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秋
(富民县罗免林业工作站 云南富民 650400)
罗免镇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张琼秋
(富民县罗免林业工作站 云南富民 650400)
富民县罗免镇是一个典型的少数名族乡镇,点型的农业乡镇,由于气候适宜,山区土地资源广泛,市场需求强劲,全镇的核桃产业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对农村产业机构调整,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核桃产业的发展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富民强县的一个重要课题,现集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富民县罗免镇核桃产业的发展进行初步思考或探索。
核桃产业发展 栽培 深加工 罗免镇
罗免镇地处富民县城西北方,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5公里,昆禄公路和武昆高速穿境而过。境内峰峦叠嶂,崇山峻岭,峡谷纵横,山脉交错,山峦起伏较大,概貌为三山两河,海拔自1759到2817米,海拔相对高差1058米,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全镇有70%的群众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全镇国土面积125平方公里。人民生产、生活环境较为恶劣,境内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及扶贫开发项目加大了镇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乡村油路工程大力实施,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为群众发展林业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早在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期,农户自发零星种植的核桃就达900多亩,特别近五年来,根据镇党委提出的“调结构、兴工业、促旅游、构和谐”的发展战略,依托罗免的地理环境气候及特点制定了《罗免镇2万亩优质核桃发展五年规划》,2008年栽培2000亩,2009年栽培2800亩,2010年种植了2000亩,2011年种植2800亩,2012年实施退耕还林县级样板林2000亩,村级样板林3900亩,加之过去2002年及2005年实施退耕还林及农户零星种植核桃面积达6100亩。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的8%,2013年继续实施退耕还林1782亩,到今年底,我镇核桃产业发展面积达23382亩,由于百年不遇的四年干旱,种植的核桃成活率扁低,经市县验收,成活率达80%以上,其中在糯支,则和,石板沟,麦加营等村委会2年来利用整村推进项目又再次发展核桃产业4510亩,目前全镇核桃种植面积达27892亩,其中盛果期果树1650亩,初结果树达2024亩,其余未结果株树达24218亩,目前我镇年产核桃果实达142.4吨。通过五年时间的发展,基本做到了翻番。
核桃产业的发展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及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共同努力下,有了长足的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如在核桃树村、麦地冲村、石板沟村、坝塘村、西核村都有许多较为优良的地方品种,这些核桃品种耐寒性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丰产性好。是我镇发展核桃产业芽条采接的宝贵资源。
罗免镇核桃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不少科学管理,效益较好的农户。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困扰着我镇核桃产业的发展,要真正让我镇核桃产业发展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还需要我们认真探索和思考。
3.1栽培品种杂乱,良种率不高
从总体上看,在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栽培的品种杂乱,主要表现在:①在培育核桃嫁接苗时,良种接穗中混有夹绵,培育出来的嫁接苗纯度不纯,栽培出来的核桃结果晚、品质差、商品率低;②有些地方不重视良种的育苗工作,苗木从外地购进,导致了假苗、劣质苗多。
3.2经营管理粗放、科学技术含量低
罗免镇的核桃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山区,而山区许多群众缺乏科学生产经营技术和操作技能,在核桃经营管理上重栽轻管的现象突出。宜林荒山、荒坡栽植的核桃苗,由于不松土、不施肥、不抚育、管护差,栽植多年的核桃苗木生长不良而变成“小老头树”,甚至导致种植失败,而挫伤了部分农户发展核桃的积极性。
3.3缺乏核桃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目前全县尚无实力雄厚的核桃深加工企业,农户种植的核桃只有拿到市场去卖,由于分级不严、包装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不能真正发挥核桃产业潜在的经济效益。
罗免镇核桃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支撑为突破,走政府引导、部门指导、农户主导、企业参与的发展道路。按照“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全镇核桃产业的发展,今后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适度发展,区域种植,优化品种
目前核桃发展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大量发展的空间不大,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适度发展、区域种植。新发展核桃种植必须根据适树的原则实行区域种植,对现有低产园顺进行高枝嫁接改良,改良品种应选择抗性强、适应本地区核桃发展的优良品种。
4.2强化科技,狠抓培训
围绕全县“十二五”核桃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在核桃产业发展上,不能重栽经管,只有依靠科技,采取措施,扎实做好科技培训工作,强化科技人员素质,努力提高种植和管理的科技含量,才能确保核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3大力推广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全镇国土面积125KM2,其中林地用地面积 10.93万亩,山区林地资源较为丰富,以核桃种植为立足点,生态养殖为突破,以沼促林、果畜结合、走林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构建核桃—绿肥—生态养殖—沼气—施肥一体化的林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带动全4.4强化措施,保障投入
镇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近几年来,我镇修建了很多爱心小水窖、小水池,在核桃产业发展中赶到了抗旱作用,但与核桃产业发展的需求还有差距。因此,要着眼于产业化发展,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保障投入,以确保核桃种植成活率。
4.5培植核桃精深加工企业
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个县,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加快培植核桃龙头企业,引进核桃精深加工企业,积极扶持带动地方企业。随着全县核桃产量的的快速增加,仅靠出售核桃初级产品远远不够,要使产业增值,产品增效,必须有计划引进核桃精深加工企业逐步进行精深加工,从全县核桃产业发展的趋势看,无论是眼前和将来,在巩固现有核桃传统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对核桃外包装。把核桃产业做大做强,真正做到“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只有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才能把核桃产业的发展作为我镇“调结构、足发展、兴工业、建和谐”的重要战略来抓,认真抓好核桃的栽种及管理,“三分栽、七分管”,要有好的收成就要在管理上下功夫,认真抓上5--8年,核桃才能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念好山字经,才会真正实现罗免镇希望在山、发展在山、致富在山,兴工业、建和谐的战略指导思想。
[1]杨源.核桃栽培实用技术[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2]马骏.林业栽培实用技术完全图解.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3]张毅草.中国核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4]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J].云南林业2008.
[S7-9]
A
1674-2060(2016)05-0067-02
张琼秋(1975—),女,云南富民县,大学本科学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园艺专业毕业,主要从事的工作:森林资源林政管理、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低产林改造,经济林推广,营林,森林防火等相关林业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