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奇,王志航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上海 浦东 201210)①
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周奇,王志航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上海 浦东 201210)①
习近平治国理政政治伦理思想是在充分吸收中西方优秀政治伦理学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将其与中国实际国情和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相结合而产生的。习近平总结我党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哲学思辨与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国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改善民生”与“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治国理政中政治伦理思想的特点: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是国家政治伦理的核心;加强廉政建设,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
习近平;政治伦理思想;以德治国;民生为本
习近平治国理政政治伦理思想是在充分吸收中西方优秀政治伦理学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将其与中国实际国情和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相结合而产生的。其提出依据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1.对政治伦理学一般规律的总结和汲取。政治伦理主要研究政治学中的伦理思想和特点,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治体制和政治操作,如法律、政体、行政行为的伦理基础和伦理学思考;二是政治学的道德内涵。自政治学产生以来,政治伦理与政治道德就与政治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中西方早期政治学观点普遍认为政治和伦理二者密不可分,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必须符合伦理和道德标准,卑鄙的手段和行为,缺乏道德基础的政策,不能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也不能获得百姓的拥护。政治伦理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公平、正义的政治秩序和“德治”。“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第一原理或基本原则都是政治正义。”[1]公平、正义、政治道德等内容都是政治伦理的重要表现形式。亚里士多德指出:“公平就是公正。”[2]153恩格斯也强调,正义一直是“各社会中基本的、有机的、统治的、最高主权的原则……用来衡量一切人类行为的标准……在任何冲突下人们所诉诸的最高裁判官”[3]307。当代美国著名政治学者罗尔斯继承并发展了古典政治学对于政治旨在实现公平正义的观点,“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4]3。传统政治伦理学强调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奉行对个体的尊重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原则。习近平的政治伦理思想充分吸收了传统政治伦理学中有关社会公平正义和尊重个人权利的重要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中指出,要让“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5]57。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反复强调和“物权法”等一系列保障个人权利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重视和对个人权利的尊重。
2.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伦理思想的充分继承和发扬。习近平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德治”“民本”等治国思想精髓,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现阶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对“法治、公平、正义”等中国传统政治伦理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逐步形成了全新的政治伦理观,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治理工作。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99习近平提出的中华文化复兴与繁荣的观点,指明了当代中国文化与传统中国文化的关系。他要求,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6]101。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6]101。他精确提炼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政治伦理思想的精髓,并指出其现实指导意义。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前提下,为了适应我国的国情和现实需求,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进行了研究和创造性转化,强调要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学思想与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现实政治生态、社会治理现状相结合,进行一定的协调与适应,赋予了传统政治伦理思想新的内涵和生命力。创造性转化将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优秀伦理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其生命力。习近平理政以来,坚持中国传统政治伦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优良传统,继承了中国政治伦理思想中既有的开放性、学习性等特点。我们从不强迫他人接受我们的政治伦理文化,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文化中“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的思想传统延续至今,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独立自主、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基本外交原则。
3.对中华民族历史目标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政治伦理思想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充分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并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相结合,才能体现出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习近平的政治伦理思想得以产生、发展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其根源在于准确把握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目标,认清了国家、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实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结合。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繁荣和富强之后,我们被西方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一时间,举国震惊,不知所措。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华民族饱受屈辱,任人宰割。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代代先贤哲人前赴后继,苦苦探寻救亡图存之道。从“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的奔走呼号,到洋务运动的不懈努力,再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孜孜以求,我们探索了从单纯的科学技术革新到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改革等多种路径,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目标。结合百年来的中华民族斗争史和我党数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正是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习近平逐步发展、完善了其政治伦理思想。在准确认识和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历史任务的条件下,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法治中国、改善人民生活、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等政治伦理思想,凸显了“德治”“善治”“以民为本”“注重公平”等政治伦理原则。
习近平总结我党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哲学思辨与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国思想。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与完善集中体现了习近平的政治伦理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正是从人民生活、政治社会发展、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系统阐释了其一系列政治伦理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从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物质生活的改善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着眼于中国政治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坚持改革为人民,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根本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深化改革中将重心集中于把改革的“蛋糕”做大分好,“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5]78。选拔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是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方面,更体现了党的建设与人民需求必须相一致这一政治伦理关系。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立法公平、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也是政治伦理学的重要思想内涵。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立法为民、司法为民,做好人民群众的学法用法工作,以法律保障社会正义和人民利益。对困难群众给予司法帮助、对正当利益予以法律保护,背后是对社会公平秩序和人民公正权利的认可和支持,是政治伦理的核心要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从本质上讲是对一系列政治伦理思想观念的普及与运用。注重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都深刻契合了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实现了政治伦理思想从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转变。