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昌荣(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 610072)
四川新型智库建设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
文/陈昌荣(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 610072)
中央和地方都在努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对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智库面临繁荣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四川智库与国内外先进智库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立足各级各类智库的实际情况,借鉴先进智库的成功经验,从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成果转化、资金保障等方面着力推进新型智库建设。
智库 新型智库建设 决策咨询
智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智库建设作为民主政治的内容,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既对中国智库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为各类智库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古今中外,智库都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历史的进程之中。全球化背景下,智库的作用更为人们所重视,凡善于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者,总能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胜出。新形势下,中央和地方都在努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型智库建设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必然需求。
1.智库历来为决策者所倚重。智库也称思想库或智囊机构,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智囊机构在我国萌芽较早,最早可追溯到夏商的家臣和两周的“命士”,如辅佐商汤之伊尹、辅佐周文王之姜子牙。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纷招揽“门客”,“养士”蔚然成风。至秦、汉时期逐步确立起幕僚制度,此后发展到唐代的“幕僚”,宋代的“幕职官”,清朝的“师爷”等。现代智库产生于西方,上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化解社会矛盾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智库的发展。
2.智库发展的现代化特征明显。全球智库数量快速增多,智库发展的现代化特征明显:一是独立性增强。国外智库一般是独立于政府和政党的民间组织,不从属于其他利益团体。智库维系运转的资金通常依靠固定捐款及商业合同,资助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基金会等,主体和智库之间不存在资金控制关系。智库的观点排除了党派、政府、利益集团或个人的压力,基本能根据事实做出客观、中立的判断。二是话语权提升。现代智库在提供新思想、参与重大政治决策、引导舆论教育公众、为政府储存和输送人才、开展民间外交、参与国际事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被西方国家称为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三是国际化趋势明显。不少智库机构不但面向国内客户,也面向国际客户、开拓国际市场,业务来源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发达国家大的智库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外籍职员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的甚至超过本国职员人数。
3.建立新型智库体系势在必行。现代政府制定大量的公共政策需要现代智库作为支撑,而公共政策制定的依据必须是来源于大多数公众的意见和呼声,反映公众的利益需求,这单靠决策者群体的智慧难以办到,而且仅靠一两个智库也难以满足,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智库体系为此服务。同时,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单项研究向纵深发展,单个智库的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过去作为谋士的“通才”、“全才”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专家领导的团队组成智库,再由若干各有专长的智库围绕决策者形成一个较完善的咨询服务体系。
四川已经形成以官方智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社会组织为基本框架的智库体系雏形,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四川智库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
1.独立性和体制依附性的比较分析。国外智库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以追求客观事实为己任,保持在思想、资金、政治方面的独立,站在第三方立场提出具有较高公信度的思想产品而不受党派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现实国情决定了中国智库短期内无法做到国外智库那样“独立”。国内其他省份从创新机制入手,在体制内为智库争取到“一定的独立性”。比如广东省重大决策出台之前必须经过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评估论证,并由此建立了专家团队和第三方评估机制。
