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李信霖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李信霖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
引导;合作;自主;探究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把自主学习放在了首位,说明自主学习应是学生学习数学最主要的方式。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只有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数学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每次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都应该要求学生预习,借助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自己不能解决的,做好笔记,留待课堂上解决。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掌控知识的欲望和获取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预习时已接触知识点,对学习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总体的感悟。学生会对某些学习内容存在着疑问,他们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自然特别认真,理解也格外深刻,疑问让他们在对课堂教学充满了期待。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然后再根据学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比如上学期我们数学组开设了一节比较开放的探究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在课始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你们见过圆柱和圆锥吗?你想了解它们哪些特征?”学生带着这样问题开始自主学习,后来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圆柱”和“圆锥”进行比较、理解和品悟,直至孩子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成。
新课程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 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合作”。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尺度地放,有力度地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涉猎者。
日常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搭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积极对话、真诚沟通、互帮互学、竞争学习的学习氛围。小组学习,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在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中,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既分工又合作,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形成与发展。例如,我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让学生在自习课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方程?它有哪些特征?”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讨论时先鼓励中等生和学困生发言,然后由优秀生补充。同时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理解的问题所在,提出来跟大家交流讨论。其间,老师的任务在于“导”,引导学生高效合作。老师巡回指导,可以参与到学生小组中去。教师的作用,重在学习方法上的“导、牵、引”。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大胆地说,说方法,说理解,说疑问。把“学会合作”落到实处,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学以致用是所有学习活动的终极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组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数学活动主要应该体现为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数学问题的分析思考,数学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全面培养。教师应设计开放的、多元的、突出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也应大胆尝试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己组织,以旁观者或评判者的身份出现,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数学文化漫谈”活动,有的学生讲述历代数学名家的故事,有的学生讲解数学历史,有的学生细说数学应用……丰富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界域,开发了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在活动中起到引导、指引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超出他们自主学习范围的问题。
此外,我还组织“华山论剑”活动,把单元练习命题的权力也教给了学生,先由优等生带头组团命题,在活动中对比分析各组命题的得失,并将活动逐步推广到全体学生。自主命题是利于学生发展的一种创造性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命题,可以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结构,理清知识的重难点,掌握阶段学习的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
数学自主学习的创造性,主要指学生变换思考角度,敢于质疑,对数学学习有独到见解,能创造性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强调所谓“答案正确”,忽略“思考过程”,导致学生学习不够深入。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问题的认识和感受自然也有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充分给予自主探究的机会,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教学苏教版“分数与整数相乘”一课,可以用图形表示计算的过程与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理和算法,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师设计“学习研究单”,按照“预习篇”、“技能篇”、“提高篇”的思路,让学生自主充分探究知识的由来,即“分数与整数相乘与整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相同”。让学生自主探究画图的作用和意义,即“图形表达和意义理解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数与数之间的奥妙,即“联想分数与其它数的关联帮助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娴熟应用教学的技巧,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基础上,持之以恒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终身受益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