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四策略

2016-04-11 10:00吴山红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玩法调整区域

□吴山红

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四策略

□吴山红

区域材料是区域活动教育价值存在的前提条件,区域材料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区域活动教育价值的实现。提升区域材料投放有效性的主要途径有:调整区域规则,还幼儿游戏自主权;巧制材料,发挥材料最大化价值;调整跟进,让材料不断满足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观察指导,让幼儿与教师在互动中提高材料的有效性。

区域活动材料 教育价值 有效投放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 ,进行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从这个定义中可见,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教育价值存在的前提条件。但目前幼儿园在材料投放方面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直接影响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一是缺少选择玩法的自由。教师为了达到教育目标,过分重视材料的预设玩法。单一固定的玩法实际上是区域活动材料在控制和绑架幼儿的思维,而不是幼儿摆弄活动材料。当幼儿对材料缺乏控制时就会失去“玩”的兴趣,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下降,该材料的教育价值就难以实现。二是忽视材料的跟进调整。教师往往习惯一次性更换材料,大量的材料一股脑儿投放到区域中,就认为完成了任务。至于幼儿是否喜欢这些材料?是怎样玩的?遇到哪些困难?材料是否需要增减?空间是否需要调整……很多教师就不去关注,无法真正做到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以至材料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三是忽略材料的组合性。其实,各个区域活动的材料之间往往存在着互动关系,教师为了所谓的活动有序、不乱、省事,严格要求幼儿对各个区域的材料不能混合使用,在哪个区域玩就使用那个区域的材料。教师忽略材料的组合性,剥夺了幼儿创新性发挥的机会,降低了材料应有的教育价值。

如何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提高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一、调整规则,还幼儿游戏自主权

把区域活动的自主权、主动权、独立权还给幼儿,首先要从调整区域活动规则入手。

(一)鼓励幼儿创新玩法

材料的玩法要从以往单一、限制调整为开放、自由,单份材料多种玩法,玩法不固定,为幼儿思维松绑,鼓励幼儿创新玩法。

(二)允许区域与区域之间互通

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材料,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独享走向共享。例如:幼儿发现“车轮滚滚区”滚珠不够,可以到“操作区”中拿滚珠,但是玩完后要把滚珠放回“操作区”。幼儿在使用不同区域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渐克服孤立的材料观,树立有机联系的系统材料观。

(三)不限定进区人数

进区人数从限制调整为无限制,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长久下来,幼儿会自行根据场地范围来确定自己是否进入该区域游戏,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允许幼儿经常选择同一区

以往许多教师都会特别要求每个幼儿每周要到不同的区域去游戏,将其调整为允许幼儿经常待在一个区域游戏,因为重复对幼儿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巧制材料,发挥材料最大化价值

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操作的欲望?什么样的材料能保证幼儿的活动有价值?材料如何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制作材料入手。

(一)注重材料的生态性,整合教育资源

那些花去教师大量时间制作的精美高结构材料,有时并不能引起幼儿较长时间的兴趣,究其原因是玩法少,脱离幼儿生活。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废弃物品,如水管、小药盒、鞋盒、乐百氏奶瓶、纸皮、矿泉水瓶、月饼盒等等反而会让幼儿兴致不减。教师不妨将这些材料或者进行组合,或者简单加工,作为区域活动材料。如玩具“汽车轨道”,教师可以运用组合法,将纸筒、小汽车若干、废旧纸盒若干,直接投放到区域中,供幼儿搭建轨道,探索影响小车前进速度的原因等。

幼儿之所以对以上生活中的这些材料有着浓厚的兴趣,究其原因是这些材料幼儿经常接触,不陌生,可以不受材料的约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且再创造的过程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巧妙组合在一起,通过幼儿玩这些组合的材料来实现教育目标,既节省教师制作材料的时间,又能节约幼儿园资金,最主要的是能满足幼儿玩的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整合家庭与幼儿园资源,让家长了解收集各种废弃物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介绍各自带分享的玩具名称和玩法,教师多角度筛选,有目的地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家长成为材料制作的后援。

(二)注重材料的情境性,诱发情绪体验

美好的事物总能引起人的兴趣。对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区域材料美观、好玩,能满足幼儿内在的情感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幼儿的游戏行为。因此,教师可赋予材料以情景化和生活化。

如“给妈妈做项链”活动,教师在橡皮泥的垫板上画上了漂亮的“妈妈”,幼儿非常乐意在美工区为“妈妈”做耳环、项链、发夹等。又如“烤箱”活动,幼儿一边安静地按物体名称分类、按大小排序摆好,一边叫喊“买烤鱼咯,买烤鱼咯……”幼儿间还会发生诸如“等等,还没有烤好”这样的对话,既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又增加了幼儿交往的频率。因此,教师在选择、制作区域材料时要尽可能让材料充满情景,让幼儿百玩不厌,还能生成更多的游戏内容。

(三)注重材料的多元性,促多方面发展

材料的多元性包括内容的丰富性、玩法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是指包含主题内容、领域内容、幼儿生成的内容,同时每个区域材料的结构包含了五大领域的内容,且尽可能在每个游戏中融入多元的价值。如一个材料对应多个教育目标。“给妈妈做项链”活动材料就对应了多个教育目标:①学习搓、团等技能玩橡皮泥;②会按大小、颜色排序;③愿意用自己喜欢的各种方法打扮妈妈。小班材料“包饺子”对应多个教育目标:①掌握撕纸的方法;②会扣纽扣、暗扣,提高小肌肉力量;③愿意与小朋友交往,会买卖饺子。

