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技术学科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层级式”目标建设

2016-04-11 04:44□袁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实训

□袁 瑛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公安技术学科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层级式”目标建设

□袁 瑛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公安技术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将面临着学科专业建设的问题。只有分析当前在公安技术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才有助于公安技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公安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才成为一种可能,顶层设计“层级式”目标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公安技术学科;一级学科;学科专业建设;路径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首次将公安技术列入工学门类一级学科,这对于公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等具有里程碑意义。虽然有专家学者对公安技术学科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具有一定的学科研究的引领作用,但纵观公安技术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显然与相邻学科相比如法学和公安学的研究领域、范畴和成果等尚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关联因素。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意识不强,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受到限制

“一方面,学科建设一直未被公安院校予以足够重视,并未确立公安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念、理论基础和建设方向,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科建设与公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关系;另一方面,公安院校并未真正按照学科建设的制度规范要求操作,学科建设仅仅只是为应付教学所需,主要通过公安业务课程的设置、教学和教材编写等教学形式进行落实,始终徘徊于学科建设的外围和边缘,误将课程建设和业务教学理解为学科建设的根本途径和运作模式。”[1]在公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中,对于“公安技术学科”的内涵及定位等还存在着交叉、覆盖等现象,对于公安技术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与公安实际人才需求定位和发展衔接不上,某些专业设置的目标定位和培养方向不甚清晰,学科意识和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有效举措尚显单一和乏力。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公安技术学下设二级学科为刑事科学技术、消防工程。同时,下设专业为交通管理工程、安全防范工程、公安视听技术、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火灾勘查、网络安全与执法、核生物消防。这对公安院校进行公安技术学二级学科设置,以及根据公安实战的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公安技术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公安技术学科的性质决定了研究领域的相对乏力

公安技术学科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其学科的性质涵盖着技术性、工程性和科学性。由于学科专业领域和背景的特定性和特殊性,专业技术内涵的指向性和实践性,在教师从事相关专业研究时,就本专业的关联问题提出科研方向时,缺乏就公安技术学科全局和整体的布局,研究领域和科研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二级学科刑事科学技术的各个专业如痕迹检验技术、文件检验技术等的科研力量较为丰厚,而整合到刑事科学技术的整体技术学科研究和建设上则显得单兵作战、后发无力,资源共享、整合效能尚未形成。如一个犯罪现场的各种物证涵盖着刑事科学技术的各专业知识,而由于各专业知识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极强,各类物证的交融整合的力度和效能未能突显,表现在具体的实践中即是现场的发现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受限,不能较好地发挥多方位、多视角的整体协同作战作用。

(三)公安技术学科研究与实战技术运用研究整合不够

由于公安技术和公安技术学科两者同时具备的特殊性,从事公安技术研究的同仁较少同时是从事公安技术学科研究的。前者侧重在公安技术的实践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研究设计重在具体的公安技术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后者则重在研究公安技术学科、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等。实践中,能够做到两者兼顾、交叉研究的科研力量和专门人才较少。具体而言存在着“五不够”,即公安技术学科专业建设与公安技术方法手段的互动交融不够;公安技术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部门技术联手攻关不够;公安技术学科相关专业的强强联手不够;老、新公安技术科研人才传承不够;公安技术学科专业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参与不够。

(四)公安技术学科研究和技术传承的平台缺少

第一,从学科建设研究成果看,公安技术学科的科学技术含量高,研究过程长而成果产出较慢。如果研究者的科研选题范畴与实战需求存在脱节,在公安技术学科研究的选题上所关注的热点、难点以及整合力量进行多角度的横向研究不够,对实战的技术指导和学科建设发展的作用难于突显。此外,公安技术学科的科研成果刊发的专业杂志较相邻学科法学和公安学的较少,出口不畅难免影响到从事公安技术学科研究者的热情和力度,即使某些研究者采取研究案件中关联的法律问题而达到研究公安技术学的“曲线”方式并争取成果发表,但结果仍然难尽如人意。第二,从公安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看,公安技术学的人才培养相对而言较法学和公安学的稀缺和滞后,公安技术学的专业人才就业岗位又不尽都从事公安技术工作,造成公安技术专业人才入行受限。第三,尚未建立专门的学科建设研究机构,学科建设的研究分散在各个专业系部,专门研究人才和资源成果等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实现研究成果共享。

