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王丽霞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
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王丽霞
数学这门学科,因其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而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畏惧心理。现阶段,数学教学课堂乏味无趣、效率低下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为此,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就要着力探索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这时分层教学法应运而生。这一新型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其进行分层,并设计出与之对应的分层学习活动,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实现发展。在此,本文就将以如何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分层教学的本质是“因材施教”、“以生为本”,这一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有效地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实现提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逐渐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分层教学而言,其起源于学生,又落实于学生,可以说,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就是分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为此,在面对具有不同性格、爱好、家庭背景、学习能力的学生时候,教师就要通过观察和检测来对学生进行分层划分,合理安排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切实地将分层教学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获取进步与成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教学价值,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科学分配符合各个层次学生实际能力和学习需求的教学任务呢?首先,对全体的学生进行一个整体的分层,即将学习能力强、数学基础好、创新性高的学生划分为第一层;将基础一般、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划分成第二层;将学习能力差、基础差、没有学习动力的学生设为第三层。然后,教师就要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即对第三层的学生而言,教师要给予其极大的关心和耐心,借助鼓励和适时的单独辅导来增加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而使其爱上数学,能够熟练地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点。就第二层的学生来讲,其学习能力和基础比第三层的学生都普遍较强,为此,在实际分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将教学的内容和练习题的难度进行提高,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跳一跳”,完成学习目标。对第一层的学生,教师则要在其掌握了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之后,进一步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组织和开展具有探究式的数学学习活动,满足其学习需求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创新意识。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此,为了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教师最需要重视的就是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让其成为推动分层教学顺利开展的巨大动力。首先,多媒体教学情境。对小学生而言,单纯的知识点的讲解,极易让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困难,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将抽象性的知识具象化,教师就要积极地将多媒体教学工具用起来,以此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相遇路程的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小明和小强分别从甲、乙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小强先行了1小时后,小明才开始出发,小明每小时骑13千米,小强每小时行12千米,2小时后两人相遇,请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以视频的形式,将小明和小强所走的距离和时间等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将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要探究的欲望。其次,问题教学情境。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
首先,分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用以调控和完善整个课堂环节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的个性,促进分层教学的快速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就要积极遵循目标设计的层次化、多样化,将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中层目标、拓展目标三组。为了更好地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之前,教师就要积极地钻研数学教学大纲和实际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并有计划地进行划分和安排。例如在设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基础目标为实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转化和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中层目标为知道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数学题目中;拓展目标为探究更多能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其次,分层教学指导。例如提问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提问第三层的学生,通过引导,帮助他们发散想象;然后再将问题展开,提问第二层的学生,实现教学上的由浅入深;最后,点出重难点,提问第一层的学生,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以此来启发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最后,分层作业练习。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设计适合其发展的作业,可以有效地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地完成作业,进而实现学习自信心的提升。当然,在批改作业练习的时候,教师也要将其的分层性体现出来,对于第三层的学生,教师可以当面对其作业进行批改,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不仅能让后进生按时完成作业,同时还能对其作业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进而促进其在数学学习上有所进步。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困难,但是其具有的价值是不可置疑的。分层教学对传统数学教学来讲是一种巨大的变革,它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现象,同时还能在为不同水平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的情况下,实现因材施教。
[1]邹火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67):73-74.
[2]叶方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策略[J].教育,2016(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