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音画[大秦岭]

2016-04-11 05:29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音画交响秦岭

本刊记者:祁 越



交响音画[大秦岭]

本刊记者:祁 越

秦岭是中华文明的地理标识和精神标识秦岭是文艺创作的素材宝库和灵感宝库

12月28日19:30分,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音协联合主办,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省文联主席赵季平担任音乐总监,著名华人指挥家邵恩执棒、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爱乐乐团演奏的交响音画“大秦岭”2016陕西新年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梁桂,省总工会主席白阿莹出席,20名获评本年度陕西省“道德模范”和“陕西好人”,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音协、西安音乐学院等单位领导以及千余名社会各界人士观看了交响音画《大秦岭》的全国首场演出。

秦岭源于古代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是横亘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大山系,是我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山势雄伟,由东向西逐渐升高,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又多峡谷,南坡山麓缓长,坡势较缓。秦岭是中国文明重要发祥地,在中华文明、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大秦岭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交响音画大秦岭旨在以人文的精神俯视秦岭,用文化的积淀解读秦岭,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用音乐创作的形式来展示秦岭所具备的现实意义,用交响音画的音乐视角来描绘中国脊梁·大秦岭的人文内涵,畅想秦岭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从《诗经》到《汉乐府》,从李白的《蜀道难》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王维的《辋川图》到山水田园诗派,面对秦岭,历代才子多挥笔豪放,书写秦岭的雄浑、奔放,或淡雅、内敛,或高亢、抒情,抒发着对秦岭山水的感悟和对秦风雅颂的吟唱。

大秦岭·中国脊梁文艺创作工程是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省文联精心策划,省音乐家协会具体实施的全省重点音乐创作项目。2015年初省文联、省音协先后组织召开中国脊梁·大秦岭歌曲创作、交响乐创作座谈会,动员广大音乐工作者积极投入到以中国脊梁·大秦岭为主题的音乐创作中,大型交响音画《大秦岭》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省文联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挂帅,由崔炳元、韩兰魁、赵麟、杨一博等国内知名作曲家组成创作团队,先后两次深入大秦岭实地采风、学习,历时半年多,精心打造出了以中国脊梁·大秦岭为题材的交响音画。

秦岭自东向西绵延1500里,山峻水美。秦岭是中华文明的地理标识和精神标识,秦岭更是文艺创作的素材宝库和灵感宝库。交响音画《大秦岭》是作曲家们用音乐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博大、巍峨的秦岭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也是他们用音乐语言,以绘画为体裁,描写大秦岭的自然风光的交响诗;更是一幅交响音乐的风俗画卷和一部描写与抒发大秦岭人文情怀、美丽风光与丰富内涵的生态音乐华章。

音乐会上半场陕西爱乐乐团演奏了交响音画《大秦岭》的四个乐章有《云横秦岭》、《栈道随想》、《山林牧歌》、《五台社火》。其中在第一乐章-序曲《云横秦岭》(韩兰魁作曲)这个乐章中,作曲家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是以具有强烈金属光泽的铜管,形象的勾勒出云横大秦岭茫茫苍苍的神秘轮廓,巍峨高大、绵延不断、层峦叠嶂、险峻陡峭,让人不禁好像身临飘荡的云雾中,探寻“家何在”的音乐情节感与不由自主的追问性,音乐在进行中形象的展示出雪拥蓝关马不前的生动画面。主部主题的音乐在云横秦岭家何在的感叹中,运用弦乐与木管对话式的交相辉映,加上强弱鲜明的对比出现,此起彼伏,塑造出生机盎然,飞鸟翱翔山林幽谷的静谧。不仅描绘出云绕大秦岭,雾飘在山顶的壮美画卷,同时也从更深的层面上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人类对父亲山·大秦岭的无比依恋之情和对中华文明的崇敬之意。

第二乐章《栈道随想》(赵麟作曲),山高人为峰,秦岭的巍峨高大,并未能使人类停下翻越秦岭天险的脚步,因为悬崖峭壁上自古就有的“褒斜道”“陈仓道”这样的栈道。在这个乐章中作曲家以单一音乐主题,在情绪递进的过程中不断展开的创作手法,乐队运用多变演奏技法与突出的跳音奏法,展示出李白那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与激情,音乐在雄壮豪迈中彰显出浩然之气,在鲜明的节奏中激荡着磅礴之势,作曲家不仅用音乐再现出金戈铁马的宏大场面,而且也展现出栈道的险峻陡峭与崎岖坎坷。使听众能随着音乐的进行联想和感受到“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典故之中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情景。

第三乐章《山林牧歌》(韩兰魁作曲),这是一首大秦岭的山林牧歌。乐曲采用副三部曲式结构,每个部分都是一幅人与自然,人与植物、动物之间和谐共生的生态图,表现出他们亲密相处、休养生息的美好画面。弦乐合奏勾勒出的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欢乐相伴,其乐融融的悠闲自在的情景,表达了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秦岭对人类生生不息的滋养,同时也蕴含了人类对于大秦岭的养育之情的感激和感恩;紧接着音乐在弦乐的舒展而有优美的进行中,富有召唤之意的英国管仿佛从宁静的山林中渐渐飘荡而出,质朴中透露出山林的青葱和绿树成荫,给人以勃勃的生机之感,优美的旋律中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缤纷希冀。

