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刚
(大理州云龙县关坪乡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林业组 云南云龙 672704)
造林成活率与造林技术造林季节的关系研究
吴志刚
(大理州云龙县关坪乡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林业组 云南云龙 67270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更多的关注。森林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它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而现代森林大多属于是人工造林的形式,并且这种形式越来越普遍,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人工造林的整个流程和作用来看,造林的成活率是关键性指标,它和造林技术以及造林季节都有密切的关系,必须要正确对待,本文就对造林成活率与造林技术和造林季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造林成活率 造林技术 造林季节
在现代人工造林工程中,造林的成活率是关键性指标,它是衡量造林效益和规模的参考依据。从实际造林工程来看,造林的成活率大小与造林所采用的技术以及造林时间的安排等有总要关系,这一点在我国南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南方地区气温较为温和,潮湿多雨,但是也会有旱情的出现,这就会对造林工程带来一定困难,对于三者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从气候方面来讲,在大寒过去之后,南方是最适合进行人工造林的,在冬季和春季降水量比较少,那么在旱季的时候进行造林很容易因为水分的缺失而导致树木枯死,主要是土壤中的水分远远满足不了植物生长所需,这对于南方荒山的植树造林工作是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的,那么从这一层面来讲,只有在造林技术上下功夫才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在旱季进行植树造林时,首先要对影响到成活率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要提早对种植地区进行整理和挖坑,提前栽树,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浪费[1]。
具体来讲,就是在造林计划确定之后,提前11——15d对种植地进行整理,在挖坑时要结合树木的大小以及树木根系的多少来确定,并且也要保证坑的宽度和深度有合适比例。把挖出的土放在坑边,如果是果类树木,则行距应是3×4m或者是4×5m,宽度是0.8m ×0.8m或者是1×1m;如果是杉树或松树的话则行距是在1.6×2m或是1.8×1.8m,宽度是0.25×0.25m或是0.2×0.3m。种植坑挖好之后,再把土、肥料等进行填充并踏实,保证植物的根系部分可以和土壤有严实的结合,减少水分的流失。反之,如果种植地的水源较为充足的话,在树木栽种结束之后淋一次定根水就可以了,提前栽种的话,它周围环境会比较低,蒸发量会比较小,有利于水分的完全吸收,而且成活率也很高。
处理造林时间方面外,要提高造林成活率还必须要采用正确合理的造林技术,采用科学的造林技术和造林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植物成活率的提升。那么对于造林技术人员来讲,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起苗方法,并通过对“ABT”浆蘸根起苗方法的利用又会对植物的根系起到保护作用,这样在对树苗进行种植时,树木的根系还是十分完整的,这对造林成活率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起苗处理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确保苗床在事前经过了淋水处理,并且淋水的程度也足够,保证土壤可以达到湿润松软的效果,苗木很容易起而且在起的过程中也不会对其根系造成损伤,使其具有充足的侧根和须根,在起苗的过程中还需要在苗畦的一头挖掘出一条沟,沟的宽度控制在0.3m左右,深度在0.4——0.5m左右,而后再利用铁锹等工具进行逐一起苗,绝对不能用手直接拔苗,这对树苗的伤害是十分严重的,在起苗结束之后,还需要对苗木进行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还需要用草袋进行包裹,把树苗放在草袋之中,减少太阳光的直射,开始栽种之前还要对其进行淋水处理,在栽种时不能一次性全部拿出,要根据栽种的情况随栽随取,在起苗之后还要立即采用500×10“ABT”生根粉速蘸,以保证苗木的健康生根[2]。
此外,采用淋水泡根的方法也可以提高林路的成活率,淋水泡根可以充分增加苗木体内的水分含量,在进行栽种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林木的抗旱能力,保证其可以在干旱地区很好的生长,并最大程度的延长树苗的生命力。在开始起苗处理之前,需要献给苗床进行淋水,这样可以让树木的根、茎以及叶等充分汲取水分使之达到一种饱和状态,而后再进行起苗,但是,如果采用的树苗是从外面进行采购的话,就需要在造林的地区首先挖出一条沟,沟的宽度是在0.5m左右,深度保持在0.3m左右,沟挖好之后还要将水灌满,之后再把苗木的根系保持散开并放入到沟内进行浸泡,浸泡时间至少在1天以上,这此过程中要需要采用清水进行浸泡,绝对不能用脏水或者是温度较高的水进行浸泡,这样很容易导致其感染到各种病菌,温度过高就会使苗木在栽种之后出现大量枯死的现象[3]。
除此之外,对于苗木后期生长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剪也可以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对生长过程中的多余树枝进行修剪可以大大降低苗木自身水分的蒸发量,使苗木根部的水分可以保持不变,不会减少水分的浪费,在栽种之后它的成活率也很高,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在栽种树苗之前还必须要在事前约1天左右剪去不必要的枝叶,对不必要枝叶的修剪,可以大大减少大风对苗木的折损率,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越来越深,森林资源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其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原始森林资源越来越少,当前森林资源主要是以人工造林为主的,人工造林就是通过人工种植的形式来扩大森林绿化面积,在造林工程中,林木造林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造林工程的优劣,造林成活率的高低与造林技术和造林时间有密切关系,对于造林技术人员来说,就必须要正确处理和对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适宜的季节和时间来栽种,并运用科学的造林技术,对造林中的细节进行重点把握,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1]周智云.造林成活率与造林技术、造林季节的关系分析[J].现代园艺,2012,(24):56-56.
[2]陈春生.谈反季节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2):91-91.
[3]夏红霞,覃风平.提高造林成活率技术分析[J].绿色科技,2011,(5):78-79.
S72
A
1674-2060(2016)05-0095-01
吴志刚(1978—),男,白族,云南云龙,中共党员,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保护,营林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