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天补镇初级中学 朱衍娟
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江苏省海门市天补镇初级中学 朱衍娟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很有效的辅助手段,因为它可以将静态的初中数学知识动态化,使课堂变得生动;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使知识变得形象,更容易理解;还可以将数学难点问题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去探究、去释疑。然而信息技术仅仅是进行辅助教学,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作用,唯有“微课”。本文探讨的是“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具体运用,旨在与各位同行们切磋,为今后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做一些有效的铺垫。
微课;初中数学;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之中的今天,“微课”融于教学过程已经是大势所趋,备受师生的青睐。因为在课堂上适时地插入“微课”能有效的缩短知识展示需要的时长,增大课堂知识的容量,轻而易举地辅助了教学;同时,“微课”图、文、声互为一体,诱发了课堂的趣味性,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让课堂更具有实效性。因此,“微课”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
初中生是因为兴趣而围观,才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能给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能使知识信息表现为图、文、声互为一体。初中抽象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大量的运算公式、几何定理使得数学高深测,倘若课堂教条呆板、无趣味性,初中学生很容易畏难而退,久而久之将会放弃数学的学习。然而,“微课”的介入可以将静态的数学知识生成动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准备了饕餮盛宴,在不知不觉中诱导学生认真观察材料中事物,并产生相关质疑,然后再利用已有的相关数学知识对这些质疑进行分析,提出正确合理的释疑方案。例如,在学习“投影”时, 就可以利用“微课”动画的功能,展示一些立体模型的投影图形,引导学生对立体模型的投影图形的认识与理解。现代初中生对3D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就可以从3D的立体模型出发,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10个各种不同立体模型,再采取2个立体模型一组,每一个给出2个视图,让学生在演草纸上做出第3个视图。同时,还可以插入轻音乐来烘托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接受知识,理解投影具体的概念及应用原理,从而在课堂上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利用“微课”信息技术,可以演示不太容易表达的抽象的数学内容,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知识,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其内涵深奥难以理解,本来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就极其有限,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相当费神。作为教师,即使是千言万语也不能清楚地描述这些抽象的知识,导致学生认知过程出现抑制。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惧怕的是概念性知识比较多一些章节,不能熟知这些概念的内涵是产生学习障碍的罪魁祸首。学生需要大量时间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不加理解就很容易偷换概念。倘若在课堂上将这些概念用以生动形象的“微课”形式展示给学生,让这些概念一一深深镶嵌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扎实数学基础。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时,尽管初中学生见到的对称的图形有很多,然而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却是很陌生,为了能快速认知这一概念,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需要从图形的概念、性质及判断方法等方面进行突破。构建这一概念,挖掘轴对称图形的内涵,利用“微课”就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生活中的事物驱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如利用“微课”展示彩蝶、蜻蜓等学生喜爱的动物,展示汽车标志、景点建筑物等学生常谈的话题,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初步的印象。再展示常见的一些几何图形,如长方形、菱形、等腰三角形、圆形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让学生真正理解轴对称图形最关键的特征就是图形存在“对称轴”。由此可见,利用“微课”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就能够很好帮助学生对数学体系的构建。因为许多数学概念都十分抽象,教师需要利用“微课”将这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知识进行重复播放,也可以存放学校的教学共有平台上,让学生自己下载到电子学习工具中及时复习和巩固。正所谓学而时习之,学生通过反复温习已学的旧知识,就能够更深刻领悟知识的内涵,从而循序渐进构建数学的知识体系。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可以说是一种很丰富的教学资源。课堂“微课”展示出来的图表、语音、文字、动漫等多种形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给学生带来清晰难忘的学习体验;而且“微课”还能够创设质疑、释疑的教学情境,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从而有效地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微课”作用不微,“微课”对知识的展示细致入微。唯有做精“微课”,让“微课”更好地辅助学生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在课堂中让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从而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
[1]侯小敏,汪晓勤.HPM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数学月刊》,2015(6):61-63.
[2]陈勇.浅探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30):7-7.
[3]李燕华.浅析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应用中的优劣点[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2):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