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沛雯 白霞祖 李发展
(1.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2.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经济管理系 甘肃 兰州 730070)
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重点和趋势研究
赵沛雯1白霞祖2李发展1
(1.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2.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经济管理系 甘肃 兰州 730070)
“十二五”时期,是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稳健增长期,文化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十三五”时期,是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持续增长期,文化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明确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预测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对于科学制定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旅游业发展重点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是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稳健增长期,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旅游经济收入呈现稳健增长。仅2015年,全市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60.91亿元,增速为18.72%,带动从业人员4.85万人,占GDP比重2.9%;接待国内外游客4121.25万人次,同比增长23.53%;实现旅游收入334.56亿元,同比增长25.54%,占GDP比重达3.18%;实现旅游直接就业人数1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50万人,文化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十三五”时期,是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持续增长期,兰州市将实现文化旅游旺市目标,把兰州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名城、西北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文化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
“十三五”时期,兰州市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加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切实将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保持有效投资的重要着力点,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在构筑“一核一带一极多点”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和“一核一带四板块”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分区县引导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一)城关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作为兰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关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城关区应凸显“山河名城·魅力城关”,重点以黄河之都为主题,以黄河风情线为轴线,聚合展示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内涵,在优化现有旅游观光产品的基础上,丰富完善水上旅游、商务会展等高端旅游产品,形成兰州市旅游核心吸引力;以人文旅游资源为核心,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金城兰州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产品组合形成具有兰州古韵的金城揽胜文化旅游核心区。
(二)七里河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七里河区应凸显“黄河金岸·七里梦乡”,重点以“兰州第一高峰”大尖山及生态环境的优势为基础,导入市场所需求的森林休闲度假功能,区别于传统观光型山地景区,聚焦运动休闲度假,开发森
林休闲度假游,构建城市回归自然休闲、清凉避暑度假的旅游胜地;以八里镇和阿干镇为核心,促进两镇联动,结合乡村风貌改造,融入乡村休闲度假功能;以西果园镇为重点,整合周边百合种植村落和种植基地,组建百合现代农业产业园,横向与文化旅游业关联,融入食、购、养生、体验业态,打造基地观光、百合文化体验、主题餐饮、亲子娱乐等功能,以此作为文化旅游吸引力,带动周边村落发展乡村休闲度假。
(三)安宁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安宁区应凸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重点依托每年一度的“桃花旅游节”、“蟠桃节”、“郁金香展”、“菊花展”和“冰雪节”等节会,以仁寿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十里桃乡等优势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节会旅游,以弥补兰州会展旅游的不足;以安宁堡“千亩桃园”和刘家堡300亩“百年梨园”及五万棵百年以上枣树等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发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充分利用农特产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产业,推动以休闲、观光、展销、旅游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同时大力宣传桃花旅游节品牌形象,把安宁区发展成为兰州市民春游赏花的佳地。
(四)西固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西固区作为兰州市的工业中心,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三大板块”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已成为西部地区生产要素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西固区应凸显“一山一港一遗存·一水一岛一古镇”,重点依托新兴工业园、兰州工业遗存博览园等新建项目及兰州石化、中核集团、兰州铝厂、威立雅水务集团等工业遗迹,发展新型工业旅游。东片区应依托在建的关山森林山地运动公园、金城公园一、二期建设,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以及文化旅游、娱乐休闲等相关产业为补充的文化产业链,建成一处集运动娱乐、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森林旅游胜地;西片区应依托河口古镇为核心,打造河口大景区项目。
(五)红古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红古区应凸显“恐龙之乡·人文沃土”,充分发挥红古区“马门溪龙之乡”知名度,重点依托马门溪龙遗址遗迹,增补恐龙化石公园、马门溪龙科普馆等相关旅游项目,打造集展示、教育、科普为一体的化石科普文化旅游区。
(六)兰州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兰州新区应凸显“兰州新秀·都市乐园”,重点以都市游乐为主题,以空港旅游为拳头产品,从山水旅游、人文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出发,开发不同层次的文化旅游产品,构成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七)皋兰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皋兰县应凸显“黄河奇峡·花漾什川”,重点以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为依托,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为特色,融入乡村休闲度假功能,深入挖掘皋兰县周边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什川古梨园项目为支撑,导入自然体验功能,聚焦游客的参与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重返自然的旅游胜地,开发生态体验文化旅游产品。
(八)榆中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榆中县应凸显“名山古镇·生态农家”,重点以兴隆山大景区、官滩沟大景区为支撑,以兰州一小时经济圈内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自然生态的原生性为主要吸引,增补官滩沟游乐园等新兴参与性文化游乐产品,打造兰州市近郊生态观光休闲、避暑标志性文化旅游区域;以“黄河千年古镇”青城古镇为支撑,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结合本身独特的资源,融入古民俗体验、黄河文化展示等功能,建设独具韵味的黄河流域古镇。
