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2009年起,我省启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计划用5-10年左右时间,重点围绕我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等领域,引进200名左右紧缺高层次海外创新创业人才。
正如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绍良所说:“在抓人才队伍建设上,不能只注重数量,还要‘以质为帅、量质兼取,大力培育‘金领和‘巧匠。”6年来,湖北每年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湖北建成中部地区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百人计划”品牌渐已打响
2015年12月25日上午,湖北第六批“百人计划”答辩评审在武昌举行。一位坐着轮椅来到答辩现场的年轻女子,格外引人注目。
“10个小时之前,我刚刚生下了宝宝,直接从医院赶过来参加答辩……”这位32岁的海归女博导名叫杨欣。在“信息科学”答辩现场,她的一席自我介绍,让评审专家眼前为之一亮。
杨欣是武汉人,2008年在中科大硕士毕业后,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攻读电子计算机工程博士,后从事移动计算机视觉工作。去年底回国后,她在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答辩刚好碰上预产期。宝宝很争气,凌晨1点多顺产出生。”杨欣说,休息了几个小时,觉得身体状况还不错,就如期参加答辩了。
杨欣的“拼”,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百人计划”对人才的吸引力。去年5月,共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277名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第六批“百人计划”。经过初评审查,共有153人进入答辩。
“与前五批相比,第六批‘百人计划拟引进人选在结构和质量上有较大改善和提升。”据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专家答辩评审,共有79人进入拟入选名单,经过实地考察并经部务会审定和公示,确定73人建议名单提请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审定。
据了解,73名人选中,有72人具有博士学位,48人为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大部分人选具有3年以上海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相当于副教授或者企业中层以上的任职经历。从专业领域看,与湖北重点学科、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契合度较高。
第六批“百人计划”人选的最终确定,需经过推荐申报、初评审查、答辩评审、实地考察、公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等多个阶段严格把关。2015年,为做到“更准确、更公平、更专业、更权威”,省委人才办在组织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突破,让“百人计划”品牌更硬,在国内外影响力更大。
多措并举把好“入口关”
“去年,我们首次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审。并由该机构邀请76名省内外各领域专家担任评委。”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周业军表示,为保证评委与申报人专业方向一致,评审答辩细分成14个小组,实现“内行评内行”。每个小组不设主评审人,评委之间不讨论、不合议,分别打分。
76位评审专家都具有正高以上职称或为企业负责人,其中包括“两院”院士和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等。据参加答辩人员反映,评审专家提问针对性强、专业度高、落脚点准。在“外专百人”答辩现场,专家评委直接使用英文与申报人全程流畅提问和交流。
在实地考察环节,省委人才办重点对申报材料真实性和人才落地情况进行核实和判断。在考察中发现有6家企业存在问题,有的隐瞒不利信息、有的人才引进难以落地,经审慎研究后将其淘汰。
为做到公开透明,省委人才办将初评结果和不通过原因反馈给申报单位,并给予申报人10天期限申请复核。125名审查“不合格”人员中,124名对反馈审查结论无异议。1名申报人反映审查其学历有疏漏,经核实确认后,及时将其纳入了答辩范围。73名拟入选名单在多家媒体进行了公示,无一例举报。
“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从评审方式、组织和纪律监督等方面都做了进一步改进。”周业军说,“我们对委托机构、专家评委名单进行严格保密,在评审中严格遵循回避原则,对评审方案、过程材料和结果及时送纪检组报备。”
评审前,只有机构评审负责人和评委邀请人掌握评审名单,工作中评委姓名和编组一律以编号代替,评审过程实行封闭管理。第三方评估机构负责评审组织,省委人才办负责方案制定、结论反馈、结果把关和监督指导,对评审过程不参与、不干预、不介入。通过对委托机构进行保密,有效阻断了申报单位及个人与评审组织者的联系,消除了评审干扰因素。
由于申报人大多毕业于或引进到华科、武大等在鄂顶尖高校、一流科研院所或知名企业,为保证公平公正,省委人才办特邀请了30位省外评审专家(占专家总数的41.1%)参与会议评审,并通过科学分组完全实现了回避。
四海英才共襄“中部崛起”
引才揽才是第一步,让人才留得住、发展得好,助力湖北发展,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落脚点。因此,对于千挑万选出的优秀人才,湖北给予全方位支持,为其腾飞搭建舞台。
对于“百人计划”人才,省财政一次性给予每人人民币50-100万元补助。在出入境、居留、落户、住房、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部分市州专门设立创业帮扶资金,帮助解决创业融资等问题。
各类人才服务平台相应建立。在省人社厅人才服务中心,专门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安排专人对接海外高层次人才各类需求服务。在海外高层次人才比较集中的东湖高新区,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事务咨询、人才居住、人事代理等服务。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打造包括人才引进、信息交流、创业投资、生活服务等功能在内的专享平台,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一体化、专业化、人性化服务。
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上门走访、专题座谈、联谊互动等形式,及时了解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等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专程拜访看望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同时,省委人才办依托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吸纳部分海外高层次人才成为会员,组织开展体检、休假和地方行等活动,切实强化思想感情联系。
随着人才引进渠道、发展平台和服务机制的完善,人才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人才红利逐步释放,“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经典案例的湖北篇不断上演。
首批“百人计划”专家、武汉绿素高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松自主开发的控释肥料制造技术,使化学肥料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高科技肥料的技术封锁;“百人计划”专家、武汉承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劲,带领技术团队和沈阳机床集团共同开发智能在线数控编程系统,产品采用的技术方法为世界首创,被业内认为是我国机床制造业赶超国际水平的范例……
像刘俊松、徐劲等类似的创新创业故事不胜枚举。眼下,湖北引进的六批“百人计划”共394名(包含6个团队)海外高层次人才,带着技术、资源和团队,在荆楚大地落地生根,精心培育丰硕果实,共襄湖北“中部崛起”。