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阅读——让“静”的图书馆“动”起来

2016-04-11 20:31:31陈百华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古籍图书

陈百华

(菏泽图书馆,山东菏泽 274000)



互动阅读——让“静”的图书馆“动”起来

陈百华

(菏泽图书馆,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在普通大众眼里,图书馆就是个静静的地方,不该是动的地带。其实不然,现代图书馆就应“动”起来。只有“动”起来,才能吸引更多受众,走进图书馆,重拾书本,进行阅读。那么谁有如此巨大能量,让“静”的图书馆“动”起来呢,那就是互动阅读。

[关键词]互动阅读图书馆动静

阅读是图书馆的灵魂,一个‘失魂’的图书馆,免不了‘落魄’的命运。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可如今,能留住读者一闪即逝的目光的阅读,早已不是传统的纸质阅读,而是“微时代”下的所特有的“碎片化”阅读。我们要敢于直面这样的现实:一部智能手机抑或一台平板电脑就可以成为一座图书馆,“手抱平板,眼盯屏幕”成为了一道时代风景。走进图书馆成为了当下社会“抽不出时间”做的奢侈之事,尤其是市县一级的图书馆,基本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在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对传统阅读造成的巨大冲击下,滋养过无数人灵魂的图书馆成了一栋栋储存图书的建筑物而已。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何去何从?或许互动阅读给出了最朴素、最直观的答案——让“静”的图书馆“动”起来。

1何谓互动阅读

互动阅读,顾名思义,既要“读”也要“动”,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参与式阅读,颠覆了读者与阅读的传统概念。因为“动”,读者的“读”不再是囫囵吞枣的“浅阅读”,而是积极主动的“深阅读”。互动阅读,在形式上与传统阅读大相径庭,原先的“私人笔记”变成“公开课堂”,读书的乐趣从“喜欢读书,不求甚解”变成“评论”“分享”和“交流”。有时,读者甚至可以把自己变成书本写作的参与者直至作者,从而获得一种切身的互动体验和高度的参与感。

2图书馆的动静之变

在传统观念中,普通大众认为图书馆就是一个静的地方,一个远离城市、远离喧嚣的休憩之地。不少大众到图书馆就是看看书,安安心,让自己尽可能多地享受一下这样静静的书香氛围。文化学者余秋雨谈到,和现在的流行文化、流行艺术相比,“图书馆就是一个让我们安静地靠近着伟大的灵魂的地方”。图书馆这种“静”的特质和优雅,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都要拥有。可“微时代”所特有的阅读“撕裂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思维,阅读不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种“浏览”,甚至就是一种“猎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根本无滋养心灵之效。一种阅读方式渐成过去式,而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方兴未艾之际,单凭激发人们的怀旧心理,是很难让阅读焕发活力的。作为阅读的殿堂,当下的图书馆应该全面开启互动阅读,让“静”的图书馆“动”起来。我们这里说的图书馆之“动”,不是简简单单的形式之动,更不是普通意义的运动之动,而是图书馆灵魂的阅读之动。只有通过“静”的形式读“动”书,通过“动”的方式读“静”书,让动静辨证地结合起来,才能点燃书中含蕴的知识之光,才能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才能让读者重拾书本,走进图书馆,也才能实施互动阅读,真正做到“静”的图书馆“动”起来。

3让读者动起来

互动阅读,让阅读不再是“静”的,而是“动”的。众所周知阅读的主体是读者,核心是读者,所以要阅读“动”起来首要的必是读者“动”起来。来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千差万别,我们如何留住各类读者,让他们动起来,为图书馆之“动”增添色彩呢?

