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北龙港初级中学 许定川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北龙港初级中学 许定川
在一个孩子的初中时期,他的心智、思维在此阶段会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时期。由于在此阶段,学生的思想处于可塑性非常高的阶段,因此初中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最快的时期。由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数学是一门富有科学性、逻辑性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通过初中数学教学来培养创新能力也就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大方向。接下来我将由三方面进行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的过程对教师本身而言就是一个学习、创新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教师首先自己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树立自身创新意识前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自身要克服对创新的认识偏差
说起创新教育,有的教师可能想到的是脱离课本来组织一些课上活动,比如小发明、小制作等;或者是认为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学生回答的越标新立异、越和他人不同,就是创新,这样对创新的理解往往是有些极端、偏激的。然而事实上,每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考新角度、新的解题方法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想看出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有提高,不是说他提出的思路、解决方案其他人没有提出过,而是指相对于学生自己,这个解题思路是否是他之前所谓尝试过的。例如这样一道题目:“分解因式x2(y-z)+y2(z-x)+z2(x-y)”,有一名学生之前一直采用直接展开、用分组分解解法进行求解,但是这种解法的缺点是组合太多、容易出错。一次在做到类似题目时,学生采用的是另外一种方法:把原式看做x的二次三项式去分解。这种解法针对字母较多、问题较复杂的题目,可以把某一字母看作主元,而将其他字母看作常数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避免了把原式直接展开之后,复杂的分组尝试过程,优化了解法。可能这种解法之前就有别的学生使用过,但对于这个学生本身,这是一种进步。我把这种一题多解的进步称为创新能力的培养。
2.建立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
首先,想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去追寻知识、琢磨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就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辅助的作用。“老师是主角、大多数学生是配角”是现在部分学校的课堂实际情况。这样的课堂模式往往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责任,还使得学生处于被接受知识、少有发挥自己创新思维的机会的处境。为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课堂主要目的。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性格,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学生之间保持一个互相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能够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能够在课堂上更多地参与进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当营造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氛围,营造出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的课堂环境,对学生参与课堂予以高度的鼓励和及时的反馈。总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适合开展创新型课堂教学的氛围。创新型课堂首先要营造的是“问题性”。问题性是指学生愿意、敢于在课堂上将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提出并顺其自然地产生对求解的渴望,这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主动去发现问题、寻求解题思路。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下,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观察、假设、解决、验证等过程看清该问题的本质,从而能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求解。其次,创新型课堂教育要营造出的是探究性。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创新型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在数学的海洋中探索,师生各抒己见,双向交流自己的对问题的看法及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无数科技被发明出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正是创新思维指导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车轮缓缓向前转动。在自由、畅所欲言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可以达到最大的发挥。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先要找到创新的突破口,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入手。简单来说,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1)打破思维上的约束。思维上的约束往往是指对自己的惯用思维,不加以思考就直接拿过来使用,从而失去了发现新的思考角度、解题方法的机会。实际上,初中数学往往都是多解的,并不拘泥于一种公式和解法。(2)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学生自身的思考其实就是训练自身思维的过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不要害怕想错,在一开始多花费一些时间去思考,脑子就会越转越灵。在每次看到学生有创新的行为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尝到思考的快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乐于去思考。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面化的。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自己树立起创新的意识,从而能更好地为学生开展创新型课堂,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训练。这个过程既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辅助作用,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主人的身份,并很好的进行发挥。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才能使得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