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第三医院心内科 辽宁大连 116300)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0例临床分析
刘平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第三医院心内科 辽宁大连 116300)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B组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溶栓治疗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优于尿激酶,安全性良好。
瑞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心内科常见病之一,起病急,病死率高。溶栓治疗正是通过溶解动脉、静脉血管内的血栓,疏通血管,部分或完全恢复被栓塞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从而减轻心肌坏死,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目前溶栓治疗药物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尿激酶、瑞替普酶等。本研究为评价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溶栓药物,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尿激酶与瑞替普酶溶栓治疗,从溶栓效果、开通率、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按时间顺序依次编号1~80号,按抽取到的随机数字依次纳入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数据分析由两位统计分析人员独立进行统计分析。A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2~770岁,平均年龄(58.2±4.2)岁;B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7.3±4.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体征,发病时间在6小时以内,实验室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两个/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导联≥0.1mV),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
1.3 排除标准
排除既往有出血性脑卒中疾病患者,排除近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脑血管事件患者,排除近期有活动性内脏出血患者,排除入院时严重高血压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患者,排除主动脉夹层患者,排除近期有外科大手术患者[1]。
1.4 治疗方法
两组在溶栓治疗前给予阿司匹林首剂3 0 0 m g,以后剂量为100mg/d,口服。氯吡格雷首剂300mg,以后剂量为75mg/d,口服。两组组溶栓治疗前给予依诺肝素60mg,皮下注射,溶栓治疗后给予依诺肝素60m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续使用5天。
A组采用尿激酶(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00812)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150万U+100ml生理盐水,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B组采用瑞替普酶(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批号:20091221)溶栓治疗。给予瑞替普酶18mg+10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30分钟后重复上述剂量1次。
1.5 观察内容
血管再通参考彭丽华的[2]相关标准进行判定,即:(1)2小时内抬高的ST段回落50%以上;(2)TnT(Ⅰ)峰值提前至发病12小时内,CKMB酶峰提前至14小时内;(3)治疗后2~3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2小时内胸痛症状显著缓解。上述4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则判定为再通,仅3、4有两项不能判定为再通。
1.6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AS9.0统计学软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差异,P<0.05判定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溶栓治疗2小时后血管再通率比较
A组溶栓治疗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再通率分别为10%、75%、85%、87.5%,B组栓治疗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再通率分别为7.5%、22.5%、65%、70%。B组溶栓治疗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A组(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
B组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1例,心律失常2例,心力衰竭1例,死亡2例,并发症发生率15%,死亡率5%。A组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2例,心源性休克1例,出血2例,死亡2例,并发症发生率15%,死亡率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释放大量组织因子,激活凝血系统,促进纤维蛋白血栓形成,从而使冠状动脉发生阻塞。临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没有PCI条件下,多主张溶栓治疗,且已有的报道显示,通过溶栓治疗可直接或间接激活纤溶酶原,并可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发挥降解纤维蛋白,溶解血栓,促进血管再通的作用。
尿激酶为常用的溶栓药物,其活性成分为蛋白水解酶,可激活血液循环中的纤溶酶原,引起循环中纤维蛋白降解,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能导致出血等并发症。瑞替普酶为新一代溶栓药物,纤维蛋白选择性更强,血浆半衰期显著延长,且瑞替普酶与血栓结合相对松散,使瑞替普酶对血凝块的穿透力更强,溶栓能力也显著增强。本组研究中,瑞替普酶溶栓治疗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血管开通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与临床文献报道结论一致[3],提示瑞替普酶溶栓效果强于尿激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中,均可见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安全性尚可。两组死亡率的比较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安全性差异不大。
综上所述,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尿激酶治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1]宋翠丽,王昆.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87-88.
[2]彭丽华.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7):55-56.
[3]张明亮,张萍萍,汪凡,等.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比较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0,4(1):86-89.
R4
A
1674-2060(2016)02-00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