3.1搭建读者互动平台,吸引各类慕名而来的人们

(1)举办形式旨趣多元的读书活动。比如文化讲坛,涉猎文学、艺术、时尚、时事等多样化主题,遍邀知名专家学者、文艺名人带来高端精致的文化享受;比如“市民讲坛”,不仅有消防、摄影、科普、保健等丰富知识,更以志愿者团队主讲的形式为具备各类特长与兴趣的市民搭建广阔平台。

(2)开展“书世界阅生活”为主题的互动活动。每位读者在阅读中常常就某一观点或一本书都会想附和两句或偶尔反驳一下,通过互动阅读活动我们开辟了这种途径。比如经典讨论、阅读推介讲座、写读书随想等等,想方设法地让读者参与到阅读中去;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箱、微博、微信等途径随时随地地让读者发表自己的阅读随想或评论。至于读者提出的思考和意见落笔成文后,甚至择优刊登,都有可能付诸实现。在这个平台上,您不但可以享受阅读的实惠,还可以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3)开拓新式阅读活动。比如艺术品展示、动漫创意、影视休闲、文创产品等构成了丰富的多元化空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广视角的阅读体验平台。让读者“品赏”阅读,既可增添阅读的互动性,也能很快拉近和读者的互动关系。通过“品赏”阅读,打造互动阅读新天地。

3.2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特色服务

(1)比如小小读者,图书馆可以配备各式各样的玩具和绘本图书。一座拥有玩具的图书馆,孩子会不会特喜欢呢?同时举办绘画比赛、绘本阅读,让孩子们用画笔表达心声,将阅读体验化、娱乐化,使孩子在玩耍中印下阅读的痕迹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趣味。他们的图书馆在玩耍中、花朵里、彩虹上……。

(2)又如学生群体,可专设一个学生进行学习讨论的活动空间。为了实现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主动型学习”,在这里使用玻璃隔断的阅览室,既是学生安静学习之处,还是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之地,时时处处充满了学生的思考、交流声。如今的图书馆,从一个安静学习的场所,变成了学生“来决定制作资料的分工吧!”。图书馆被赋予了新的角色,拥有了新功能,来图书馆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3)再有老年读者,推出老年人专项服务。比如开设老年读者写自传的教学班,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圆梦的机会。老人在讲述自己的“沧桑之路”时处处流露的都是真情实感,把他们书写成书更多的是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与慰藉。还有专门为想要重新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老人开设“童话大师”课程班,传授讲故事的技巧,使老人有条理的叙述和丰富的表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变得更加引人入胜。让图书馆成为老人生活的乐园。

3.3推出经典诵读活动

图书馆从浩瀚如烟的中华典籍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世名篇,采用由志愿者老师带领大家一句句地诵读的形式,举行“阅读,请到图书馆”为主题的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吸引各个人群参与诵读,使“大声阅读”从梦想变成了现实。通过诵读经典文章,感受浓厚读书氛围,真正体现我读书、我快乐。同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平台推出了“经典诵读”伴我行活动,每日持续更新并推送服务。

4让图书动起来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图书馆无非几栋建筑、一堆故纸而已。如何让“沉睡”在书架上尘封已久的故纸醒来?互动阅读可作为引荐之笔,抓住的一个重要精髓就是让馆内书籍“动起来”。

4.1打造图书漂流中心

图书漂流中心,既是图书漂流的中心,又是阅读的场所,更是互动的典范。在这里图书馆除了开展常规的读者活动(或捐赠爱心图书,或自带闲置的图书在现场进行交换,或在漂流书架上随意挑选自己想看的图书带回家阅读等等),让闲置在读者间和深藏“柜”中不见天日的图书漂流起来,充分发挥每一本图书的价值;还可举办读书交流会、名家论坛、文化沙龙、文学讲座等等活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广视角的阅读体验平台。进而制定“阅读规则”。在这里漂流的图书,要求读者自己制作“漂流卡”;上面写着该书的书名、主人、推荐理由、读书感受等内容,下面还空出了借阅人签名的地方;他人在换取书籍后,可以将自己的姓名、电话和读书心得写到书后的“漂流标签”上。同时读者还要将自己读完的图书按时转漂给下一位读者或放回“漂流站点”,让它及时漂到下一位读者的手中,继续下一段书香之旅。在“漂流”中互动,在互动中“漂流”。读书心得尽管简单,可经过日积月累,聚集在一起,就会变得甚是丰富起来。读者吸收彼此的想法,也是个很好的交流过程。

