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牢固树立国家政治安全意识

2016-04-11 11:54马建刚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国家政治

马建刚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略论牢固树立国家政治安全意识

马建刚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国家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其核心内涵是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和主权安全。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出现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我国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公安机关更要牢固树立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切实捍卫国家政治安全。

国家政治安全;挑战;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政治安全历来都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把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确保国家政治安全摆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首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作覆活动作为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性,他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十分紧要。”“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1]。这是党中央对我国新时期国家政治安全形势变化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维护好国家政治安全成为当前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一、国家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核心

国家安全是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并构建成为国家安全体系。对于政治安全的内涵界定,目前学术界主要有四种观点[2]:

一是国家主权说。这种观点认为政治安全是主权国家运用军事力量排除其他国家和政权的外部威胁和政治干预,确保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一种政治稳定状态。其核心内容是政治安全主要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政权的独立自主,免于遭受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和干预。

二是政治制度说。这种观点认为政治安全主要是保持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稳定,防止社会政治动乱,确保国家政权性质、国家权力结构形式和政治过程的稳定性、连续性、有序性;有学者还认为,应当把意识形态纳入政治安全的范畴,即政治安全还应当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三是经济安全说。这种观点认为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固然重要,但社会发展因素尤其是经济的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政治化和世界政治经济化相互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安全已逐渐成为政治安全结构的基础和核心要素。传统的以军事安全为基础的政治安全观,正在被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的政治安全观所取代。

四是综合要素说。这种观点认为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来理解政治安全问题。政治安全既是国际交往层面上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安全问题,同时也是国内基本政治制度、政治体系和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综合安全。政治安全既表现为一国在国际政治领域中防止外部的政治干预、政治压力以及各种危险因素,保障国家的主权,同时也表现为在国内保持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保持权力机构对政治过程的控制,并赢得大多数公民的支持。这种观点认为政治安全的内容包括主权安全、领土安全、政权和政治制度安全以及意识形态安全,其核心内容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安全。

刘雪莲、姜宏等学者认为政治安全作为围绕维护国家政权的安全问题,其内涵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3]:

1.国家基本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的有效维护。国家的基本性质体现的是国家由哪一个阶级来统治、国家意志由哪一个集团来代表的问题,而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为保障国家的基本性质而设立的制度,这是国家政治安全的基本内涵。倘若国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被根本改变了,那就意味着原有的国家政权被颠覆了,因此,国家基本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的有效维护和持续存在是政治安全的最主要表现。在我国,这方面的政治安全就具体体现在对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和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维护。

2.国家政治体系基本结构的稳定。政治体系主要是指“由统治阶级实行阶级专政的各种机构、组织所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当一个组织或机构直接为统治阶级的全局性利益服务,并且围绕国家机构这一中心而承担某些职能时,它就成为政治统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政治体系的稳定是关系到国家政权全局性的问题,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在我国,政治体系的安全主要体现在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及其政治体系结构和秩序的稳定。

3.国家意识形态的坚守。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相关联的观念、观点和概念的总和。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内容。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它是国家政权存续的理论基础,是政权合法性的思想来源;同时,意识形态也是政治号召力、国民内聚力的主要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若改变意识形态,就等于颠覆了政权。因此,一个国家对自身意识形态的坚守,实际上就是维护了政权的根本。在我国,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不被动摇。

要强调的是,国家政治安全的内涵绝不仅限于国家内部,国家政治安全在外部上还集中表现为国家主权安全。政权安全和主权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国家主权安全问题的核心就是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其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防止外部势力颠覆政权的活动。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始终将其民主价值观念和市场经济制度作为普世性的东西,向世界其他国家推行,并极力以西方的制度和文化改变其他非西方政权,干涉他国自主选择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操纵一些国家发生“颜色革命”。

(2)有效遏制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思潮在世界迅速扩展,构成了对民族国家体系的严重挑战。而这种挑战在当今世界主要体现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与冲突问题,民族分裂主义实质上就是将民族认同置于国家认同上,利用民族问题制造国家分裂,从而危及国家的统一性、合法性和独立性。

(3)妥善解决领土争端问题。领土完整与主权息息相关,维护领土完整,是国家主权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领土争端问题时有激化的趋势,尤其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公布以来,海洋领土的争端成为危及国家间关系的新热点。

(4)维护主权意义上的网络安全问题。随着网络手段的广泛运用,网络安全已成为信息化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表现。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特别是国家维持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信息系统免遭来自国内外的威胁、干扰、破坏,并确保其正常运行。维护“信息主权”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国家政治安全就是指国家在政治领域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状态,其核心内涵就是政权安全和主权安全问题,其重要内容就是消除危害政权和主权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其目的就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二、新时期我国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

