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2016-04-11 04:49漆晓玲
社科纵横 2016年11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农民

漆晓玲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成都 611731)

论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漆晓玲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成都 611731)

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是提升新型农民素质的必要前提。目前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主要面临文化条件参差不齐、文化主题呆板生硬、文化形式单一低俗、文化队伍匮乏落后等问题。因此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建立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炼富于情理交融的时代人文主题、设计丰富浓郁的乡土文化活动、打造一支灵活机动城乡联动的文化骨干队伍。

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困境 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我国广大农村幅员辽阔,农民人口6亿左右,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和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和谐稳定;没有农民的较高素质,就没有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不仅要让广大农村平等享受改革开放的物质成果,也要让广大农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进而实现中国农民的品格重塑、中国农村的和谐稳定,这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全局意义。

一、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也包括广大农村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时斯农民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城乡发展差距的存在,使广大农民不仅在物质生活而且在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上也存在很大落差。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价值目标进行阐述,不仅可以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增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动力,而且使他们和全国人民一道同心协力凝聚共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因此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二)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

当前,由于广大农村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渴望和期盼。但是由于城乡发展差距带来的农民自身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化设施比较匮乏,组织机制不成熟等原因,因此思想觉悟普遍不高,对封建迷信和不良风气的抵御能力和识别能力较差,造成一些不良风气在农村趁机蔓延,这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不小的挑战。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农村文化建设,才能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引领使农民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用实际行动抵御复杂的社会思潮和封建迷信思想、不良社会风气在新农村的蔓延,从而使城乡一体化建设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

(三)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提升新型农民素质的必要前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是一种理念,更离不开每位农民的具体参与。由于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政治敏锐力较差,因此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态势,有点力不从心。因此,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仅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凝聚广大农村团结奋斗奔小康的共同思想基础,而且可以振奋农民的精气神、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农民的文明习惯,塑造新时代农民的健康形象,助推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二、目前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般而言,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农村主要以村或镇为活动中心,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具有地域广阔,居民聚集程度不高,传播手段落后带来的信息闭塞等特点。近年来,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下,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社区文化生活渐趋丰富,文化产业初见端睨,文化市场渐趋繁荣。但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仍然面临不少困境,主要表现在:

(一)文化条件参差不齐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而且由于国家的引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如很多新型农村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图书阅览室、休闲广场等。但是,由于文化活动经费少,相应的管理技术人员比较缺乏,文化设施不齐全,图书藏量很小且过于陈旧,数字图书馆数量少或利用率较低,一些休闲广场狭窄,且商业经营项目众多,严重挤压了农民的文化活动空间等,所以难以大范围地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健康向上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二)文化主题呆板生硬

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由于知识和专业能力有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精神实质以及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也无法精准提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主题呆板生硬,空洞无味,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通过标语、报栏、广播等形式生搬硬套,简单罗列,缺乏个性鲜明的宣传主题和功能实用的地域号召,因此泛泛的宣传成了自说自话,广大农民由于文化程度较低而难以理解甚至不知所云。

(三)文化形式单一低俗

由于经费和农村文化队伍的匮乏,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简单可行的刷标语、贴报纸、文件宣读为主,缺乏组织型、知识型、科普型、高雅型、创新性的文化活动来寓教于乐。年轻人还是以打游戏、泡网吧、玩棋牌等娱乐打发时间,中老年人则是以看电视、跳广场舞甚至观看低俗表演为主。这就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挂在墙上,无法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入农民生活和心灵,让农民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一些农民的文化品位依然不高,一些地方的聚众酗酒、打牌赌博、讲黄段子等低俗现象仍长期存在。

(四)文化队伍匮乏落后

广大农村不仅有劳动能手,也有文化高手。其中不乏文娱人才和民间技艺人才,他们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些人才数量较少,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组织经验,因此除了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得以传承以外,由于自身条件所限,难以创作反映广大农村新气象新面貌新心声的优秀作品,所以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谈不上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目前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困境不利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因此必须不断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深度挖掘,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情况的文化建设新路。