为了有效利用图书馆里“沉睡”的图书,图书馆还会不时采用以赠书方式为每人限赠一本,留下姓名、邮编、联系电话即可。获得赠书后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收到书读完之后,将书转赠给其他人阅读,一个转赠一个,传阅到谁手上,谁就要填写读书感想,让书在传递阅读中增值,阅读因动而活,知识因动而美。书籍在不同的阅读者之间“漂流”,人们的阅读也就“活起来”,……静态的图书馆随之“动”了起来。

4.2建立移动阅读平台

在信息时代,我们已被挟裹进知识信息的浪潮中,无独有偶,承载知识主体的不再是纸质书籍,倒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内的电子书籍,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大异与以往,多数人都希望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读点书,学点习。因此把图书馆“搬”进手机,让图书馆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实现人人可以“怀抱”图书馆的梦想成为大众的普遍追求。

4.2.1建设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首先为读者免费提供正版电子图书下载阅读服务,读者在手机上安装电子书阅读器或超星移动图书馆APP,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免费在线阅读正版电子图书或“下到手机里,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由此馆藏图书实现了由静变动,提高图书利用率。根据图书阅读的发展趋势,我们还将推动图书移动的最大化,实现图书馆际互相联网,做大电子图书库。其次移动图书馆不仅完成了图书馆从只提供纸质文献阅读的传统服务,到如今可以用手机进行业务办理、信息获取、图书阅览等多种信息资源服务的转变,还提供了其他场所提供不了或提供不到位的服务,那就是随时随地‘聆听’图书、分享图书,为读者提供阅读新平台,带来阅读新体验。借助“指尖阅读”服务,创新阅读新模式,满足各类读者的阅读需求。移动图书馆在拓宽了公共服务时空的同时,又增添了公共服务的人文气息和内涵。

4.2.2建立数字互动平台

图书馆要开展移动新媒体服务的建设,不断完善移动阅读服务形式、扩展服务渠道。不仅有书目检索、微阅书刊、掌上展厅等功能强大的栏目设置,还有读者服务、我的书架等个性化服务,甚至还有留言咨询等便捷的沟通服务。为此我们就要借助网络手段,建立图书馆的短信、电子邮箱、QQ群、微博、微信等多种交流互动平台,精心构筑“第三空间”。在读者与读者、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读者朋友随时随地都能与我们交流互动。

5让图书馆员 “动”起来

互动阅读成了当下最时髦的用语。可以动起来阅读,对图书馆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让馆员也“动”起来,为图书馆之“动”添砖加瓦。

5.1让馆员的思想“动”起来

(1)要深入分析图书馆“荒废无发展”的原因,开拓图书馆互动阅读新局面。图书馆需积极主动与读者沟通互动,建立起有效畅通地互动交流通道,使图书馆与读者信息交流“动起来”。或许一个小本就成了互动对话的纽带,也可能某个角落就是对话的互动平台,图书馆与读者定期开展交流互动……这些举措都是在工作实际中应运而生的,为读者更好阅读服务。因此馆员必须打破固有的思想模式,让自己的思想在工作中“动”起来,在阅读中“活”起来。

(2)要随时关注读者享受的阅读方式,探究读者的阅读心理,开发适合不同类型读者需求的阅读服务。在每一个与读者的可能性接触点,都设计互动项目和内容,拉长互动链条,处处体现互动阅读的服务。把图书馆的核心功能要由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图书,转变为读者选择尽可能好的图书。让图书馆成为人们阅读的健身房,最大化的体现互动阅读之效。