在新时期,我国国家政治安全不仅需要面临国内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而且也要面临国际新形势所带来的政权和主权安全的压力,未来几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国政治安全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其主要表现为:

(一)西方国家对我“西化”的挑战。

冷战结束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和“弱化”的策略并没有改变,相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极力传输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西方文化,不断鼓吹“西方政治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人权高于主权”、“新干涉主义”等言论,以干涉别国内政外交,削弱民族团结意识,扰乱民众思想信念,妄图赢得“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乃至策划一些国家发生“颜色革命”。随着我国的迅速崛起,西方国家变本加厉公开或暗中支持境内敌对势力,如西方一些非政府组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各种名义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它们通过争取民众、培训骨干、拉拢官员,形成以境内资产阶级自由化人员、部分“民运”分子以及律师为主体的“民间维权人士”等,利用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突显的情况,打着“维权”旗号插手群体性事件,企图以这种“非暴力”形式导演街头政治、制造政治动乱,引发“颜色革命”,以颠覆我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和平演变”仍是当前我国政治安全面临的重大外部威胁。

(二)国家认同问题的挑战。

“国家认同是指对国家基本制度、政治体制的权威的承认,是公民对以宪法为基础的国家政权系统、法律体系的同意、赞同与支持”[4]。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存在的突出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可能引发部分民众对现有制度、体制、机制不满,这种不满也可能导致国家认同弱化,构成对我国国家政治安全的潜在威胁。如贫富差距问题,出现这一问题既有市场经济发展正常规律的因素,又有分配不平等、官员违规操作、部分商人非法致富等各种原因,广大民众在谈及贫富差距问题时,常常将其与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违法行为混杂在一起,从而激化民众不满情绪,引发底层社会对上层社会的敌视和反抗。此外,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有失业问题、农民问题、民生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信仰问题、腐败问题以及社会治理问题等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近年来,全国因上述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引发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尽管引发群体性事件有诸多复杂的社会原因,但都表明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体普遍具有不满情绪,加上他们没有相应的组织形式和有效的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极易引发他们无序的群体性情绪宣泄,催化社会动荡,如群体性事件处理不当,群体性事件存在着转化的可能,由非对抗性、非政治性、人民内部性的群体性事件转变为对抗性、政治性的群体性事件,甚至演变为街头政治。值得注意的是,在群体性事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非法组织,这些非法组织成员故意在群众中进行歪曲、煽动、蛊惑甚至向境外提供虚假信息,以寻求境外敌对势力的支持,有意将群众不满情绪或经济诉求引向对党和政府、国家政治制度的不满或攻击,引发部分阶层、民众对我党执政认同降低,危及国家政治安全。因此,国家认同危机是我国新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的国家政治安全挑战。

(三)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民族分裂势力恶性泛滥,世界各地纷纷引发了民族宗教冲突和政治动荡,而西方敌对势力借机利用民族问题干涉他国内政,进一步加剧世界范围内民族问题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冲击。在西方敌对势力操纵下,我国的“藏独”、“疆独”等民族分裂势力,打着“西藏独立”、“泛伊斯兰主义”、“东突厥”等旗号,不时兴风作浪,制造恐怖事件进行分裂活动。同时,宗教极端势力也恶性膨胀,特别是境外各类宗教势力渗透活动严重,宗教方面的非法组织、非法活动突出,与我争夺群众、争夺民心,其控制的群众数量庞大,左右群众影响增大。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竭力为我国内外民族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分子呐喊助威,干涉我国国家统一,挑拨我国民族团结,破坏我国社会稳定,所有这些对我国国家政治安全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四)国家统一问题的挑战。

当前实现国家统一就是大陆和台湾的统一,两岸关系问题本是中国内部的主权问题,但实际上已被国际化的问题,因此,它不仅涉及我国主权统一问题,也涉及如何排除外来干涉的问题。目前两岸分立的状况,不仅不利于两岸的各自发展,同时也使大陆、台湾始终处于受制于人的状态。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两岸关系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仍未解决,而“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对台海和平的现实威胁。“台独”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如果听任“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领土和主权,而且将严重恶化整个国家安全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地区民进党领导人极力鼓吹“两国论”及“一边一国论”,否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千方百计地阻挠和破坏两岸关系,为两岸“三通”设置重重障碍,大肆渲染“台独”是“台湾人民对两岸关系的选项之一”,公然为“台独”主张寻找理由,并希望美国作为“第三者”插手两岸事务。使两岸关系出现倒退,也使国家统一问题更加复杂、艰巨,给我国国家政治安全造成严重隐患。

