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根植于生活的土壤

2016-04-11 08:09:32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实验小学程秀梅
数学大世界 2016年35期
关键词:轴对称数学知识生活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实验小学 程秀梅

让数学教学根植于生活的土壤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实验小学 程秀梅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教学是做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可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往往把这三者割裂开。孩子的天性是活泼的,优秀的数学教学应该正视孩子的需求,发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让数学教学根植于生活土壤,让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一、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讲,数学就是无尽的运算,枯燥、乏味,不仅没有趣,而且很难。真实的数学是怎样的?当然不是学生想象的那样。华罗庚教授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学习了“一一间隔排列”可以带领学生看一看学校的栅栏,教室走廊上的柱子,门口的盆花,观察一下它们是怎样一一间隔排列的;学习过“简单的周期”以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周期现象。从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到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自然现象的变更是周期现象;从周一到周日的循环是周期现象;我们中国的十二生肖是周期现象;就连美丽的花布,漂亮的剪纸上的花纹的出现也是按周期出现的;串一串漂亮的手链,各色珠子的排列也是有规律按周期出现的。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可以带领学生欣赏雄伟的天安门,美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这些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迹体现了轴对称;各国国旗上有轴对称;就连中国在代的脸谱,自然界的各种昆虫,数字、汉字上都能找到轴对称图形。还记得当这些图片出现时,孩子们发出了惊喜的赞叹之声。

数学老师应该有一双慧眼,更应赋予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美好的,绝不仅仅是运算这么简单。

二、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最好的资源,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曾经听过这样一节数学课,老师讲的是“圆的认识”,一开始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朋友们排成一横排进行套圈游戏,要套的物品摆在这一队正中间一个同学的前面。老师问:“这样套圈公平吗?”孩子们都热爱游戏,也都玩过套圈的游戏,异口同声地说:“不公平!”老师就让孩子说一说为什么不公平,你觉得怎样站才公平?孩子们提出应该围着要套的物品站成一圈,这样每个同学离要套的物品距离就一样了。教师提出:“是这样吗?我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呢?学习了圆的认识你就明白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原来数学是这么有趣的,还可以在玩中学。学生一节课都处在兴奋之中,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华应龙老师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设计了不同角度的滑梯,问学生想滑哪一个。滑滑梯这项活动,孩子们太喜欢了,纷纷做出了选择,有说想滑第三个的,因为刺激;有说第一个矮一些,最后一个高些。华老师问:还有不同吗?学生说:角有不同。老师指出这些角有大有小,那么滑滑梯的角度到底多大才合适呢?我们就需要量出角的大小。由此引出课题,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紧密,这种生活情境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列举生活实例,降低学习难度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数学教学中,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如,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大部分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它的变式太多,诸如:a-b-c=a-(b+c),a-(b+c)=a-b-c,a-bc=a-c-b。对于学生来讲,照本宣科,就性质而讲性质,他们往往理解不了其中的内涵,对于式子的变化会晕头转向。在进行实际计算的时候,经常会搞不清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用“-”。由于变号的知识得等到中学学代数时才会学到,所以老师们也往往无所适从,不知该怎样讲明白这部分知识。而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喜欢给学生举这样的一个例子:

妈妈给了你5元钱,你买了一块橡皮,花了1元钱,又买了一支2元钱的铅笔,还剩多少元?学生一听就乐了,“这也太简单了!”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买文具的生活体验,数字又选了很小的5以内的数字,从心理上他就认为这是很简单的事情,思维活跃极了,列出了各种各样的算式:5-1-2=2(元),5-2-1=2(元),5-(1+2)=2(元),5-(2+1)=2(元)。这每种列式的结果最后都是2元,都是求的还剩多少元,所以这四个算式可以用等于号连接起来,让他们说数量关系式,他们也能侃侃而谈。

数学应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把难以理解的性质、规律,用举生活实例的方法来突破,事实证明,效果良好。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里所蕴含的原理、规律与方法。

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古人说“学以致用”,就是说要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学数学就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在学生学习过相关数学知识后,可以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习过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在课外实践时,让学生去修一修损坏的桌椅、板凳,让学生说一说木条要怎样订,为什么这样订;学习过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可以让学生为礼物包上美丽的包装纸,扎上漂亮的彩带,让学生算一算要用多少包装纸和包装带;学习过比例尺以后,可以让学生测量学校各项建筑的长和宽,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再结合所学确定位置的知识,将学校的平面图画出来,在班级里比一比,谁画得最棒;再比如学过比例尺的知识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同一时刻,竹竿和竹竿的影子的比例来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学生体会到,原来不用爬到教学楼的顶端,我们也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计算出大楼的高度。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原来这么有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数学学习更有热情和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让数学根植于生活,既让数学本身的魅力得以展现,又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猜你喜欢
轴对称数学知识生活
说说轴对称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