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抢红包”的思考

2016-04-11 06:38莫云瑞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程某亲情娱乐

◎莫云瑞

关于“抢红包”的思考

◎莫云瑞

自从央视春晚创造性地开展“扫一扫,抢红包”的活动之后,春节期间高调推出“抢红包”活动的网站层出不穷,QQ、微信、支付宝……纷纷加入“红包大战”。与此同时,人们对“抢红包”活动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无论是官方统计的庞大的红包收发总量,还是平日里随处可见的低头“抢红包”的人群,都可证明这一点。人们不禁感叹:“‘抢红包时代’来了!”

“抢红包时代”来了,是好事吗?这还真得一分为二地看。巨大的“红包”收发总量反映的是我国移动手机用户的迅猛增长,是移动支付平台这块“蛋糕”的做大做强,从这一角度来看还真得为“抢红包”现象点赞。可是,凭借这点好处,我们就能“一叶障目”,无视“抢红包”的害处了吗?我看不然。我认为,“抢红包”弊大于利,有关部门若不正确引导,势必贻害无穷。

首先,“抢红包”败坏传统。新春佳节,亲友互赠红包,自古有之。最初的红包,往往寄托着美好的祝福,红包内所放金钱的数额较小且数字吉利。这种红包,才是真正的“礼轻情意重”,薄薄的红包蕴藏着暖暖的情。今日的“抢红包”,别的先不讲,单论那一个“抢”字,便充斥着欲望。亲人之间互送温暖的传统已失,变为哪怕你与我素昧平生,都可以用“红包”往来;能够显示出浓浓年味的红包传统已失,沦为人们敛财或是炫富的载体,只有大金额的“红包”才显得“气度非凡”。总而言之,如今的“红包”仅仅是大众的一种娱乐工具,失去了厚重的传统意义。难道这是我们祖先创造出红包的初衷吗?有人借着“红包”这一传统的外衣行势利贪婪之实,如此非但不能发扬传统,还会落入“拜金”的深渊。

其次,“抢红包”使人际关系变得紧张。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强调“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正因如此,大多数人都会给发“红包”的人回一个“红包”;一旦有人违反了这一原则,“来而不往”,那么他注定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四川小伙吴某,专注于“抢红包”却始终“一毛不拔”,以至于遭受到朋友们的议论,弄得他“无脸做人”;更有甚者,遂昌小伙雷某群发5元微信红包,一位不相识的程某参与了“抢红包”,他便对程某恶语相向。就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将矛盾升级,让人不禁慨叹:这哪是“红包”,分明是“红刀”啊!“抢红包”本是为了娱乐,得失本不必较真,为“抢红包”毁了名声,丢了友谊,伤了和气,如此岂不是得不偿失?

再次,“抢红包”还疏远了亲情。春节,阖家团聚的喜庆日子,全家人应该围坐一起,或聊家常、叙乡情,或热闹地吃团圆饭,此时家人才是主角。正月,扶老携幼,拜亲访友,亲手送出红包,才能体现出年味。可如今,“能用红包解决的,尽量不要用语言”已成为部分年轻人的拜年宗旨,他们整天不亦乐乎地抱着手机“抢红包”,将亲情“明码标价”,肆意地索取和挥霍。连日来孩子们忙着“抢红包”,致使老人愤怒离席的新闻屡见报端,晚辈与长辈之间“相顾无言”的现象层出不穷,年轻人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巴掌大的手机屏幕,“手脚并用”忙得不亦乐乎,电视里的春晚成了一出自娱自乐的独角戏,就连身旁长辈的孤单落寞也与己无关了,这着实令人难过。花样迭出的娱乐终归是娱乐,血浓于水的亲情才是亘古不变的。为了娱乐而忽视亲情,这实在是喧宾夺主。

“抢红包时代”来了,这是个新现象,但不应成为新常态。我希望,各级有关部门以及相关互联网企业应切实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使人民群众摒弃肤浅的“抢红包”,让“红包”名至实归,还“红包”一个纯洁的本色。

◆江西樟树市清江中学

(指导老师李弗不)

>>轻松一刻舍友问我:“限制你自由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我答:“手机充电线的长度。”

猜你喜欢
程某亲情娱乐
永不凋零的亲情
宜昌夷陵反电诈中队快速反应阻止转账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