到了很多开放式的问题:
“为什么说文莱是从水村发展起来的?”
“斋月对于穆斯林人民来说有什么意义?”
“您作为一名拉力赛车手和作为一名嘉宾来到南宁,两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开放式的问题更趋于主观的表达。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置为采访的对象提供了更多表达的空间。如果再加上一些技巧的运用,往往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重复
在使用开放式问题时,如果你觉得受访者还有话要说,但是直接问又问不出什么的时候,“重复”是一个很不错的技巧。在介绍广西与东盟国家体育交流的节目当中,我们曾对泰国的太极拳运动协会进行了采访。其中就运用了“重复”的技巧:
“太极拳能够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无论是当地的华人和泰国本地的居民都非常喜欢这项运动。”
“都非常喜欢这项运动?”
“是的。太极拳是从中国传来的体育运动,我们从太极拳的练习当中学习到了很多中华文化的精髓,也使我们相处得更融洽。中泰人民本来就是一家亲。通过一起练习太极拳,让我们的关系变得亲上加亲。”
(二)强调
开放式问题的第二个技巧是“强调”。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取得更多详细的资讯。通常来说,就是要给受访者特定的例子。这个方法在《海上新丝路东盟万里行》第二季体育篇的《乒乓情缘》一集的采访中就多次用到:
1.“2012年,我们第一次去参观老挝国家乒乓球队。当时球队的训练条件让我很震惊。”
“当时的训练条件是怎样的?”
“说是国家队的训练馆,实际上就是总教练家里的一个大的仓库。铁皮的屋顶,水泥铺成的地面。里面摆放着四五张球台。没有空调,老挝天气又很热,白天的温度都在35度以上。队员们训练起来汗流浃背。”
2.“老挝乒乓球队的精神感动了我们。从老挝回来以后我们就开始了支持老挝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都有哪些?”
“我们组织企业家为老挝乒乓球队捐献钱款和物资,帮助老挝队改善训练环境;联系广西的乒乓球前国手谢赛克,邀请他担任老挝队的技术指导。此外,每年都出资让老挝队队员来到广西集训……”
这些采访中所用的强调的问题使被采访者谈话的内容更具体。以带有举例性质的问题为诱饵,引导采访对象说出更具体、更深入的内容。
(三)厘清
我们采访中常常可以发现,采访对象所说的话并不能正确地表达出他们的真实意义。这个时候记者就需要运用“厘清”的方法。因为每个字对每个人代表着不同的事,所以聪明的方法就是求证采访对象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1.“我们在南宁“六七”学校(原老挝干部子弟学校)学习,到1976年就离开了。”
“你是说返回老挝了吗?”
“不,我们是被保送到北京体育学院学乒乓球了。”
2.“她在推诿。”
“你是指她把事情延后,还是在说谎?”
“她一定是在拖。”
虽然这方法有助于记者去求证采访对象的真正意图,但还是希望每位记者要养成提出清晰问题的良好习惯。因为有时候我们很难知道我们听到的结果是否是被误解的。
好的开放式问题可以激发受访者的兴趣,进而提供丰富的资讯及意见。比较难的是受访者可能讲得太多,或者因采访的要求需要重述。所以许多采访都要一开始就要将问题整理清楚。
这类问题是封闭式问题的一种。因为用这类问题来提问的话,受访者的回答通常会很简短。在采访中,引导式的问题虽然不受欢迎,但是在日常对话中却常常被用到。它可以作为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转折,将采访对象的情绪和注意力从上一个问题引导到接下来的采访问题上。在《海上新丝路东盟万里行》的拍摄中,采访泰中友好协会主席功·塔帕朗西的部分就曾使用过这样的引导式提问:
“20年前,我担任泰国体育部部长的时候,就开始能够通过交换形式让许多中国教练来泰国执教。从那个时候开始,在中国训练过的泰国运动员越来越强,这样才可以让泰国运动员的水平提高。”
“您一定对中国提出的‘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外交主张有所了解。”
“是的”
“对于这一外交主张您有什么看法?”
“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来的方针政策,恰恰是在今年东盟十国要一体化的这个时候。6亿人口,十个国家。因此使得东盟国家和中国看到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成功的奠基石,让大家知道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虽然前面介绍了一系列问题的类型和提问的技巧,但那只是做好采访的第一步。要成就一个出色的采访,前期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著名的英国新闻人萨利·亚当斯曾提出建议:对于专题和特稿的采访,每采访十分钟要做一小时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收集与采访对象有关的背景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采访对象的职务、社会地位、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等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记者还要进行提问问题的设置和提问方式的组织运用,以及与采访对象进行事前沟通,拟定采访时间和地点,等等。这些工作将是一名记者成功采访的重要基石。因为这不但让一名记者能够游刃有余地掌控采访,也能提醒采访对象“我是有备而来的”,从而获得采访对象的尊重。正如我们在《海上新丝路东盟万里行》(第二季)中,对泰中友好协会会长功·塔帕朗西进行专访之前所做的。记者收集了功·塔帕朗西的社会背景、工作、个人经历等相关资料,了解到功·塔帕朗西曾经是泰国的前副总理,致力于泰国与中国的友好交往长达39年,在文化、体育、教育、经贸交往当中都有着显著的成绩,对中国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曾以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车手的身份随车队来过广西。摄制组最终将功·塔帕朗西参加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的经历作为采访的切入口,围绕中国与泰国在文体方面的交流和意义展开提问。采访最终得到了功·塔帕朗西的认可,并高度配合记者的采访。采访中,功·塔帕朗西本人对于广西与泰国开展的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在增进中泰情感、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联系所起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采访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媒体人提出了“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在新形势下,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记者,不但要有工作的热情,良好的方法,更要不断地学习,抓住每一个采访的机会,在实践中砥砺前行。用一篇篇生动的采访报道,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为实现“四个全面”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