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葛 艳 王 雷
高三数学教学中纠错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葛艳王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本的教学观念正在被新的教学观念所更新,甚至替代。在这个观念革新的过程中,纠错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旧有的纠错教学方法是直接用正确的解答过程替换错误的解题答案,过程简单且粗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探讨创新出了新的纠错教育方法。本文就针对纠错教育方法的革新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努力,希望抛砖引玉,多多交流。
数学;纠错;教学;新课程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就是学生花样百出的错误解答,由此就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纠错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出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效果并没有预期那样好,究其原因,主要是错误地使用纠错教学方法造成的。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体现“沟通、理解、探索、创新”,那么我们就要仔细分析纠错教学方法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的问题。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所以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真正的纠错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切身体会错误,经过他们认可、体验、反思、交流,最后进行自我评价来达到纠错目的,这样的纠错方式才是高效的、有效的。
下面,我们就对这种新的纠错教育方法进行剖析。
犯错必须错得有理,如果只是因为审题粗心大意、计算错误,甚至是因为不懂而瞎蒙得到的错误答案,都属于无理的错误,不能作为纠错教育的研究对象。错误必须是有道理的,且带有普遍性的,是因为理解有偏差造成的,才算是有理的错误。
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因此正确对待错误,并帮助学生更正它,经过这个改错的过程可以进一步理解知识,增强认识。
犯错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不外乎以下几种:(1)片面认识,对数学原理理解有偏差,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2)基础知识不全面甚至错误,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积累的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基础知识本身就残缺不全,甚至是错误的,必然就会犯错;(3)考虑不全面,这种错误通常出现在一些有多解的问题中。
从上面分析,我们基本就能得到纠错教学的基本过程:出现错误——发现错误——分析错误——得出正确答案——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上面这个过程是一个可以无限循环的半闭合式系统,错误会不断出现,能力会不断提高,之后又有新的错误出现,进而能力再次提高,如此良性循环下去。
1.从错误中感悟精彩
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因此,每发现一个错误,就应该为之庆幸,因为我们又有了一次更正错误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精彩之处。因为很多学生出错的原因非常独特,代表了他们对知识的一种认知,有些认知带有很大的合理成分,沿着他们这个貌似合理的推理思路分析下去,会给我们很多启发,进而更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类似的思维模式。这正是从错误中发现的精彩之处。
比如:对于一些多解类问题,很多同学容易犯多解或者少解的错误,怎样避免呢?通过对一系列类似错题的研究,同学们发现:如果题目中出现“至多、至少、或”等关键词,就要提高警惕,想着给自己提个醒这道题目会有多解陷阱,一定要全面分析,可通过分类列举、数形结合等思想,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解题策略进行正确解答。这样就能最大程度避免错误的发生。
2.在拆除错误的架构过程中拓展思维空间
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知识重组再建的过程,而更正错误的过程,就是拆除错误的知识架构,然后重新组合出正确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为错误已经在学生思想中生根发芽,所以想要改变它就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必须让学生正确面对他们的错误,认识到错误与新知之间的矛盾根源,从而解决错误,形成新知识,实现能力的提高,拓展思维的空间。
这个方面的锻炼可以通过将错误充分暴露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索如何更正错误,从过程中认识错误,总结经验,得出正确的思路,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错误的知识架构崩塌的过程,才能牢固建立属于他们的正确知识体系。
3.建立错题集,整合纠错资源
错题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方便翻阅和识记,而是对错误的分类整合。只有将同一类型的错误整合到一起,才能知道错误的严重性和类似性,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错误的根源,这才是纠错的最终目的。
比如,在三角函数的解题过程中,同学们经常出错,经过对这些题目建立错题集,并且分类解析后发现,其实有一类他们最常见的错误类型,那就是不注意隐含条件而导致错误频发。如角度取值范围的压缩、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等,如果不建立错题集还真得难以发现。为此,我将这一类型的题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测验,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分组讨论,最后集体解决,效果非常得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找到了错误的根源,而且在解题过程中还总结出来一些挖掘隐含条件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解题能力。这些正是对纠错资源进行整合之后所得到的应有的效果。
4.建立反思体系,提高数学能力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这句话有些不全面的地方,我个人感觉应该改为“带有深刻反思和总结的失败才是成功之母”。因为,如果出现了错误不反思、不总结,不更改,一切都是枉然,下次出现类似问题照样会出错,这是必然的。对于错误,我们必须进行深刻反思,要对解题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反思,不能简单地认为纠正了一道题目的答案就达到纠错教学的目标了,其实这还远远不够,要反思错误的原因,检讨思想认识,将同一类错误彻底消灭永不再犯,而且要举一反三,思考与之类似的错误情况,并予以避免。这样就建立起了反思体系,数学能力必将得到大幅提高。
以上,是我对纠错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与总结,希望与各位同仁交流并期待你们的批评指正。
[1]陆全新.提高数学纠错有效性的实践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6).
[2]施海燕.善待数学错误建立“错题库”[J].文理导航(上旬),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