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雪
从《跟着贝尔去冒险》看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理念发展
□马化雪
《跟着贝尔去冒险》是由SMG旗下的云集将来传媒有限公司联合美国Discovery亚太网携手打造的野外求生类真人秀节目,这也是亚洲首档自然探索类纪实真人秀节目,并且野外生存第一人贝尔·格里尔斯的加入引起了广大受众的强烈兴趣。八位国内明星艺人追随贝尔及助手蒋昌建,在中国贵州南部的喀斯特地貌的森林中穿行,野外历险中展现的惊险和顽强的意志成为本节目的最大看点。《跟着贝尔去冒险》以国际合作的形式展开节目创作,贝尔领衔参与,从拼明星、游戏娱乐到拼智慧、拼毅力,兼具“素人真人秀”的特征,为当下娱乐游戏泛滥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市场提供了新的创作模式和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风气。
(一)野外生存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的发展
广东电视台借鉴美国《幸存者》节目的做法于2000年创作的《生存大挑战》被视为我国最早的“真人秀”节目,应当说也是国内“野外生存类”真人秀节目的发端。而后北京维汉文化传播公司的《走入香格里拉》、贵州电视台在《星期四大挑战》基础上推出《峡谷生存营》、浙江卫视《夺宝奇兵》等节目是野外生存挑战类真人秀的先行者,支撑起了早期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的发展。由于国内受众尚未形成对“真人秀”节目的清醒认知,同时我国早期真人秀节目的创作尚处在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起始阶段创作经验不足,再加上跨文化传播中的接受性差异未能得到重视,国内电视文化环境也未能助力等因素,国内真人秀节目很快转向平民选秀综艺节目视向。2013年在经历了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火热后真人秀重新走到户外,随后户外体验真人秀以井喷之势出现,但由于娱乐游戏色彩浓厚,节目注重大制作、拼明星,忽视了文艺创作的根本内涵,真人秀节目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难题。而2015年《跟着贝尔去冒险》的出现无疑既是野外生存类真人秀的全新回归,同时也是新时期新的节目创作理念的展现。
(二)跨界合作的创作模式
近两年来外国真人秀模式大批量进入中国电视市场,节目创作上也由模仿借鉴、付费购买国外节目版权模式,发展为接受国外创作团队的指导,甚至国外团队参与到节目中,成为节目内容的一部分。如《跟着贝尔去冒险》由中外合作策划,表现出我国电视综艺创作不断向国际化拓展。美国Discovery以创作自然地理类电视内容见长,由其制作生产的纪录片等电视内容受到全球众多国家电视观众的欢迎,贝尔也因野外探险和其纪录片《荒野求生》、同类型节目《越野千里》闻名于世,贝尔团队可谓是“野外生存类”电视市场上的“意见领袖”,可以产生极佳的传播效果。而SMG纪实频道、云集将来传媒同样具有丰富的纪实性质节目的创作经验,中外双方的合作是互补双赢的。《跟着贝尔去冒险》节目中的户外场地考察、测试,以及节目录制、安全保障等大多由贝尔领衔的团队执行,节目中的核心历险项目由贝尔亲自设计并指导选手完成,并且节目中近三分之一的交流语言使用英语,节目的“国际范儿”瞬间彰显,它将增强节目的传播影响力,使节目自身和受众市场的定位指向“高精尖”,同时让该节目生产者、传播者通过跨文化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
近年来我国真人秀节目的繁荣发展得力于电视媒体在竞争中不断创新的媒介运作,另一方面由于受众文化崛起,节目在内容创作时展现出了向受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妥协的倾向,表现出一种文化上的媚俗姿态。“真人秀”节目在内容上拜金、炒作、虚假、媚俗,形式上大胆“雷人”,恶搞形式的大字幕、后期配音强硬植入、反串等相继出现,寓教于乐的深度不在。对精品综艺节目的呼唤成为主管部门、电视机构和广大受众的迫切期望。在此语境下,《跟着贝尔去冒险》的创新发展显得难能可贵,是近期较有特色和出彩表现的一档真人秀节目。
(一)创作理念上对纪实性的强调
有关真人秀节目嘉宾表现“真实性”的问题常为人诟病,一些节目中的明星不断地被找出“炒作”“假”等问题,“秀”的成分过多,节目刚开始收视就出现滑坡。
反观《跟着贝尔去冒险》,由于其题材的特殊性,而首先强化纪实性。不同于“剧情植入”“游戏”等真人秀,该节目中从一开始上路出发就是一场面对未知的探索,以纪录片创作为专长的创作团队实则是在以制作纪录片的模式制作节目,对选手们野外生吃、做任务时的勇敢与冒险等过程做全程记录。野外生存的不可操控性和危险性剥夺了选手“秀”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意外、胆怯和挣扎的本能反应。刘语熙在尚未做足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被贝尔“推下”直升机,跳入湖中,张丹峰在攀爬瀑布中被滑落的石块砸到头部,指责节目组,甚至要退出节目,直接的表达全然不顾及自己在镜头前的形象。但正是这种无遮蔽的纪实传递出节目“真”的观念,著名纪录片导演陈为军在谈到该节目时评价道:“该节目是以纪录片的手法,关注人与人在极限环境里的互助与冲突,人与自然之间的妥协与搏击;用纪录片人的担当,对当下真人秀‘娱乐至死’进行反击。”