第四乐章《五台社火》(崔炳元作曲),这个乐章作曲家采用大的复三部曲式结构,乐曲一开始就呈现出秦岭山脉太白山下,西府人耍社火的欢快热烈场面,尤其是民族色彩性乐器唢呐和民族打击乐的巧妙运用,音乐旋律和节奏也是显得既热闹有红火,使观众在欣赏交响音画的过程中,领略到了西府社火这种我国古老的传统汉族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给人的美感。中段在秦腔音乐中提炼出的四五度进行,使交响音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双簧管、大管和弦乐上的倒影进行,豪迈中激荡着委婉和细腻,朴素中流淌着秦声秦韵。彰显出秦岭的宏伟,表现出生活在秦岭怀抱的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实,不断在劳动中创造和追求幸福的乐观和喜悦心情。

音乐会下半场陕西爱乐乐团演奏了《佛道灵光》、《峪水仙踪》、《终南诗境》、《龙脉秦岭》这四个乐章。其中第五乐章《佛道灵光》(崔炳元作曲),在这个乐章中作曲家采用渐进的变奏和回旋的混合曲式结构,乐曲展现出清音缭绕耳畔,幽香弥漫心田,让人犹如徘徊在仙乐禅境之中,不禁喟叹难怪秦岭被称为圣山,是因为我国佛教八大宗派其中有六大宗派在这里起源或者创立,老子讲道布经也在秦岭北麓的楼观台,弦乐轻巧较弱的奏鸣之中,明亮的三只长笛给人在听觉上感受到的是晶莹透明的音响效果,犹如仙乐轻飘,美如仙境。深沉的大提琴的浅吟低唱,不仅让人在音乐中获得智慧的参悟和生命的升华,而且也感受到了清音圣洁的洗礼、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

第六乐章《峪水仙踪》(杨一博作曲),从秦岭的这七十二峪的名称中,我们似乎就能体会到浓厚的秦岭北坡地区的历史人文氛围。历史上帝王将相把这里作为避暑狩猎之地,文人墨客把这里作为寻幽咏怀之处,僧侣隐士把这里作为修身养性之所,逃犯流民把这里作为避难存身之家。七十二峪均有富有其含义的命名,然而峪水不仅养育秦岭儿女,千年来也荡涤着人类的心灵。作曲家在这个乐章中,以水为题材,音乐主题紧紧围绕着水来展开,妙趣横生,极富韵味,既有是滴水穿石的永恒,更有小溪汇成大海的情怀。乐曲形象逼真,音乐元素时尚中流露着质朴,柔情四溢中彰显出海纳百川的气势。

音乐总监/作曲家:赵季平

指挥家:邵 恩

作曲家:崔炳元

作曲家:韩兰魁

第七乐章《终南诗境》(赵季平作曲),作曲家用三首唐诗来展示终南的诗般的意境,以浓墨重彩的写意手法,音乐的大手笔,挥毫铺陈,以拓宽唐诗内涵和意境,提升人们对于唐诗这一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的艺术审美和欣赏为目的,艺术再现巍巍大秦岭厚重而又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著名歌唱家张宁佳的演唱,细腻中情绪把握更加准确,真挚中感情表达也更加真切动人。委婉中如画如梦的终南余雪,似乎依然漂浮在彩云之端,深情歌声中遥望终南,眼前也依然是绿树青葱林明霁色。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演唱,让身居城中,哪怕暮寒袭来感觉也依然无比温暖。张教授的演唱让大泼墨的中国写意画生机盎然,使欣赏者回味无穷。男中音郭龙的演唱,给人有一种意境深邃情境相融的诗情画意。特别是作曲家运用多色彩的调式,让工笔画式的音乐线条更显流畅和温婉,音乐和声和复调的多线条纵横进行,使人声与乐队相得益彰,聆听者感受到的是大作曲家、歌唱家和大诗人跨时空的精彩音乐对话。同时也不仅准确的表达了对大诗人的顶礼膜拜,还有对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

第八乐章《龙脉秦岭》(崔炳元作曲),在这个乐章中,作曲家的音乐构思大胆而巧妙,创作手法多变,体现出一结合二比喻三姐妹的独特的创新写作手段。乐曲创作过程中体现出了中西音乐元素的巧妙结合。南北风采汇集一身的秦岭生动的比喻让形象更为鲜明和具体,那真可谓马头看桃花,马尾扫风雪。美国的咯基山、中国的秦岭、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并称为地球三姐妹。作曲家巧妙将多种音乐语言融为一体来表达对三姐妹的致敬,乐曲最后部分是整个交响音画的高潮,是对中华大地上纵横龙脉的真诚赞美与激昂的颂扬,给人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和气魄。同时也给人一种巍然挺立的永恒信念和坚忍顽强。

整场音乐会的八个乐章,是以大型交响乐独特的叙事绘景抒情壮怀的创作方法,委婉轻缓处真情激荡,浓烈重噪处昂扬奋进,蕴含诗意的歌唱有很强的感染力,锣鼓鸣响处展现传统民俗艺术元素的独特魅力,淋漓尽致的刻画秦岭的崇山峻岭千沟万壑的奇特之美,形象生动的表现秦岭的绮丽风光、民风社俗、文化积淀、历史云烟、精神感召。作曲家们运用民族化和国际化音乐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创作手法,情真意切的讲述着中国故事,展现秦岭所包含的中国气魄、弘扬秦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

本场音乐会由陕西知名企业、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天人集团(合德堂·真果汁)提供赞助支持,特此鸣谢!

作曲家:赵 麟

作曲家:杨一博

歌唱家:张宁佳

男高音:郭 龙

猜你喜欢
音画交响秦岭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丰收节音画
丰收节音画
丰收节音画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好忙好忙的秦岭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抗战音画
在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