四川的决策咨询机构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参公单位占80%以上。由于人员任命和资金来源等依赖于党委政府,现有智库行政依附性强,独立性不够。各级研究机构作为一般的职能部门,不仅要进行政策研究,还要承担大量行政事务工作,职能多样化导致咨询功能弱化。
2.研究队伍和用人机制的比较分析。国外智库研究队伍具有来源广泛、专业结构合理等特点。英国智库既有在野党的领袖和官员,又有大学教授和学生,还有退休公务员。布鲁金斯学会研究人员与辅助人员的比例为1:2。国外智库与政府、大学和企业保持有良好的人员流动关系,美国智库的“旋转门”机制实现了学者和官员的双向流通,搭建起知识与权力的桥梁。国内各省也非常注重专家团队建设。江苏省组建了决策咨询高层专家团,聘请了30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安徽省发展研究中心多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录博士。
四川智库人员大多属于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用人机制缺乏灵活性。部分智库还成为安置离退休人员的名誉性组织,平均年龄偏大,缺少创新与活力。由于没有独立的人才管理权,“顶尖”研究人才难以进入。全省智库存在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重偏低,专业领域力量分布不均衡,人才分布不合理等问题。
3.领头羊机构及整合机制的比较分析。国内其他省份积极搭建智库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优势互补、信息共享整合智库力量。江苏省成立了由省直部门、省内高校和专家组成的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南京市建立了“1+3+ 4”的决策咨询研究体系;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11家知名国际智库共同成立了上海国际智库交流中心,定期举办“上海智慧论坛”。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活跃智库约60%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是一些特大城市,中部、西部地区的活跃智库分布仅为17%和17.5%。就四川而言,其智库大都归属于不同的“系统”,各自实行垂直型的管理,各个研究机构单兵作战,交流合作偏少,有权威的“领头羊”机构尚未形成,缺少智库整合机制,没有形成研究合力,造成信息不对称、重复研究、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
4.研究成果推荐和转化的比较分析。国外智库非常看重研究成果对政府决策和公众舆论的影响。美国智库将大部分经费用于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通过发表研究报告、为企业提供咨询、承担政府委托课题等渠道推销研究成果。我国各省主要通过刊物、高层论坛等多种方式推销研究成果。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决策》杂志已成为国内有影响的公共决策类杂志,由中心发起的“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已成为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对外开放标志性平台。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广东经济》已成为广东省决策者把握省情的科学参考和建设广东的权威指导,中心牵头组织的“省长与专家座谈会”已经成为广东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项制度性安排。
四川智库与兄弟省份相比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信息获取不畅。全省尚未建立专门的决策咨询信息网络平台,研究机构主要靠网络媒体、报刊、文件和会议获取信息,不能满足决策咨询研究所需要的信息量;二是成果推介手段单一,四川智库主要通过单位文件和口头汇报建言献策。三是对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政策的跟进和推动不够。
5.经费筹措和管理机制的比较分析。国外智库的资金筹措和经费管理经验比较成熟。从筹资机制来看,资金来源呈多元化态势,主要包括政府资助、合同研究、会议资金、教学培训、企业和个人捐赠等渠道,从经费管理来看,国外智库具有严格的资金管理机制,英国智库研究项目委托方通常不能直接付费,不能指定资金使用目的,资金由智库全权安排使用。
相比之下,四川智库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源于财政全额拨款,社会资金比例很低。据调查,全省决策咨询研究机构的运行经费中财政全额拨款占61.6%。相对于官方智库,民间智库很少获得政府的承包项目、各种基金会的资助和民间企业家的捐款。在经费使用方面,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课题经费管理制度。
四川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需要智库机构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尤其是当前的脱贫攻坚战略,迫切需要智库机构出谋划策。
1.增加智库运行发展的独立自主空间。一是推动体制内智库半独立化运作。改革“谋”与“断”不分的政府决策体制,推进行政决策的“谋与断”分离和专业化分工。体制内的智库机构既能充分把握党委政府的所思所想,又能站在科学研判的立场上提出独立的见解,做到研究无禁区。二是推动体制外民间智库快速发展。明确民间智库的法律和社会地位,为那些具备较强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体制外”智库提供优惠政策,完善非营利法人制度,建立健全适合民间智库的注册、纳税以及接受捐助等法律制度,为不同智库之间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推动四川智库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智库集聚区,面向国内外需求,发挥四川本地优势,形成规模经营、专业化分工、具有国际影响的智库产业园区,更好地满足政府的决策需求,推动各类智库在市场化运作机制下形成智库产业体系。
