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国际化发展研究

2016-04-11 04:49张永莉
社科纵横 2016年11期
关键词:川西文化产业国际化

张永莉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国际化发展研究

张永莉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探讨川西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国际化战略建设,着力推进川西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有利于川西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升级,实现文化经济大跨越大发展。该研究以“走出去”战略为基础,促进建立健全民族文化体系及国际化推广,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强化民族民间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和影响力,民族文化推广还能提升国家软实力。

川西 民族文化 国际化

一、前言

当前我国正经历翻天覆地的经济变革,中国经济正积极融入到全球化的大潮之中,经济形态的转变必然引起文化的发展变化。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政策,以及川西少数民族生活水平提高对自己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从而使川西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得以保护和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化进程对川西少数民族文化造成了冲击。现代化改变了川西少数民族数千年赖以生存的经济形态、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里,川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和保护及国际化推广研究迫在眉睫。

目前,有不少学者关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等问题,但特别针对服务于推动川西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并推动国际化发展的研究还鲜有成文,因此本研究将有助于填补这一空白,有利于打造川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链,有利于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体系,也有利于川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国际化推广,进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二、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及国际化现状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55个少数民族和谐共存。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西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三个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达380万,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5.3%,拥有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和内涵,不仅传承了四川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还保留了服饰发型、节庆民俗、饮食歌舞等各民族独特的民族传统,如甘孜藏族的唐卡、阿坝羌族的刺绣、松潘藏族花灯等民间工艺品,特色鲜明,民族气息浓郁。

由于受客观自然条件、历史和社会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整体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程度较低。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川西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得以极大改善,旅游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随着我国全方位地融入全球化进程,川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也具备了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标志着我国的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也将在全国推进文化大发展的热潮中迎来文化的大繁荣。

但是,川西少数民族地区在积极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面临诸多困境。

(一)民族文化竞争力不足、创新水平不高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水平不高,教育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文化创新和加工与高新科技的应用存在着结构上的巨大差距,这些问题都制约着该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水平,也限制了文化创造与高科技技术的结合。特别是在互联网传媒高度普及、鼓励全民创新的现代社会,川西民族地区文化产品大多还拘囿于传统的作坊式加工,规模较小,形式单一,做工较粗糙,附加值低,未能反映丰富的地域民族特色,导致了该地区民族文化创新不高、竞争力不足。

(二)文化产业建设滞后

因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建设应着眼于公共文化体系和文化产业配套建设两方面。文化产业发展依托于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同时还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和设施为其发展建设保驾护航。但目前,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体系不完善,民族类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不多,民族文化教育培训活动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不能有效调动当地群众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毕竟少数民族自身才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主体。川西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设施还不完善,也缺少为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助推其国际化的文化机构和政策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川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给少数民族旅游地带来负面效应,如民族文化的商品化和庸俗化,甚至造成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旅游商品市场较为散乱,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产品附加值不高,匮乏地方旅游纪念品品牌的整体建设和推广,影响到川西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产权保护配套措施未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品的发展和创新。

(三)专业人才稀缺、国际化程度不高

因教育水平滞后,民族地区的文化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的实际需要,大部分还处于民间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受到外部强势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当地年轻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认识不足。由于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当地难以留住优秀的民族文化人才,存在较严重的人才流失。民族文化人才匮乏,导致了川西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不足。同时,能从事国际化推广工作的当地专业人才更是稀缺,制约了将地区文化向国际市场的宣传和推广。近几年川西地区基础设施虽有较大改进,但因为地理、气候等原因造成外部交通连接、内部交通组织等配套国际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在文化旅游国际化人才、制度建设等软件配套方面更亟需提高。除了九寨、黄龙、四姑娘山景区已有一定国际声誉外,大部分川西地区的文化、自然资源都还不为外界所知,缺乏国际知名度。

三、加强川西地区民族文化的国际化推广

通过对川西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及国际化现状的梳理,调查包括地区资源优势,即地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英文官方网站建设、当地大中专院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并从产业国际化的视角对实施文化产业国际化战略、加快川西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及国际化进程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一)创新川西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整合机制

由政府牵头,将川西文化走出去作为四川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战略目标,整合优势民族文化资源,统一布局,整体推进,同时重视市场和民间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调动民营文化企业在文化传播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协助宣传推广等措施,扶持民间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与输出,如凉山彝族自治州从2004年开始举办国际火把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精心打造川西藏羌彝民族文化品牌,不断创新民族文化传播的手段、内容和形式,加快推动民族文化“走出去”步伐,积极引进举办国际性文化赛事、会展或表演活动,加强形象策划,整体包装、整体宣传,提升现有民族表演团队形象,不断强化川西藏羌彝等少数民族的风貌,扩大对外文化传播力。如2016年“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落地四川举办,在政府牵头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积极参展,组织松潘藏族花灯和茂县柯斯郸巡游表演,参加资料展览、实物展示、活态展示、产品展销等,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二)构建民族文化传播新形象,提高国家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全部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中华文化融合了多民族精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成为维系国家和多民族的精神纽带。少数族裔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挑战,我们反对文化霸权,倡导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强调保持少数族裔的文化个性。在西方文化源源输入的背景下,我们也需要重视文化输出的作用,在世界舞台发出我们中国的声音,改变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文化、特别是少数族裔文化的现状。文化对外传播切忌说教,而是要在精神文化领域建立互相理解和宽容的体系,追求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川西藏羌彝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宣扬要能清晰地向世界展现中国社会中少数族裔的生存状态、文化多元、民族团结和个性特色。要从国际化的视角去传播中华文化,解读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呈现中国文明、开放、多元的发展之路,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构建起体系完整的中国文化国际化战略,进而提升中国软实力。