(五)用于支撑公安技术学科建设的公安技术中新技术手段的培训、借鉴、推广和应用不够

由于公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就业不匹配,在公安技术的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专业特色不突出,专业技术内容的选择与取舍、讲授深度与广度受限等问题。公安技术学科特有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需要新技术的培训、借鉴、推广与应用,需要专业仪器设备的支撑,需要定位明晰的专业人才来学习、借鉴、开拓和运用。而科学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更是突显出公安技术学科专业教学与新技术的衔接滞后。

二、公安技术学科建设的路径与措施

(一)充分认识到公安技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迫切需求

学科专业建设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和强校之基。学科专业建设是在学校总体办学指导思想和规划引领下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一项整体性、综合性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在学校办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学科专业建设刻不容缓。公安大学程琳校长提出的“四个需求”充分说明了公安技术学科的重要意义。第一,深刻认识公安技术学科建设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国家需求;第二,深刻认识公安技术学科建设对培养公安技术人才的国家需求;第三,深刻认识公安技术学科建设对打造技术创新团队的国家需要;第四,深刻认识公安技术学科建设对抢占公安技术领域世界高地的国家需要[2]。一个学校的长远发展是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引领的,没有对此问题的高度认识和有效举措,将直接影响到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二)架构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强学科基础理论研究

公安部政治部主任夏崇源于今年4月17日在全国公安机关“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工作会议上指出:“公安院校只有打造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公安学科专业体系,才能办出水平、办出质量、办出竞争实力,才能培养造就出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随着公安技术学一级学科的建立,结合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应该清楚地将大专、本科和研究生进行分层次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公安技术学科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校发展应结合公安院校基本形成的层次清晰、门类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按照“层次递进、突出特色、协调发展、整体优化”的方针,“填补空白,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思路,对公安技术学一级学科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在公安技术学一级学科的框架下进行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建议形成以“四级联动”实现学科专业建设的“层次目标”。“四级联动”即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四位一体”,包括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基地、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等的建设。同时在专业的设置上体现“层级”模式,即在已经开设的专业建设目标中论证并规划拟新开设的专业;确定重点专业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等规划目标。这些专业建设目标的确定是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的结果,既有我院已经开设的专业中在全国公安院校的地位和特色的比较,又有我省公安实战对某些特殊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而拟新开设的专业;还有学院已经获得的重点专业的重要支撑而继续加强巩固的专业优势的确立等。

(三)确立适应新时期公安技术学科建设发展框架

由于公安技术学科的特点,在其下设的二级、三级学科等的框架下拟定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的科技发展计划十分必要,包括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科研项目和教材建设等,否则将制约公安技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影响到公安技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公安技术学具备文理交叉和融合渗透的学科特点,根据我院已经开设的专科专业的基础以及公安实战技术的迫切需求,“层级式”专业建议目标如下:1.突出特色专业: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刑事科学技术是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并需要多学科知识作补充的一门综合性新技术应用科学,应用性非常强,在已经开设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前提下,突显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特色,建设成为省级重点专业。2.建设重点专业:安全防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依托已经获得的安全防范技术重点专业,提升安全防范工程专业。根据当前治安形势的迫切需要,培养在政法系统、金融系统、智能小区等机构与部门掌握安防系统运行操作与维护相关技能,胜任安全保卫与安全防范技术工作岗位相关的实用型专门人才。3.强化稀缺专业:警犬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我院于2006年即开始招收警犬技术专业学生,这是我院在全国公安院校中除中国刑警学院之外唯一开设警犬技术专业的警察院校。警犬技术作为一种特殊而重要的警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根据当前犯罪新形势的特点,急需加强警犬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与省公安厅的警犬技术专门人才的教学、科研等创新合作。4.拟建新型专业:公安视听技术专业。视频侦查是继刑侦、技侦、网侦之后的第四大侦查技术,给公安工作带来了新的破案技术支撑和增长点。视频侦查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新型侦查模式和手段,它在有效应对动态化信息条件下的刑事犯罪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能够直观地再现案情,为刻画犯罪嫌疑人形象特征提供客观依据,为信息研判提供技术支撑,弥补了传统侦查模式在应对违法犯罪新态势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公安技术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实战的迫切需求,学院已组建视频侦查教学团队,开设《视频侦查技术》课程,为公安视听技术专业的最终开设奠定基础。(5)拟建新型专业: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当前,以计算机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高新智能型的科技犯罪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首要难题,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作为国家控制布点的特设专业以及该专业的特殊性,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安全专门技术,同时又具备公安侦查技能和法律知识的专门人才,学院可在已经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按照“实战有所需,教学必有应”的原则,重新架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实战需要什么知识,就传授什么知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四)组建公安技术人才梯队,分层级提升师资队伍