5.2让馆员的服务“动”起来

图书馆员不能为互动阅读只知“冥思苦想”,同时更需要“想方设法”地“动”起来。

(1)打造“移动”服务窗口,让服务“动”起来。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图书馆员就是偏居于书库或借阅台的一个角落,静静的等待为读者服务。每当遇到读者问图书馆员“某某书在哪里”时,馆员总是“遥指”一下:“在那里”,或是回答“往左走”“往右走”“纵向第几排”“横向第几排”等等。其实馆员每天都在书库工作,对里面图书的排列甚至于每本图书位置的都了如指掌,缺乏的往往是“乐于动身”的服务。因此馆员绝不能止步“遥指”服务而要用“我来替你找”直奔“主题”实现“远距离”服务。尽管这是为读者服务中最小的细节,却培养了读者与图书馆的感情。因此,我们要多一点“眼前”服务,少一点“遥指”服务。

(2)图书馆阅读和个人的买书、选书大不一样。若仅仅让读者本人自然去选择、去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员有责任把好的图书介绍给读者并和读者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增强导向功能。图书馆员熟悉馆藏,熟悉书籍,基本上能服务读者的阅读。因此我们的服务不能仅仅是“天天助威、时时呐喊”的单调口号,而是以读者为中心的“近距离”服务。从“坐观读者”到“近身服务”,看似平常,但要比那些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服务”要实际得多,让来到这里的人总有所获。实实在在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高读者的“幸福指数”,不断拓展互动阅读广度和深度。

总之,互动阅读让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动起来、活起来,让知识、信息和每个人随行相伴,让阅读和学习成为大众生活中的常态。实现了在“动”中阅读,在“动”中享受,在“动”中创意,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智敏,马竹英.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三种境界[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26-28

〔2〕熊军.现代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5):47-49

〔3〕陈茹.让图书馆的服务“动起来”[J].当代图书馆,2008(1):37-39

〔4〕温梦.互动阅读与互动出版带来新体验[N].光明日报,2013-9-24(13)

〔5〕苏海燕.让阅读世界生动起来[J].图书馆界,2010(1):67-69

·简讯·

文化部“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督导组

来我馆督导山东省古籍修复中心工作

2016年1月20日,以国家图书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为组长的文化部“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督导组莅临我馆,督导我省古籍修复中心工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出席汇报座谈会并致辞。陕西省图书馆原馆长谢林,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古籍修复专家张平,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长梁爱民,国家古籍修复中心保护组副组长赵文友作为督导组成员随同督导。汇报座谈会由省图书馆馆长冯庆东主持,省图书馆副馆长、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李勇慧就我省古籍修复中心工作开展情况作了汇报。

刘惠平组长认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山东省古籍保护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新年伊始即开展的督导工作,目的就是促进山东古籍修复工作“十三五”规划的制订和2016年工作安排。她指出,本次督导主要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修复环境改善、古籍修复数量、修复培训、修复科研、宣传推广及经费保障等八个方面入手,通过了解实际情况和交流座谈,总结工作经验和特点,以督导来促进工作,促进“十三五”规划的制订,推进山东省古籍修复工作再上新台阶。

李国琳副厅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在文化部、国家图书馆、国家中心、保护协会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山东省古籍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形成了集普查、修复、展示、研究、利用“五位一体”的古籍保护模式,为我省古籍保护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山东将以这次督导为契机,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在文化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保护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全面推动古籍保护和修复工作再上新台阶,为让珍藏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李勇慧副馆长根据督导组要求,全面总结了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山东省古籍修复中心所作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汇报结束后,与会领导与专家进行了交流座谈,总结了古籍修复工作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了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难点,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最后,督导组一行对我馆古籍修复中心、善本书库进行了实地督导,并就修复技术、设备、场地与环境等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www.sdlib.com)

Interactive Reading——Transforming a Quiet Library into an Active Library

Chen Baihua

[Abstract]In the public eyes, library is a quiet place rather than an active place. In fact, that is not the case. Instead, modern library should be an active place. Only being active can library attract more readers to walk into it for reading. Then, what has such huge energy to transform a quiet library into an active library? That is interactive reading.

[Key words]Interactive reading; Library; Active; Quiet

〔作者简介〕陈百华(1979-),馆员,硕士。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古籍图书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黄河之声(2021年8期)2021-07-23 03:34:28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班里有个图书角
我是古籍修复师
金桥(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1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