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一箩筐”好政策助农民工就业创业
近年来,巴中市通江县就业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切实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就业服务等具体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016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6546人,扶持城乡劳动者入驻园区(孵化基地、商街)实现成功创业3530人,回引企业家返乡创业76人、农民工返乡创业587人,创办100万元以上经济实体164家。
通江县就业局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以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任务,以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创业扶持为重要手段,依托贫困家庭劳动力实名信息数据库,建立贫困家庭劳动力基础信息、转移输出、就业培训、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的“五个名单”,全力以赴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助力农民工早日实现脱贫奔康。
以“三主一扶”(即政府主抓、部门主动、企业主体和政策扶持)工作思路为主线,加强政府领导,落实部门责任,明确企业主体,强化政策落实,全力助推回引创业工作。
政府主抓,强化保障。将返乡创业工作纳入政府“一把手”工程,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返乡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层层落实责任,逗硬目标考核。建立了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优先安排,加快拨付,保证资金拨付满足返乡创业工作的需要。
部门主动,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县、乡(社区)两级创业指导服务机构,重点提供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政策咨询、代理代办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建立了返乡创业分险基金,县财政在邮储银行和信用联社分别注资200万元分险基金,全部放大10倍贷款。
企业主体,强化示范带动。不断培育壮大高水平本土企业,在返乡企业家中重点支持巴山牧业、山霸王、巴山娃等一批知名创业实体。深入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发展模式,让见成效的企业带动周边人员就业创业,相继建立金堂生态牧场创业示范园、鹦鸽嘴农业产业园、春在绿色食品加工园,元顶乡村旅游创业示范园等创业园区,形成了包括杨柏、火炬、民胜、大兴、诺江镇于一体的返乡创业示范带。
坚持“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理念,通江县就业局不断加大对创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对愿意学习技能的农村劳动力按照“学什么教什么”“需要什么专业设置什么专业”的原则进行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有效拓宽就业渠道。
结合县域实际增设了创业优惠政策、劳动合同法、投资融资等自编课程,把创业培训和项目库建设、项目推介相结合,以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高低和鉴定等级衡量培训效果,参训人员的创业成功率保持在75%以上。
在培训方式上,通过菜单式选题培训、送学式普及推广、联络式实践跟踪,交流式观摩互比的方式,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村劳动力“量身定做”多元化技能培训,拓宽创业者的思维。
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在城区、各乡镇建设品种多、环境美、服务优的创业商街,提高全县创新创业氛围。2015年以来,累计扶持城乡劳动者入驻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商街)实现成功创业7066人,新增规模(限额)以上企业12户。
其中,建成的产业特色突出、配套功能完善、孵化水平较高的通江县创新创业孵化园,累计入驻企业达83家,先后孵化成功34家,目前在孵企业48家,其中,返乡农民工创业20家,占入驻企业的42%,吸纳了城乡劳动力1300余人就近务工就业。
一是积极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活动,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了更加充分、更加优质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登记、招聘用人、推荐就业等“一条龙”服务,极大提高了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率。
二是对县内外30余家企业的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帮助有意愿赴企业就业的农民工与企业取得联系。
三是积极与各地企业和域外劳务基地协调,收集企业的用工需求,及时发布招聘公告,累计转移劳动力外出就业11314人,为农民工转移就业拓宽了渠道。
通江县就业服务管理局 张勇 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