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平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 100044)
从治国理政的全局来理解“四个全面”
陈国平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 100044)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紧紧围绕贯彻十八大精神,提出新时期党和国家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以“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指向,是实现两大目标的战略抓手。也是构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领会和贯彻好“四个全面”,要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认识和理解它的战略意义。
治国理政 四个全面 战略性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思考,着眼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四个全面”写入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四个全面”,要从治国理政全局来认识和理解。
“四个全面”是长远性的战略思想。它着眼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战略就是着眼于全局的筹划和谋略。“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1](P177)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事关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央政治局必须始终抓在手上,集中脑力来想、集中精力来办”[2]。当前发展阶段,中国最主要的、全局性的大事是什么?就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到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中国梦”是“四个全面”的目标指向。不谋一世,不足以谋一时。“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1](P177)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上任伊始就庄严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梦统一”的梦想。实现的“中国梦”是包括每个中国人在内、56个民族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和根本利益。中国梦是历史的。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振兴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奔走呼号的理想,中国梦是现实的。今天,大家对中国梦不仅仅是热议,实现中国梦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感天动地的伟大实践了!全国人民正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基础。中国梦也是未来的。就要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基础上、展望未来长远谋划下,立足现实努力实干。习近平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3](P45-46)“四个全面”不仅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提出来的,也是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的长远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有忧患意识、做好进行新的斗争准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而努力奋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新一届党中央对民族、对人民的重大责任。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兴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历史永续的民族责任。“四个全面”以大业大任为责,高瞻远瞩的历史眼光,全面谋划,提出了战略目标,制定了战略举措,为实现民族振兴奠定胜利棋局,是着眼长远大局谋划的战略思想。
“四个全面”牢牢把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抓住四个方面的核心枢纽和重点内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台阶。它是进一步推进、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抓手;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方向、战略重点、重要领域和主攻目标。“四个全面”坚持党的领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推进、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四个全面”坚持全局观,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诊把脉,把握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贯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四个全面”坚持重点论,在非凡复杂的矛盾系统中抓住了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在多种多样的发展领域中找到了关键。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内在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领导保证。有领导、有目标、有动力、有保障;有目标、有举措,构成了一个辩证系统思想。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
全面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为平衡的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前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十八大部署,提出了中华民族振兴的“中国梦”,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建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美丽的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更幸福,党的执政基础更巩固,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更高、贡献更大。这一步战略目标将为到建国100周年时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和民族振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阶段,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的不断发展论与发展阶段论的统一。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支持
改革开放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3](P67),“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3](P106)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主法治不断发展、文化实力持续提高。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国换了天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赶上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法宝。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不失时机深化各领域的改革。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以生产力为原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实践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们党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战略勇气,大胆进行改革开放,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方面和环节,探索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科技创新不足、经济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不平衡;人民民主发展不够;文化实力不强,民生事业滞后;生态破坏严重;司法不公、党风不正等一些突出矛盾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这些问题只能靠改革,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只有改革开放能发展社会主义。习近平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P7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要靠全面深化改革,未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同样要靠全面深化改革。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个通过改革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制度基础
法治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治久安。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党、国家、社会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3](P104-10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统一;是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统一。制度和法治更具有可靠性、稳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小康社会是人民民主和法治昌明的新型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改革的动力,也需要法治的定力。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兴盛;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长久繁荣。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驾护航。改革是一场革命,是制度、体制的深刻变革,是利益的深刻调整,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改革是秩序的打破。法治是一种治理方式,是改革行为的规范,是改革成果的巩固,是进一步改革的保证。法治是秩序的重建。法治是政局稳定、社会安定、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的稳定器。
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课题和主要内容。人治依赖于领导人的英明、道德治理国家。所以,总避免不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铁律。现代社会依赖于法律和制度的科学、规范治理国家,社会运行更稳定、更持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型的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执政的基本方式。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遵守法律,依纪、依规、依法活动,保证党的领导代表民意、决策科学、执行有力、运行平稳。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和重要内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建设,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共同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社会文明和谐、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振兴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命力持久旺盛的可靠保障。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治党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成败。习近平指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3](P4-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执政的考验永远在路上。面对执政的考验和危险,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面对艰巨复杂的矛盾和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到党的政治合法性,关系到党能否长期执政,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强盛、人民的幸福,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借鉴,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领导保证,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保证。
“四个全面”与习近平关于“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大发展理念”等重大思想的论述一起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高超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强烈的问题导向。“四个全面”也被写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中。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要进一步提高和优化,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贫困问题完全解决。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主义道德引领风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列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之中,提出了具体要求。深化改革方面,要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打破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依法治国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为发展的可靠保障。党的领导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最大优势,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以“四个全面”为重要内容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从治国理政全局来理解“四个全面”,就是要把它贯彻落实到推动发展,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的实践中去,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胜利。
(一)坚定信念
功崇惟志,有志事竟成。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责任意识,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唯一正确道路,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价值追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实现中国梦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精神饱满地带领人民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努力奋斗。
(二)谋划大事
“四个全面”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高度出发谋划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毛泽东说过,全局性的指导规律,眼睛看不见,要用心去想。习近平指出“中央政治局是一个整体,每位同志都要从做好整体工作出发,找准本职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增强工作合力,做到全党一盘棋、全国一盘棋”[2]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政治、讲大局、看长远,议大事,“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4]把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作为最紧要的大事,抓住市场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民主法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管党治党、维护国家安全,营造稳定周边环境,处理好大国关系等,这些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思考问题,谋划工作。
(三)勤奋学习
学习使人谦虚、学习使人明智。实现“中国梦”必须勇于和善于学习。贯彻落实“四个全面”,一定要学习我们民族的历史,借鉴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传统文化中修身治平的智慧;学习我们党的历史,总结我们党几十年艰苦奋斗执政实践的经验;学习我们建设急需的现代知识,开创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新局面。建设学习型大国、学习型政党,以学习走向未来。
(四)真抓实干
业广惟勤,实干兴邦。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关键在一个“实”字上、一个“干”字上。各级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求实、求是,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形式主义;切实纠正“四风”、转变作风,始终艰苦奋斗、兢兢业业的踏实工作;争先创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实绩取信于民,以行动推进事业。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http://news.sina.com.cn/o/2013-06-26/031927497952. shtml政治局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EB].2013-06-26.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政治局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EB].中国共产党历史网2013年06月26.http://news.sina.com.cn/o/2013-06-26/0319 27497952.shtml.
D61
A
1007-9106(2016)11-0038-04
*本文为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
陈国平(1977—),男,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