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 仇亚山
让学生主动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
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 仇亚山
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更多地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结成小组,进行组内的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学习,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学生主动性培养
数学作为小学课程里一门比较基础性的学科,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科,即使是小学阶段,面对如今日新月异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授课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要求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们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本文结合苏教版各年级数学教材,对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进行了探讨。
新课改往往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化主动为被动,激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巧妙的设置情景的方法,将数学变得简单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其次,老师应该提前做好课程准备,将课上的重难点了然于心,同时还要熟悉学生的特点以及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设置良好的情景,并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或是学生很难入门的问题,老师都可设置情景,然后再引入基础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提高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同时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生“时分秒”时,可以设置情景练习,然后引入课题。可以用书上的插画问学生:“丽丽是几时几分去上学的呢?”“那你们呢,又是什么时候上学的呢?”“什么时候吃早饭(或午饭、晚饭)的呢?”“什么时候起床的呢?”等与此类似的问题,让学生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是离不开时间的,然后再进一步用时钟,对学生耐心地讲解时针、分针以及秒针,使他们了解最基本的知识点的同时,在脑中形成时分秒的概念,之后再细致地学习时分秒的基本知识点。
学习数学,意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的问题,那么既然服务生活,也应该让数学课堂源于生活,更多地接触生活,使数学不再是冰冷的学科,更是具有朝气的生活化学科,这无疑也是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上关心的重点,即如何做可以让数学生活化。众所周知,学生们是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出发开始接触数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回归到生活中去,对学生的经历、兴趣甚至发现的新鲜事物多加关注,使数学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引领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探索、掌握存在于生活的数学。
例如,课本上涉及的“探索规律”课程,旨在让学生体会并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规律,明白数学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规律,激发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观察生活,分析、挖掘其中的数学奥秘。因此在授课时,老师可以问学生懂什么是排列吗?然后要求七位同学上台(注:4女、3男),让其他同学帮助他们进行排列。预设的情况可以有:按照身高由高到低进行排列,男女间隔排成一排等。在夸奖学生们的聪明之后,可以进一步解释,排列和排队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如果像第二种排列那样:男、女、男、女……这种简单有规律的排列,也就是说像这种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方法,叫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将这个概念进行板书。
很多时候,老师太过主动反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让学生在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考虑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小组内及小组间交流,相信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在小组内的交流过程中,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那些把问题想得太简单的学生,可以及时得到点拨,并修正自己存在的误区,得到正确的方法,这无疑也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可以分为三个过程进行课程的进度。第一步,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思考做一个硬纸盒需要多少个面,然后又该如何计算得到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少种方法;第二步,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互相分享采用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比较,得出最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对于那些计算失误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更正他的思路,对于那些还没有解决出来的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第三步,让学生总结出本小组内最简单的方法,并在整个班集体里进行分享讲解,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老师参与并不是很多,因此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参与。
总而言之,教学没有固定的法则。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再满足现在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及标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采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来为学生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更多地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并要培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结成小组,进行组内的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学习,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主动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