由于公安技术学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必须着力打造“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这也是教育部2013年178号文件《关于完善本科学校设置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的规范要求。公安技术学科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尽可能地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如何建构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教师教学过程得以完成,强化教师科技意识、证据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专业教师的梯队建设中,充分发挥“四级联动”模式。利用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平台,打造双师型教师,以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了解学科动态和最新进展,拓展研究视野,展示科研成果,扩大学院和本专业的影响力。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创新研究,科研攻关项目是学科建设的突破口。仅有一般层次的科研项目不足以支撑一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可以根据公安实战情况,选择一个二级学科如刑事科学技术或公安视听技术进行重点建设,以“竞争、联合、开放”带动公安技术学的发展和繁荣。

(五)加强公安技术学科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公安技术学科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做到“四个结合”,即紧密结合公安技术学科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公安技术学与各相关学科的交互融和发展,紧密结合实战部门警务活动与新技术革新,紧密结合各兄弟院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所设立的专业进行科学合理地调配。在公安技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中既有用于教学所需的基础实验室和实训场所基地,又有用于科研、实战及社会服务功能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注重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协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建立布局合理、功能与层次齐全,管理规范且有特色的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充分展示出专业实验实训基地为教学、科研、实战及社会服务的效能作用。同时,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中建立“层级”目标,努力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奠定基础。具体的“层级”目标:1.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开展探索性实验和常规鉴定。利用优质的教师资源和优良的实验室条件,探索本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2.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的力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由于自然科学成果的周期长、实验强、难度大,建议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以鼓励和确保科研成果的完成和质量,确保这支十分不易的科研人才队伍的稳定和高效。 3.鼓励和资助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专业发展,编写有特色的教材、教辅资料和出版专著。4.加强深度的校局合作。在公安部“双千计划”的框架下,进行深度的校局合作,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技协同创新建设。建立“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实现部党委提出的“校局合作、系局对接、室队一体”的互利双赢格局。

(六)做好知识传承和人才培养的同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并重,为学科建设奠定基础

人才培养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大任务,知识创新与学科发展的基础是大力发展用于支撑学科的教学科研基地,努力建设学术骨干队伍,推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用于支撑公安技术学的教学科研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建立开展教学科研的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司法鉴定中心、物证鉴定中心以及与实战无缝对接的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训练基地。充分依托学院物证鉴定中心和司法鉴定中心,开展“教学、科研和办案”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和强化警犬实训基地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功能,使实训基地成为院校教育与实战的“中转站”和“练兵场”,“创新基地也要积极通过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不断增强自我的造血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构建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为中心的创新平台,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3]最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1]吴跃章.公安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和应然路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6).

[2]程 琳.把握新设公安学科的契机 携手开创公安教育新局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1(6).

[3]李化树.大学学科建设探讨[J].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2).

(责任编辑:黄美珍)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Subject Building of Public Security Technology——“Hierarchical-typed” target building

YUAN Ying

(GuizhouPoliceVocationalCollege,Guiyang550005,China)

That public security technology subject becomes first-level one will face issues on subject building. Only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relative issues in public security technology subject building can public security technology subject develop and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survive and develop possibly. Hierarchical-typed target is probably an effective way.

public security technology subject; first-level subject; subject building; way

2016-05-17

袁 瑛(1966-),女,贵州镇远人,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刑事技术系主任,教授。

D631.15

A

1671-685X(2016)04-0091-04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实训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公安报道要有度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