(九)永登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永登县应凸显“土司古驿·丝路情怀”,重点依托连城鲁土司衙门、红城感恩寺等优势资源,深入挖掘丝绸之路古驿站文化、土司文化等历史文化,利用苦水玫瑰及大通河、庄浪河沿线村镇发展以丝路文化为背景的复合型乡村文化旅游产品。
(一)文化旅游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文化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举世公认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文化旅游业的带动作用非常强,辐射范围也非常广,是一业带百业的综合产业,也是国家和甘肃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文化旅游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发展环境、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已成为新兴综
合性业态,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扩内需、促消费、调结构、增就业、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文化创意成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文化创意业被称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的产值达220亿美元,并以5%的年增长速度递增,文化创意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业在旅游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反之,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文化创意业的繁荣创造了新机遇、新动力。兰州市应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作为培植兰州文化旅游业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精心培育,力争将兰州打造成西部重要的文化创意设计与时尚消费产业基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三)文化“深度游”成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我国的文化旅游已经从传统“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向以文化为主题导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闲游”转变,并出现了大量以文化遗产为核心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文化深度游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文化遗产旅游热的兴起和发展,“遗产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文化旅游业最热门的项目之一,文化“深度游”也已成为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兰州市应创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政府强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以旅游带动文化消费、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格局,培育文化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四)文化旅游产品不断向精细化发展
拓展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完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是“十三五”时期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兰州市应通过创新文化旅游体验活动,全力完善文化旅游产品十一大体系,不断推进文化旅游产品向精细化发展:一是发展精品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实现精品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二是发展康体养生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文化旅游业与康体养生、养老服务业等的互动发展;三是发展红色研学文化旅游产品,使红色文化旅游与研学文化旅游联合发展;四是发展黄河风情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国家级黄河风情经典游览景区;五是发展丝路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丰富且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六是发展金城揽胜文化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重点打造独具特色的金城揽胜文化旅游产品;七是发展生态体验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文化旅游品质,重塑高端文化旅游品牌。八是发展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产品,形成适合中高档消费人群的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产品;九是发展古镇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提升现有文化旅游产品,挖掘文化旅游价值,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十是发展特色节会文化旅游产品,提升节会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十一是发展美食购物文化旅游产品,做大做强购物文化旅游产业。
(五)自驾游渐成时尚
传统的旅行社服务,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负面的印象(主要是吃不好、睡不好、玩不好),使旅游大多变成了只有旅而没有游。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观念的转变和各种硬件设施的完善,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跟团游,而更具深度的自驾游应时兴起、渐成时尚,自驾游已成为主流出游方式之一。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在国内旅游的40亿人次中,自驾游游客占58.5%以上,达到23.4亿人次。中国旅游车船协会预测,到“十三五”时期末,我国自驾游人数将达到58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人数的70%以上。相对于跟团游,自驾游在景区的选择和时间的安排上更自由、更灵活,能更真切地感受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弥补了传统旅行社的不足。然而,由于道路设施不够完善、没有足够的停车位置以及景区大规模游客接待能力不足等原因,自驾游游客经常遭遇“人在囧途”,方便性、舒适度等与游客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这就要求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应完善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
[1]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2014.8.21.
[2]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甘发[2014]20号,2014.12.1.
[3]兰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兰州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兰办发[2015]38号,2015.5.6.
[4]兰州市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6.3.28.
[5]兰州市政府.《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纲要》.兰政发[2016]31号,2016.5.3.
F592.7
A
1007-9106(2016)12-0054-03
*本文为2013年度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区域特色理念下的兰州市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2013-3-1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赵沛雯(1990—),女,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民商法教学和研究工作;李发展,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