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愉惠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7)
浅谈我国的城市林业
奚愉惠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7)
当前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不再满足城市只有居住、工作、休闲、交通四大功能,人们的关注逐渐放到了怎样居住舒适、如何将自然与城市完美的结合、怎样做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上。建设城市林业,发展城市林业可以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
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
城市现面对着城市污染日益加重、生态退化、城市绿地较少的困境,发展城市林业就显得尤为迫切。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自然与城市的平衡被打破,各种污染物地肆虐横行,不仅让城市中的人过得不舒适,也让城市中的绿色植被、动物不舒适,让它们被迫适应了充满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细菌、病毒生活愉快。原生态在城市的建造、人类的入侵后逐渐消失。我国人口基数大,竞争压力大,而城市绿地少,人均绿地资源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平落后,城市林业的建设有助于缓解当前城市的现状。
城市林业建设的城市森林可提供生态效益。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城市的一些污染,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有一定地治理,效果可观,城郊森林可阻挡风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效益越好,生物多样性保护越好,生态功能就越强。
当然城市林业不只有生态效益,还产生社会效益。城市林业对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提供了有益场所。街头绿地等城市绿地可以成为人们休息娱乐的好地方,行道树的设计既有标志物的作用,还有净化空气、解决人们视觉疲劳的作用。城市植物的配置还可以根据其生态特性来安排,春夏秋冬,路边颜色不再单调。炎热的夏日夜晚,在公园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平复烦躁的情绪。城市防灾绿地还可以将城市中所有类型绿地的功能连成有机整体。
城市林业带来的第三个好处就是经济效益。栽种一些经济树,能获得果实得到收益,一些城市绿地比如公园,可以适当收取门票增加收益。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得好,易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城市旅游业发展,得到经济收益。
国外城市林业还有一种特殊价值,即法律价值。我国当前涉及城市林业法律法规较少,但未来会逐步完善,体现其法律价值。
与国外城市林业相比,国内的城市林业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国外城市林业的特点:将城市林业发展规划纳入城市规划,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规划;确立城市森林为城市基础设施(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交通住房等灰色空间外,还加入了森林、水作为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建设);靠近自然林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相关方面法律法规比较完善;群众参与度高,城市森林生态发展意识强;政府重视对城市林业建设的投入;建设城市近郊森林,使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形成规模,实现循环。城市生态系统是各个子系统形成的有机整体。城市林业是水域、农田、林地等多种功能用地集合而成,既改善环境,又可以作为景观。
我国城市林业存在的问题:绿地资源人均不足;没有完善的城市整体规划,没有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城市管理机制不完善;科学技术滞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群众城市森林生态建设意识薄弱;城郊建设森林较少,一般不建设人工纯林,因为人工纯林的弊端较多;较为单一的植物配置。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可以不局限于单一的森林结构,选择抗性强的植物进行配置,实现生态优化。
我国城市林业未来发展应朝着建设城市森林,改革城市生态发展,取国外城市林业之精华,并进一步改良。只要改掉现存弊端,提高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让他们积极加入到城市生态建设规划当中,改善不合理的管理机制,使产权、管理权透明化、合理化,建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全面的城市林业发展规划,定规划,将城市森林、城市绿地纳入城市规划;保护为主,开发利用其次,不要过度开发自然,导致超过自然的自我调节系统;科学合理地经营管理城市林业,我国城市林业就能发展得更好。
我对城市林业发展的改进有以下几个看法:
(1)将城市绿地纳入城市规划计划,使城市绿地达到一定标准。我国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有利于提升城市整体生态建设。在各个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中,城市绿地建设应占重要比例。建设文明城市,构建幸福中国。
(2)向群众做城市林业的科普宣传,让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城市生态文明地建设当中。
由于群众对城市林业基础知识的不了解,导致许多群众在城市中过度消费自然,人、自然、城市得不到统一,直至城市生态超过了它的调节限度后才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此时对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开展对群众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解决技术和资金上的缺乏,才能有效地开展城市林业建设。
(3)调整单一的城市植物结构,发展城市林业体现城市人文化。
(4)社区、中小学开展有意义的绿色造林活动。
(5)发展现代科技支持城市林业。
(6)实现森林、水体、农田等子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城市生态系统。
建设城市林业,创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美化环境。以森林、水体、农田等子系统组成的生态系统起到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做到人、自然、城市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城市林业才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1]李国辉.长沙市生态环境分析及城市林业生态圈的规划框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2]邱尔发,王成,贾宝全,樊宝敏,徐程扬,张志强.国外城市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7,20(3):40-44.
[3]杨学军,唐东芹.论城市林业的生态经济特征与产业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2,27(3):53-56.
[4]康建玲.浅议发展城市林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山西林业,2008(1):6-7.
[5]黄垂江.城市林业建设的建议与对策[J].广东科技,2012(03):156-157.
[6]蔡春菊,彭镇华,王成.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及其研究价值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3):17-20.
S73
A
1674-2060(2016)05-0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