玩法的多样性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幼儿在原有玩法基础上形成的自创玩法,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方式游戏;二是幼儿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多人一起玩。

三、调整跟进,让材料不断满足发展需要

幼儿是环境中一个最大的动态因子,不断补充更新材料,才可以满足和保持他们活动与操作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跟踪幼儿对材料的反应:投放的材料能否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幼儿是怎么玩的?玩了多久?根据观察分析思考:材料是否能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需要做哪些调整?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目标来投放材料,通过调整材料的结构来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通过调整目标和调整材料顺应推动幼儿的发展。在投放—观察—分析—调整—投放—观察—分析—调整……循环中,让材料不断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一份材料上作调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材料本身不太适宜幼儿,需要调整;二是随幼儿的成长需要,需要不断调整推进幼儿发展。如“有趣的钓鱼”活动的材料,教师在观察反思的基础上,第一次调整: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两个不同的色子,其中一个色子的6面是不同的点数,另一个色子的6面则是不同的卡通鱼,幼儿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多个人玩。调整的原因是:增加材料的趣味性。第二次调整:将所有的卡通鱼图片全部更换为现实生活中幼儿接触到的各种鱼。调整的原因是:可以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鱼,能说出各种鱼的名称。

在一份材料的调整上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修改法、组合法、添加法、删减法、改造法、功能转移法。对原有材料进行部分抽取或添加,是对原有材料的提升和创新,也是为幼儿提供一个新挑战,意味着有新任务吸引幼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区域材料应有的价值。

四、观察指导,在互动中提高材料有效性

区域材料的调整必须建立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关系上,要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水平、兴趣和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观察,观察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是推进调整材料的依据。教师必须带着足够冷静的态度观察幼儿,客观地了解幼儿的思维,理解幼儿的行为,在观察的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

(一)明确要点,加强观察指导的目的性

要提高教师观察的目的性、针对性,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观察的目的是什么?教师观察的目的是围绕幼儿的发展,评估幼儿的需要,拓展幼儿的经验,来调整材料。

2.教师观察什么?教师主要观察的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六项:

①观察幼儿神情、体态:眼睛是闪闪发亮/木然/明亮/泪汪汪;嘴巴是撅起/吐舌头/咬嘴唇/紧闭/张大/微笑;肢体动作:速度是迅速的/缓慢的/悠闲的/不紧不慢的。

②观察幼儿选择材料的原因:是模仿同伴/自主选择/教师建议。

③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选择了几种材料;是怎样玩(按既定的玩法/创新玩法/有几种玩法/有挑战性吗/有困难吗);结果怎样。

④观察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情况:是否一边玩一边用语言表达(与他人说话/展示材料和作品);是怎么玩的(独自玩/与其他人一起玩)。

⑤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偶发行为:是否有新的游戏情节出现;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行为。

⑥观察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是否需要教师帮助;对教师帮助的反应(接纳/无所谓/有抵触情绪)。

3.教师何时介入?教师介入的时期应该包含:①幼儿提出邀请、求助、告状时;②幼儿间产生冲突或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③幼儿产生困难,难以实现自己游戏愿望时;④幼儿长时间进行重复无意义行为时;⑤当幼儿无所事事时;⑥当幼儿情绪低落时;⑦当幼儿需要反馈时;⑧出现提高幼儿能力的契机时。

(二)多种策略,提高观察指导的适度性

教师的指导是一门艺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指导策略,才能使指导获得最佳效果。

1.“直接式”指导策略。教师直接参与幼儿游戏,对幼儿加以指导。这种类型为:观察—教师以合作者身份介入—促进游戏进行。

2.“参与式”指导策略。教师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参与到幼儿游戏中,通过与幼儿的角色互动,对幼儿的行为作出语言或行为上的反馈,引导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这种类型为:观察—教师以角色扮演介入—促进游戏进行。

3.“平行式”指导策略。教师在空间上接近幼儿,不用语言与幼儿交流,而是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游戏,引导幼儿模仿教师的行为。这种类型为:观察—教师以旁观者身份介入—促进游戏进行。

4.“启发式”指导策略。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通过对幼儿提出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促进幼儿思考,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这种类型为:观察—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介入—促进游戏开展。

5.“暗示式”指导策略。教师把区域活动规则及材料玩法蕴含在环境或材料中,让环境来提醒幼儿活动规则及玩法等,这种类型为:观察—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介入—促进游戏进行。

6.“互动式”指导策略。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让幼儿间互相影响、互相学习。这种类型为:观察—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介入—促进游戏进行。

(三)多元评价,提升观察指导的有效性

很多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常常忽略评价,认为可有可无,其实评价非常重要,适宜的评价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还可以集思广益解决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评价呢? 笔者认为,一可采取集体评价策略,集体评价不是简单的小结,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评价点进行评价。二可采用过程性评价,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适时地予以评价。教师要从重结果评价转变为重过程评价,从重知识评价转变为包括心理品质和能力发展的评价,从评价手段的单一转为评价手段的多样化,从评价内容的单一转变为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从评价方法的单一转变为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综上,区域材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活动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适时的调整、跟进,才能有效提升区域材料的实效性。

[1]华爱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及发展的关系[J].幼儿教育,2008(4).

[2]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视觉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董旭花,刘霞,赵福云,韩冰川,编著.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幼儿园 361004)

猜你喜欢
玩法调整区域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零跑的新玩法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创意玩法
TPP的新玩法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18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