其次,该节目注重挖掘参与者心灵的真实。真人秀节目中“秀”的过多,集中体现为选手的外在表现与内心真实不一。在《跟着贝尔去冒险》中贝尔任务的设计、惩罚等剥离了选手“娱乐”“游玩”的想法,剩下无可逃离的真实。选手在野外的探险由一开始的不适应到抗拒、挣扎,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去克服、完成任务,这是一个心灵动态变化的真实过程。比如选手韩雪一开始对脏、对吃虫的排斥,在经历过惩罚与鼓励后开始接受;大张伟一开始的“玩世不恭”在艰难的洗礼和队友的鼓励中变得坚持;白敬亭在溜索中,那种无奈的挣扎与咆哮,让人感到来自灵魂深处的真实情感。由“被动”到“主动”不仅是一个字的差别,而是节目激发了选手们的真实情感,于选手而言节目已不再是节目,而是自己人生历程的一部分。因此,节目最后即便是“喝尿”选手也主动去完成,自然探索的过程实则是对“人性”的探索,这一过程的真实带动的情感真实,在当下游戏居多的节目中是不多见的。
(二)内容表现上以本土化为中心的内容宣导
在节目制作跨界合作的同时,西方人的文化理念也必然会带进电视节目中影响观众,如节目中贝尔对冒险和战胜自我的强调,艰难的历险项目设计,“不近人情、屡破心理底线”的惩罚等都向选手和观众暗示着该节目是一个“西式”的节目。文化全球化往往相伴着“本土化”的概念,国内学者所说的文化全球化主要是指超越本土文化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或者说倡导一种所谓的“全球文化”。①也因此,该节目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以“本土化”为中心的内容创作。首先,在选手的选择上,蒋昌建角色安排,类似于中国式的“政委”角色,“是智慧导师,他会站在贝尔身边,做一个中西文化的沟通者,传播介绍自然探索的知识,做好队员的心理建设。”②“小众化”的明星艺人,使该节目近乎接近于素人秀,众多观众在观看后,在互联网上都表现出渴望参与的呼声,极大地提高了节目后续创作的空间。其次,与《幸存者》等野外生存节目不同的是该节目抛却了竞争性生存、高额奖金等展示人性丑的负面设计,转而强调团队协作、永不放弃的上进精神,注重表现个人的坚强意志和自我改造,以及个体情感的真实表现,塑造的是个体和团队不断进步完善的过程和形象。对比贝尔以往的节目可以发现,通过适当地降低难度、改良惩罚措施等举措,《跟着贝尔去冒险》也在尽可能地消除中国人可能产生的接受不适。“中国当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也必须经过符合中国人认同的欣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改造,这种欣赏心理和民族精神和市场规律的合理融合才是节目良好运营的文化参照,才是其真正成功的必要前提。”③《跟着贝尔去冒险》在本土化中尤其注重人文精神、集体主义、拼搏与勇气、友谊与情感认同,这是中国受众普遍渴望和接受的。每期节目都会在一天的历险完成后举行一个篝火晚餐,选手录制自己的一天的心得。这既是一种根植于拼搏精神的狂欢,也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患难与共的友谊凝结成为一种精神向心力,进而让观众产生情感认同和共鸣,唤醒心理的参与机制,最终使节目完成育人的使命。
(一)叙事节奏的掌控上仍有可改进空间
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模式受众已不陌生,对节目来讲最大的问题是户外真人秀节目众多机位拍摄下来的镜头画面太多,素材的取舍难以决定。节目中八位选手事无巨细的镜头展现,让节目的纪实成了流水账,拖慢了每期节目的叙事节奏,量少间断时间长,是否会影响传播效果应该是制作方下一步要考虑的。一季的节目落幕是否太匆匆,延长每季节目量扩大节目周播的量,矩阵式传播的发力……都是制作方需要作出的新的探索。
(二)跨文化的传播要考虑情感与文化接受的问题
贝尔被称作“食物链顶端的男人”,源自其在国外的节目中对“吃”的问题的表现。在节目中,贝尔决意的“吃”让国人从情感上难以接受,杀生方式让选手不可思议。我国的民族传统意识是温顺、和善,过度展现生物的弱肉强食,将这种他国文化直接引入中国,受众在情感上能有多大的接受程度,是创作者第一步要思考的。第一季最后一期节目中的“喝尿”环节更是触及国人底线,环节设置能否实现“本土化”,能否尝试以“体罚”取代“心理的惩罚”?
电视文艺根本上来讲是作为审美客体而存在,满足观众审美需要而存在的,观众在收视的过程中得到悦心悦意的快感,进而实现人格与精神的提升。“审美”还是“审恶”?愉悦观众还是让观众“胃口翻腾”进而满足受众的猎奇?电视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创作者应当在此方面适当改善表现方式使其更加适合受众接受。在网络化传播时代,为扩大传播效果,制作方可以通过网络调查让受众参与其中来讨论决定“吃与罚”的方式。如果说该节目渴望通过野外探险传递野外生存技能,那么在下一季节目中应当注重强化知识传递和引导,凸显出节目的导向。
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为抵制真人秀节目过度娱乐化与低俗化,引导真人秀节目健康发展作出了规范化指导。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大量引进国外模式的做法引起受众对户外真人秀的审美疲劳,而原创、类型题材的拓展可以开辟更多的创作道路,国际间的合作将成为未来电视真人秀发展的方向。《跟着贝尔去冒险》提升了大众文化的审美水平,以国际化水准和内容有力地吸引了受众,尽管未能取得收视高潮,但摆脱收视率的绑架,以品质为标准的客观评价的共识使其获得了优良的口碑,为后续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未来真人秀的突破发展提供了思路。
注释:
①胡凌霞,文智勇.电视文化的再认识:全球化、大众化与同质化[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②网易娱乐.《跟着贝尔去冒险》拍摄过半或将现身上海[EB/OL].http://ent.163.com/15/0922/10/B44486TP0003 4VDC.html,2015年9月22日
③张忠仁.当前电视真人秀的传播困境与解决之道[J].现代传播,2010(10).
(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