三、对策

(一)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立足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指面向大众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不断增强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立足点,没有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就是雾里看花水中观月。在广大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文化大院、数字阅览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农家体育健身”、“农家才艺比赛”等文化民生项目可以不断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在“传播文化、弘扬道德、传承文明方面优势明显,为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意识打开新的思路。”[1]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追求时尚的青年农民身上得到传播,因此,要大力发展以微信、微博、客户端等移动互联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概念里,文件中,而是渗透于看得见、摸得着、用得来,老少皆宜,妇儒皆能,全民俱欢的各类文化设施和传播载体中施展它的魅力和风采。

(二)情理交融的人文主题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最关键的内容,最基本的前提。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面的建设任务,不但要抓硬件,还要抓软件;不但要有新农村,还要有新农民;不但要推进经济建设,还要推进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其核心就是人,归宿也都是人。”[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既涵盖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涵盖了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从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通过宣传国家发展、家乡巨变、民生改善、文明进步,倡导“致富之能、守法之心、贤孝之德、勤俭之风、荣辱之念”的主题,激发农民群众的家国情怀;通过身边的道德模范、致富能手、创新先锋、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群众性评选表彰活动讲述最美乡土故事,最美乡土人物;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我们的节日”、“清洁家园行动”、“法制与生活”等主题宣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奥大道理转化为鲜活的“微故事”、“微行动”、“微讲坛”融理于事,寓教于乐,不断增强农民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为了让广大农民有充分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四川郫县战旗村依托当地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农家生活体验等特色三产,从而达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之人文关怀目的。

(三)丰富浓郁的乡土文化活动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落脚点

虽然内容决定形式,但一定的合适的形式有助于内容的升华和实效,内容和形式的恰当结合可以达到相得益彰、相映成辉的效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体育健身、创新创业等乡土文化活动,采用群众喜欢看、看得懂、记得住的漫画、图片、快板以及民歌民谣民乐在农民群众集中休闲的场所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成为传统美德的倡导者、实践者,成为引领时代精神的先锋者、推动者。如四川泸州市南滩乡在新农村建设中,打造的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图文并茂的“文化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乡风文明、廉政文化、志愿服务、良好家风,目前已成为一道别样的景观,成了乡民求知、求乐、求富的精神家园。四川郫县战旗村打造的妈妈农庄,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打造的24节气石刻景观成为一道亮丽的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留影和学习。同时,为了延续传统乡村文脉,要加强对各地农村历代明贤积淀下来的思想观念、建筑遗址、文史典籍的挖掘整理和修缮,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文化”的思路,精心打造以村落文化为核心的博物馆和教育基地,使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达到时代气息和乡土气息的完美结合,从而增强农民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亲和力。

(四)灵活机动的城乡联动文化骨干队伍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创新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必须打造一支灵活机动的城乡联动文化骨干队伍才能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难以胜任。因此,我们要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思路,立足农村“造血”,又放眼周边工旷企业、科研院所实施“输血”。既要培养乡间文化能手,又要建立一支灵活机动的城乡联动文化骨干队伍,即和当地企业、高校、文化团体合作,开展志愿者服务,解决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人才匮乏问题。以四川郫县战旗村为例,首先建立本村的思想文化宣传队,下设老年腰鼓队、乡村歌手演唱队、少儿美术书法队、篮球队等,丰富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营造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同时建立高校(企业)+支部+农户,大学生(企业员工)进农家、“明星+支部+农户”等城乡互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运作模式,让企业骨干、大学生志愿者、明星代表等以自己的知识、专业、特长帮助农民获得一些政策解读、致富技能,解决部分困难农民的生活问题,辅导农村儿童的学习,满足农民的多样化文化需求等。用通俗易懂实用简便的方式解决农民的利益关切点,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眼界,效果很好。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3]因此,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在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时,还要善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村文化生活更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让广大农民以聪明才智满腔热诚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去释放最质朴的情怀!

[1]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4/166543.html.2014-03-26

[2]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EB/OL],http://www.wenming.cn/ll_pd/dj/201301/t20130128_1048720_1.shtml.中国文明网2014-09-18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ldhd/2014-02/25/content_26216-69.htmL.2014-02-25,2014-02-24.

D422.62

A

1007-9106(2016)11-0034-04

*本文为2015年度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项目“农村新型社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以四川为例”(项目编号:scxf201507)的阶段性成果。笔者为该项目主持研究人。

漆晓玲(1969—),女,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农民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