(五)主权领土争端的挑战。

我国是一个陆地和海洋大国,周边情况十分复杂,与邻国的陆地和海上领土争端由来已久,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然悬而未决,这些难题不仅短期内解决无望,而且趋于恶化和复杂化,其中与印度、日本以及越南等国,因领土争端所造成的矛盾尤为突出。这些国家不顾我国政府协商解决领土争议的诚意,不断在争议地区进行扩充并加速 进行资源掠夺。近年来,尤其以中日钓鱼岛问题、中越南海领土问题、中印边界问题最为突出。美国更是公然加紧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为遏制中国的发展,不惜通过拉拢、挑拨等手段,蓄意制造南海地区紧张局势,肆意在我国周边国家加强军事力量。领土主权问题关乎着我国的核心利益,领土主权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内涵,领土主权的争端是我国国家政治安全将长期面临一大挑战。

总之,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1],如何应对新形势下我国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的现实,将是对我们党和国家一个重大考验。

三、树立国家政治安全意识着力点

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1]。而国家安全须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确保国家政权不受威胁、免于侵害、保持安全状态,首先必须提高全民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强化对国家政治安全重要性、政治安全内涵、政治安全要素、政治安全面临的威胁、政治安全教育、以及政治安全发展的认知。对此,公安机关则肩负着更重要的责任,必须不断强化国家政治安全意识,确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竭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一)树立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习总书记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1]。当前,我国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威胁和挑战,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为此,自觉增强忧患意识,有利于清醒认识我国国家政治安全形势,准确把握国家政治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有利于积极地应对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的各种威胁和挑战,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政治安全的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有利于提高治党治国的能力,做好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从制度、机制、政策、工作上积极推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大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

(二)树立发展意识,切实保障民生。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习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1]。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各级公安机关要通过“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力度,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完善和落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体制机制”[1]。“决不允许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1]。“完善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和减少利益冲突。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各类社会矛盾,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1]。更好发挥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作用。

(三)树立大局意识,确保国家安全。

习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1]。随着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政治安全问题,既有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又有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既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问题,又有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矛盾问题;既有国内政权安全问题,又有外部的主权安全问题;既有现实性的安全问题,又有观念性的安全问题;既有现实空间的安全问题,又有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等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内政治国际化,国际政治国内化现象更加日益明显,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联系日趋密切,各种安全问题渗透性、交叉性、关联性也日显突出,使国家政治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化。各级公安机关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四)树立责任意识,发挥职能作用。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政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使命。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公安机关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一要大力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以聚集防范“颜色革命”为主线,坚决挫败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各种政治图谋,针对敌对势力利用境外非政府组织渗透破坏活动,策动“颜色革命”,必须坚决打击,针对敌对势力利用律师等重点人,插手炒作敏感案件,组建所谓政治反对派,必须坚决惩处,针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实施分裂破坏企图,必须坚决回击。确保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二要大力加强反恐怖工作,最大限度防止暴恐活动形成现实危害。当前,暴力恐怖活动已成为影响公共安全的最大隐患,针对暴恐风险不断上升的新挑战,进一步深化“暴恐严打年”活动,提升对暴恐极端活动的主动发现、侦查打击和防控处置能力,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三是大力加强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全力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各级公安机关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依法严打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严厉打击电信诈骗、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网络犯罪,严厉打击证券犯罪、地下钱庄、非法集资,坚决整治“黑拐枪”、“黄赌毒”等治安顽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着力提升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筑牢政治安全防线,更好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职责使命,确保国家政治安全。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舒 刚.新安全观视域下政治安全的内涵分析及其体系构建[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4).

[3]刘雪莲,姜 宏.新时期中国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应付[J].教学与研究,2015,(7).

[4]周光辉,刘向东.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及治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3,(9).

On Establishing National Political Security Awareness Firmly

MA Jian-gang

National political security is the basis of national security,whose core connotation is to maintain national regime security and sovereignty security.New characteristics and new trends have emerged in current national security situation in China.For example,national political security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threats and challenges,and their linkage effects are obvious in particular.We should keep a clear mind,strengthen the bottom line of thinking.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must firmly establish a national political security awareness,and defend the national political security.

national political security;challenge;awareness

D035.3

:A

:1674-5612(2016)06-0130-07

(责任编辑:吴良培)

2016-08-09

马建刚,(1961-),男,四川泸州人,四川警察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民警培训工作。

猜你喜欢
国家政治
国家公祭日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国家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