2.建立智库人才队伍的选拔培养机制。一是建立开放的人才选拔机制。公开选拔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好的各学科研究人才,以及离职官员、企业高管等人才充实智库研究队伍,最大限度实现智库人才队伍的多元化。二是建立灵活的人才交流机制。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定期选派智库研究人员到党政府部门挂职,组织部门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可先在官方智库服务,之后选派到其他部门任职。三是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机制。鼓励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智库机构及其专业人才开展合作,让他们在跨机构、跨领域的协作研究中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四是建立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创新智库人员的责任考核和成果奖励办法,促使决策咨询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有效的制度性保障,促进智库行业自律和优胜劣汰竞争法则的形成。
3.建立四川智库资源的整合发展机制。一是完善决策咨询机构体系。推进党政决策咨询机构在人员编制、职能定位、考核激励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完善省、市、县三级党政系统决策咨询机构体系,加强上下左右联动,发挥党政系统优势,做实本职工作,形成决策咨询研究合力。二是成立智库领头羊机构。重视软实力品牌价值,建创四川智库发展的领头羊机构,负责调配重大研究项目、整合智库研究力量、搭建协作研究平台等。三是组建专业性高端智库。依托在川高校、研究机构的资源优势,引进国内外尖端人才,组建若干具有创新能力和引领作用的专业性高端智库,使其能够整合省内外智库资源,承担省内外甚至国内外重大课题,在更高层面赢得话语权和影响力。四是成立四川智库联盟。全省各类智库以会员方式加入智库联盟,选举产生理事会,处理日常工作,定期召开全省智库机构联席会议,形成各领域智库优势合作、平台共建、资源共享、课题共研、成果共创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平台。
4.畅通智库研究成果的推介和转化渠道。一是建立智库信息共享机制。搭建四川决策咨询信息平台,完善智库研究需求库、数据库、成果库、专家库等板块,建立各级各类智库的信息披露和共享机制,及时、便捷、高效地掌握和发布智库建设各类信息。二是畅通决策咨询成果报送渠道。鼓励各智库机构定期组织召开机构研究成果初稿论证会、研究成果报告会和年度课题研讨会,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三是完善重大课题委托研究制度。建立重大战略性课题研究项目集中发布机制,打破四川智库发展面临的各部门各系统条块分割现象,让全社会的智库都有机会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通过市场竞争进行优胜劣汰。四是完善智库成果评估机制。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智库成果评估认证制度,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坚持把领导批示、进入决策和产生效益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评价标准,鼓励决策咨询研究机构成果与政府的实际需要接轨。
5.建立新型智库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稳定多元的收入渠道。加大智库建设财政支持力度,把智库建设经费列入各级财政专项预算,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畅通各类智库在研究报告、书籍出版、学术会议、政府委托、社会捐赠等方面的收入渠道,推动各类智库特别是官方智库建立资金公共积累机制,优化资金来源结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加强民间智库的资金保障。政府通过直接补助和成果采购加大对民间智库的支持,设立专门面向民间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基金”,制定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基金和个人向民间智库的捐赠行为,公共决策部门的政策咨询与课题研究更多地采取向全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逐步消除体制内与体制外智库之间的差别对待。三是制定科学的智库经费管理机制。明确智库机构与课题委托部门的责权关系,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前提,以课题成果为衡量标准,以严格的“成果验收和绩效考评”取代“过程管控”,尝试改发票报销制为“预算核拨+事务核销”制,充分体现智力报酬,调动智库研究人才的积极性。
[1]钱再见.新型智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化路径研究——以公共权力为视角[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01).
[2]孙蔚.论中国智库参与国家治理的逻辑及效能提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01).
[3]刘影.从中美智库的比较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5(03).
[4]赵秋雁,黄颖.加强智库研究建设新型智库[J].社会治理,2016(01).
[5]陈景福.我国经济建设领域新型智库建设途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6).
[6]薛二勇.我国高校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政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12).
责任编辑:唐 琼
F014.32
A
1008-6323(2016)03-0015-03
陈昌荣,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研究人员。
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