(三)完善文化产业建设,加快文化产品创新,挖掘文化内涵

因民族地区教育水平较为滞后,该地区的文化产业建设要遵循从下而上、由内而外的线路来建设,即首先加强完善该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民族文化活动,增强当地居民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充分发挥主体在民族保护和创新中的自觉性,唤醒其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能应对外来强势文化冲击,突显自身特色。其次,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快文化产品创新,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推进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工作,丰富传播手段,重视传统文化和时代同步的关系,以资源为依托,深挖川西彝族、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川西各民族有着丰富的歌舞资源,可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地区文化产品,如《云南印象》、《印象·刘三姐》等都已成为云南和广西知名的民族文化品牌。优秀文学作品也具有良好的宣传效果,《堂吉诃德》让读者了解了欧洲骑士精神;《哈利·波特》全球读者近三亿,追根溯源,是其背后充满魔幻的凯尔特文化令读者流连忘返。可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尘埃落定》就以阿坝藏族自治州为故事发生地,小说曾获茅盾文学奖,大大提升了阿坝州的知名度,该小说外文译本还在30多个国家出版,印数一百多万册。地方政府可以此为契机,深挖康巴文化内涵,落实后续组织宣传和创作。

(四)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文化形象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强调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川西高原地区自然风光旖旎,聚集了仙境九寨、瑶池黄龙、诺尔盖湿地、美丽女儿国等优质自然资源,丰富的歌舞表演、绚丽的民族服饰、神奇的藏羌碉楼、传奇的嘉绒美女都赋予了川西地区旅游独特的文化内涵。川西民族地区藏传佛教文化历史深厚,多宗教和谐共存,当地群众日常生活劳作都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基于此,川西民族地区应结合地域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旅游,各地依托当地优势,搭建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平台,在开发民族旅游资源时,要坚持一村一寨特色分明,避免低水平扎堆的同质化趋势,提炼各村寨特色,各村寨可借助一个文化主题深度拓展。用好川西地区丰富的木材、石材、玉石等自然资源,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品味,从语言文字、服饰歌舞、家具建筑等方面寻找灵感,生动突显地域性和文化特色,借助主题系列产品助力国际化交流,如西昌月亮城、东方女儿国泸沽湖、情歌之乡康定、东方古堡桃坪羌寨等。同时管理者要借鉴海外优质文化生态旅游项目,了解国际市场项目的开发、运营模式和管理经验,精心包装,创出品牌,有利于川西旅游项目顺利对接国际市场。

(五)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推进旅游国际化

充分挖掘川西旅游资源,完善旅游硬件设施,加强旅游国际标准化建设。设计科学合理的文化旅游路线,串联文化旅游资源,发挥旅游产业集群优势。开发特色民居客栈,打造地方特色商业配套设施,创立民族品牌的旅游纪念品,建立与国际市场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标准、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布局,统一设置旅游交通要道、景点指引路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规范景点多语种服务系统,全面提升川西少数民族景区的质量水平,以满足海外游客的需求。同时,加强旅游文化软件设施,通过川西特色影视作品、国际化文化旅游宣传片、推选川西文化形象大使等方式“走出去”。在互联网时代,川西地区还要加快旅游信息平台建设,由政府牵头对该地区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统一标准,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启动川西民族文化特色外文网站建设。多语种信息查询,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区域文化多语种网络营销系统,并与国内外主要电商网站实现互链互通,逐步实现旅游服务的网络化布局。

(六)以国际化视野培养本土文化产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国际化推广工作中,人才是第一要素,文化产业人才不仅要熟悉本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还要了解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管理模式。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做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着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沟通能力。深挖川西民族地区的教育潜力,以当地的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民族学院等大中专学校为依托,办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优化课程设置,既要学习西方文化,又要将外语教学与本土文化相对接,东西方文化要融入课程设计中,教材使用上不拘泥于全国统编外语教材,可以利用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选编校本双语教材,因地制宜补充本地特有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重视中西文化对接将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性的国际思维能力,增强其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敏感性和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要重视本土化实习实训,可与本地企业或景区建立联合培养模式,强化“外语+导游”、“外语+贸易”、“外语+民族文化”等专业导向,服务本土经济,实现区域经济的融合。通过外聘高水平专家培训、将地方人员输送到高等院校定向培训、选派人员参加国际文化展览学习策展经验等模式,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的本土文化产业人才和管理者,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

四、结语

川西民族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是该地区珍贵的文化财富,对四川、全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影响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川西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缺乏竞争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还不成熟,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国际化战略还未成型,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还面临诸多困境。

因此,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优势,增强民族地区的文化实力,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内国际宣传,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优秀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发扬与传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安丰军.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初探[J].广西民族研究,2013(2).

[2]程茹军.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跨文化交流与文化休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2).

[3]李明秋.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4]梁焰.浅议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主导——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6(4).

[5]苗瑞丹.文化强国背景下少数民族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探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2).

[6]章海荣.旅游文化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7]张琰飞.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G124

A

1007-9106(2016)11-0154-04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开放课题(课题编号:14DFWH014)”资助。

张永莉(1976—),女,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研究。

猜你喜欢
川西文化产业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岁月尽川西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文化产业
川西秋色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