习近平辩证地分析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在承认“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同时,充分重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正确指出了这二者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字的提炼与总结,从国家、社会、人民三个层次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一系列政治伦理的重要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与政治伦理中“保障人民权利”的思想不谋而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改善民生”与“密切联系群众”。“民本”思想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政治伦理原则。习近平执政以来,将民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延续了我国政治伦理中“重视民生”的传统,将人民当家作主与改善民生的有关思想和理论有机地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当中。当政伊始,他就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3。再次重申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着力改善民生的坚强决心。为了加强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陆续展开了多个批次、涵盖各级别领导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他开宗明义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7]365。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正是对传统政治伦理的继承和升华。在这一问题上,习近平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相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安如泰山、坚如磐石”[7]368。在这一系列政策中,集中体现了我党“善政”的政治伦理基础,也表明了习近平对“民生与民心”这一政治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列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方针路线与资产阶级政党有着本质区别。西方社会纵横捭阖、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选举政治往往以选票为导向,以造福民众为诱饵,任何资产阶级政党都不可能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来执政。从西方已有的选举经验来看,竞选获胜者背后必须有大财阀的支持和大企业的捐献,缺乏背景的候选人根本不可能在选举中胜出。美国著名的布什家族、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都是著名的政治家族,在各自家族内诞生了多名总统、州长或者议员。洛克菲勒等老牌家族数百年来一直控制着美国的重要行业。这些情况都限制着西方社会的晋升和流动,造成了广泛而长期的不平等。在这样的条件下,民主光环下的平等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我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宗旨,是代表全民利益的政党,致力于保障全民的权利和机会均等。习近平执政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紧扣造福人民群众的这一根本要义,再次深化了我党对“以民为本”这一传统政治伦理的理解,抓住了我党执政的根本着力点。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处处彰显着“以德治国、民生为本”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执政实践。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密切联系群众正是习近平政治伦理思想的具体表现。从这些思想理论和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其治国理政伦理思想的几个特点:
1.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是国家政治伦理的核心。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一国采取一切内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在我国,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实现了高度统一。从广义的政治伦理范围讲,保障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属于政治“公平、正义、改善民生”的范畴。保障国家利益,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政治伦理思想,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系列治国方针政策都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导向,保证人民利益得以实现,最大限度地贯彻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实际国情,探索符合我国现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对外交往中的国家利益。历史经验证明,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北洋政府以及中华民国,民主立宪和西方共和民主制度无法保证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无产阶级民主专政道路才能帮助人民摆脱身上的“三座大山”,彻底改变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局面。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绝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6]154。由此可见,在坚持政治道德和准则的同时,我们在国家利益面前绝不会退缩,这是政治伦理的底线,也响应了《论语》中“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政治伦理准则。在习近平的政治伦理思想中,始终将保障人民利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兴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明确指出,“不断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6]109。在抓民生过程中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6]113。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中始终对内贯穿着保障人民利益,对外贯穿着维护国家利益的伦理思想,并始终将这一追求作为政治伦理的底线,决不动摇。
2.加强廉政建设,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惩治腐败、通过宣传教化和制度手段来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属于政治伦理中的“德治”范畴。《论语·为政》有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8]55。习近平紧紧抓住儒家“德治”的要义,并继承和发扬,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在公布“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组织纪律,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同时,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严惩腐败问题,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腐败问题一经发现,坚决查处,决不姑息。
“德治”的核心是以德治国,以实现人民道德的良善与国家秩序的井然有序为最终目标,是一个从过程到结果的完整概念。而腐败恰恰是 “德治”实现过程中的毒瘤,必须除之而后快。习近平选择以“反腐败”为施政的重要切入口,体现了其治国理政中“德治-善治”的伦理思想。在实现“德治”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又坚持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效地结合起来,既强调反腐廉政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又坚持法律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他明确指出,反腐败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高反腐败法律制度执行力,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7]392。
从“习式反腐”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道德手段和法律手段并用的政策特点,这也恰恰反映了其背后“德治”的最终目标和伦理思想。为了实现最终的“德治”,腐败这一问题必须铲除,这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为“众星拱之”的“德治”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张莉,徐家林.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伦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4] 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7] 本书编写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4.
[8]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责任编辑郭伟)
A Study on the Political Ethics of XI Jinping's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ZHOU Qi,WANG Zhihang
(Pudong New Area Party School,Shanghai 201210,China)
XI Jinping's governing political ethics is borne based on the full absorption of the Western political ethics thoughts through discarding the dross and selecting the essentials and eliminating the false and retaining the true and combining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China and the national historical missions of the state. XI Jinping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our Party in each historical period,has formed its own unique thoughts through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nd summary: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promo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 close ties with the masses in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XI Jinping's political ethics in the political thought characteristics: the people's interests and national interests are the core of national political ethics;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government;the rule of virtue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XI Jinping;the thought of political ethics;rule the country by virtue;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5.004
2016-08-26
周奇(1964-),男,上海人,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常务副校长、上海市浦东新区党建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政治思想发展、政治制度建设。
D26
A
1009-4326(2016)05-0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