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国资》记者 金 琳
海通国际:IP0领跑者
文‖《上海国资》记者 金琳
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香港IPO市场整体情况不乐观,2016年上半年,该市场集资额同比下降56.6%,不过与此相比,海通国际的香港市场IPO金额同比增长148.6%,表现远超预期。
海通国际在香港市场享有“公开发售之王”的美誉,在近年来多个集资王的项目中以出色表现帮助企业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林涌对《上海国资》表示,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企业海外扩张加速背景下,海通国际一如既往扶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高效的金融解决方案。“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海通国际将继续加大在技术升级方面的投入,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把握市场机遇。”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海通国际全年实现收入58.2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录得25.1亿港元,大幅上升147%,连续3年增长超过80%。林涌表示,优异的业绩主要归功于公司努力适应新的挑战,调整业务布局,实现了收入结构和来源的更加合理和平衡。
海通国际最近完成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项目是近3年来香港市场上最大的IPO项目,其国际配售部分录得约5倍超额认购,其中公开发售部分累计录得36亿元认购,其中海通国际一家包办了其中的19.4亿元,占公开市场认购额的54%,仅海通国际一家已基本完成公开发售部分的全额覆盖。
根据彭博排行榜,企业融资业务IPO无论以项目数量和承销金额计算,均位列香港投行首位;超越摩根史丹利、高盛等国际投行。海通国际还在香港所有股权融资项目承销排名第二。
林涌表示,企业之所以青睐海通国际,主要原因在于3方面。首先是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海通国际通过全面的业务板块覆盖机构客户、企业客户、高净值客户以及零售客户,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均设有分支机构,覆盖范围广泛;另外,母公司海通证券的整体实力和品牌规模也是强大的支撑。
“海通证券是国内最大证券公司之一。受益于其国内资源和强大的客户基础,海通国际相关业务板块联动能力较好,协同效应显著。”
此外,海通国际确立了“从客户利益出发,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文化,以高品质的服务水准,不断积累的优秀市场声誉。
“即便是在市场上传统的IPO淡季7月,加上面临‘英国脱欧’等市场波动问题,海通国际仍为待上市企业引入高质量的投资者,一个月内,海通国际参与的新股发行项目包括东方证券、国银租赁、绿城服务、中国优质能源、中国物流资产和海蓝控股,并且以账簿管理人或以上角色为企业上市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投资银行业务中,账簿管理人通常是主要的承销商和主要的管理者、安排者、协调者,意为“具有牵头作用的领导者”。
香港公开发售对IPO成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功的公开发售除了融资功能,还能为拟上市公司带来良好的品牌效应。海通国际被称为“香港公开发售之王”。
林涌介绍,海通国际在香港拥有的零售及高净值客户接近20万,香港及内地投资者热衷新股IPO认购,因此海通国际在香港公开发售市场上遥遥领先,其市场份额高达近20%。
事实上,海通国际资本雄厚,对于一些大型热门的IPO项目,如数年前的银河证券,及即将挂牌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海通国际的资产负债表都能够给客户提供新股认购的展融资(展,即保证金)需求。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例,海通国际已覆盖超过50%的公开市场发售额度。在香港市场上,银行和证券公司一般都可向投资者提供融资服务。开设了“展账户”的投资者,在进行股票买卖时,可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额进行杠杆投资,放大收益。
“我们与银行的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海通国际提供优惠的融资利率供客户申请新股。另外,海通国际拥有较大的客户群,在参与新股认购申请具有规模优势。”
从客户角度来看,海通国际的企业融资团队数年来在香港市场发行的IPO数量及规模名列前茅,可为客户提供足够数量的新股认购。
海通国际向以“做大卖方业务,做强资本中介业务,培养买方业务”为业务发展方针。“目前我们已经成为香港所有中外资投行中产品覆盖最完善的投行之一,为全球超过1500家基金、保险等机构提供日益多元的产品。”其佣金和手续费占公司总收入比例大幅提高,从2015年6月底的25%上升至2016年同期的45%。企业融资、股票衍生品和固定收益等卖方业务增长较快:无论从金额还是排名计算,企业融资IPO承销排名全港第一;股票衍生品平台经3年升级打造,已完成平台搭建,全面覆盖香港现有的衍生品种,包括窝轮、牛熊证、个股期权等上市品种,以及场外期权,奇异期权等场外品种;证券借贷业务跃上新台阶;债券做市平台进一步延伸,成为香港债券做市范围最广的做市商之一,以及亚太地区中国相关债券重要的定价者;资产管理方面,发行多只公募和私募产品,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
“我们于2015年3月完成收购英国独立证券研究机构吉亚(Japaninvest),搭建了现金股票业务平台,构建了涵盖香港、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网络。”林涌介绍。
目前,其在纽约、伦敦、新加坡、东京等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港澳两地设有10余家分行。
在风险管控方面,海通国际严格按照国际标准,从法律、合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方面,制定并执行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
“海通国际制定了包括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限额等指标体系。风险偏好由董事会综合考虑多种风险因素后审批确定,并清晰地传递予管理层,由管理层逐级传递至各业务部门执行。管理层在既定的风险偏好框架约束下确定具体的经营策略。风险容忍度既要与风险偏好保持高度一致,又要考虑到集团业务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海通国际针对不同业务性质和特点,参考国际化优质的风险管理水平,为各业务及产品设定相应的风险监控指标及风险容忍度水平,各业务部门均配有专人进行风险监控及监察。”
强大的风险管控系统得到市场的认可,海通国际于2015年获得香港上市公司管治大奖,是香港市场首家获此殊荣的券商。
在香港市场上,新股(特别是市值偏低者)的股价波动已引起香港监管机构的关注。2016年6月,香港交易所就IPO审批和申请人是否适合上市发表应用指引,特别收紧了对创业板和小型主板上市申请人的审批流程。林涌认为,尽管今后规模较小的上市申请人会受到负面影响,上市公司数量可能减少。但是,就上半年香港市场的情况来看,IPO筹备活动仍然蓬勃,预期香港IPO市场仍然是内地企业拓展国际化业务,涉足公开股权融资市场的首选上市地点。“随着内地企业加快去杠杆的进程,选择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会逐步增加。2016年下半年,香港市场将迎来几大金融服务业的大型IPO,“深港通”也将于2016年内推出。香港股市的产品组合将得到扩大,势必吸引更多国际机构投资者,海通国际已做好准备,以其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为投资者发掘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