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是长效机制而非一次性激励
——访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丁向明

2016-04-11 20:31:15上海国资陈怡璇
上海国资 2016年5期
关键词:上港国资计划

文‖《上海国资》记者 陈怡璇



员工持股是长效机制而非一次性激励
——访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丁向明

文‖《上海国资》记者 陈怡璇

通过二级市场购买或定向增发的方式,从规范、合规角度而言更为可行

上港集团在2015年6月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该公司有超过1.6万名员工以自筹资金参与了员工持股计划,占公司总人数超过70%,认购总金额超过17亿元。

上港集团此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建立了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中长期激励机制。这一套覆盖面广泛的员工持股模式,无疑对国企员工持股改革探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选择面向全体员工的员工持股方式,源于上港集团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对上港集团这样一家传统行业且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企业来说,尽最大可能覆盖全体员工,对于完善企业激励制度、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凝聚力和归属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丁向明在接受《上海国资》采访时表示。

全员持股的关键是企业认同度

《上海国资》: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上港集团得以推行全员持股的条件是什么?

丁向明:每一家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决策者对于企业自身的认识,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具体方式会有不同选择。

上港集团选择采用全员持股的方式是依据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企业自身稳定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推行员工持股的基础,员工持股可以说是对企业未来发展能力和成长性的预期,表明了员工对企业发展能力的一种认可和信心。

其次,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可和忠诚度是上港集团一直以来的传统,也是员工持股的关键。员工参与企业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度都相当高。

此外,与企业本身的性质也有关系。作为一家传统行业且劳动相对密集的企业,上港集团更依赖于全员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创造,公司领导也更倾向于希望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利益分享。

而其他类型的企业,例如科技型企业,企业内的核心技术骨干可能是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因此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可能会倾向于核心骨干持股。

因此员工持股的方式与企业性质、自身特点,以及决策者的认识都是密不可分的。

《上海国资》:从A股上市公司员工持股的股份来源来看,基本包括股份的二级市场购买、老股转让和定向增发等方式。目前,从已经开展员工持股的国有企业来看,大部分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来实施员工持股,原因是什么?

丁向明:每家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等来确定股份的来源方式。

比如,通过老股转让方式,其可能更多取决于大股东的意愿。相对而言,民营企业可能采用老股转让的方式会更容易一些,大股东愿意拿出一些股份来做股权激励、核心员工激励等。

目前,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特别是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情况来看,更倾向于开展增量式的员工持股。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国有股份的性质,比如是否涉及国资流失等问题,因此对于通过老股转让方式需要进行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通过二级市场购买或定向增发的方式,从规范、合规角度而言可能更为可行。通过定增方式,员工获得股份的价格较二级市场有一定折价,有利于体现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效果,3年较长的锁定期有利于体现员工持股计划的“约束”作用,在中长期实现员工利益、企业利益和股东利益的协同一致。

另外,从上港集团的股份结构来说,由于国有持股比例较大,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趋势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除有利于不断完善激励制度,丰富员工的薪酬体系。未来,推动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也将推动体制机制进一步朝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设定购股区间

《上海国资》:上港集团在开展员工持股计划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丁向明:在员工持股计划的整个推行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推行的最初,公司召开了说明大会,详细说明背景、目的、具体方案等内容,并普及相关法规知识,向全体员工发放持股计划具体方案材料,并进行答疑释惑、风险提示。同时,公司给予员工充分的决策时间,员工有先后两次申报认购意愿的机会,首次申购完成后,在第二次确认时也可以调整认购数量。从整个流程来看,员工参与的热情也较高。

实施此次员工持股计划,公司有超过1.6万名员工参与认购,其中,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12人参与。公司对认购对象设定了三个购股区间,员工在持股数量的范围内,可自己确定持股数量。另外,考虑到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收入和家庭经济状况、承受能力等,我们也相应开展了家访等。

从最终的认购结果来看,公司12位管理层累计持股约占1%,共持股420万股,每个高管平均持股35万股;其余99%的股份由1.6万余名员工认购,平均每人持股约2.6万股。

《上海国资》:针对此次员工持股方案,上港集团成立了持有人大会和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中的委员是如何确定的?

丁向明:考虑到未来针对员工持股计划所涉及的一些重大事项,需要征询参与员工持股计划员工的意见,我们从1.6万余人中推选形成了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委员会。依照《持有人大会章程》的规定,这一常设机构的成员除了包括3名总部机关的推荐人选外,其余28人均来自于上港集团下属单位员工,每一个认购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公司下属单位,可推选1名代表,认购人数在100人以下的下属单位,即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可以合并推一名代表。

从管理委员会的人员结构来看,1/3是一线员工,1/3是职工代表,1/3是管理人员。伴随员工持股计划的长期存在,管理委员会将长期发挥作用,一方面在持股计划本身发生相应调整和相关决策时,代表发表决策意见;另一方面,职工代表董事在管理委员会中担任委员,可在董事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代表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重大事项的经营决策中。

机制的建立比奖励更为关键

《上海国资》:上港集团推行员工持股方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获得什么样的实施效果?

丁向明:目前,在上市公司中满足开展员工持股条件的企业很多,大家都跃跃欲试,已经开展员工持股计划企业的实施方案各有差异,获得的效果也各有不同。

对于上港集团来说,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是希望建立起一种具备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利益共同体机制,而不是简单的员工一次性激励。

《上海国资》:在股市波动的过程中,员工持股是否更像是一个“金手铐”?

丁向明:员工持股本身不是一个单纯的激励机制,而是约束和激励相结合发生作用的,而约束是为了让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更好地捆绑,促进企业经营和发展。

上港集团员工持股计划采用定增方式,股票有三年的锁定期,短期内的股市波动,不会造成员工思想上的较大波动。公司去年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任务和举措,员工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另外,我们希望建立起员工持股的一项长效机制,能够做到持续滚动的开展,真正形成一种机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中来。

猜你喜欢
上港国资计划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支部建设(2021年35期)2022-01-15 02:07:24
抗“疫”战场,彰显“上港”担当
水上消防(2020年3期)2020-07-25 02:36:16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人大建设(2019年8期)2019-12-27 09:05:20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 02:33:56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上港集团控股锦江航运
上海国资(2015年8期)2015-12-23 01:47:30
上海国资:重组与整合
上海国资(2015年8期)2015-12-23 01: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